第211章 旷世奇作
这次发布会的地点定在了海城文化博物馆。
目的就是向世人展示一部旷世奇作——河山雕!
这部作品是傅修林当年走遍大好河山之后,将看到的一些美景全部浓缩到一部画作之后,利用20年时间,一比一还原,倾心打造的。
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傅修林带着司南赶到博物馆的时候,博物馆门口正站着一位两鬓斑白垂暮老人,看起来有70多岁的样子。
这个人就是任职博物馆四十多年的馆长孟清河。
虽然现在已经退休了,但经过博物馆返聘,目前仍在博物馆主持一些比较重要的工作。
他也是傅修林的知己好友。
初见傅修林时,孟清河愣了一会儿,好半天才激动的快步走下台阶,眼眶含热的在傅修林的胳膊上重重的拍了两下。
“修林?修林啊!你怎么都老成这个样子了?”
再次见到多年老友,傅修林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只是阔别三十年之久,他们都老了,如果不是孟清河主动下来跟他打招呼,他都不敢认他了。
傅修林看着眼前两鬓斑白,脸上皱纹横生,比他看上去也年轻不了多少的孟清河,忍不住感慨道。
“岁月不饶人,岁月不饶人啊!”
门口来来往往的人很多,两个只是简单的聊了几句,便一起走进了博物馆。
想到那个创世奇作,孟清河激动的手指颤抖。
“山河雕我已经看过了,很震撼,工艺精湛,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旷世奇作了。”
两人边走边聊,很快便来到了展厅。
山河雕被放置在展厅的中央,足足十米长的紫檀木周围环绕着柔和的灯光,映衬得整个木雕更显的震撼恢宏。
刚一进门,司南便被眼前的巨幅河山图吸引住了目光。
来的时候,他只听傅修林说,今天博物馆会展示一个非常有收藏价值的雕刻品,没想到,居然会是一幅如此震撼的工艺品。
司南激动的欣赏着眼前的河山图,仿佛置身于壮丽的山河之间,心中不由自主的产生了一种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前来参观的人们也纷纷被山河雕所吸引,赞叹声不绝于耳。
“小鬼,过来!”
听到傅修林的召唤,司南快速回神,激动道。
“爷爷,这也是您做的吗?”
“不错,”傅修林伸手抚着胡须,笑道,“这可是老夫走遍了祖国大好河山,精心研究了二十年之久才做出来的一件成品。
你觉得,和你的骨灰盒设计相比,哪一种更值得传承呢?”
“当然是您,”司南从不吝啬心中的赞美和敬佩。
他喜欢设计骨灰盒,只是因为还没有见过真正能震撼到他心里的雕刻品。
如今看到河山图,他突然感觉到,自己的路走窄了。
一个真正的匠人,不应该只局限于某一种形式。
“这位是?”刚才只顾着两个人聊天了,直到现在,孟清河才注意到跟在身后的司南。
傅修林介绍道,“这是我的徒弟!是个小鬼头!”
“孟爷爷好,我是司南,也是木雕传承人。”
作为晚辈,司南早就想跟孟清河打招呼了,只是一直没有机会。
“嗯,不错,”孟清和见司南长的一表人才,心里震惊傅修林终于收了徒弟之余,又很欣慰。
现在这个世道,年轻人都比较浮躁,愿意传承工艺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刚才他从司南欣赏河山图的眼神中就能看出来,这个小伙子是真的对木雕工艺品有兴趣。
只是雕刻木雕第一步就是戒骄戒躁,能得到傅修林的赏识,这个小伙子肯定是有自己的过人之处。
“年纪轻轻就能克服浮躁,将来一定前途不可限量。”
“这个你可说错喽,”傅修林豪不客气的揭穿道,“这个小鬼头,最缺乏的就是耐心。”
司南一听,忍不住反驳了一句,“爷爷,您说这句话可是有失偏颇,我工作起来可是很认真的。”
傅修林看了一眼孟清河,一副事实胜于雄辩的样子。
“看到没有?刚说了一句就急了!”
司南一愣,瞬间察觉到自己落入了傅修林的谈话圈套中,随后脚步往后退了退,没再说话。
说什么错什么, 他倒不如沉下心来,好好听着。
今天发布会的主题便是“一代雕神傅修林时隔三十年,携巨作河山图再次重出江湖”!
所以闻风而来的记着也不少。
期间,有人看中了河山图的收藏价值,想巨额购买。
但傅修林却主动提出,要将河山图无偿捐赠与海城博物馆。
听到这个消息,人们纷纷震惊。
有记者提出疑虑,“傅老先生,听闻您为了这副河山图,准备了将近二十多年,如今无偿捐赠,您不觉得,自己退出江湖三十年,有些可惜吗?”
傅修林笑了笑,“真正的工艺品,不应该私人藏之高阁,我当初雕刻这部作品的时候,初衷就是想让世人从画作中,领略大好河山的风采。
现在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我又可惜什么呢?”
话音刚落,现场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不为名利,只为初衷,试问世间,又有多少人能有这样的胸襟和气魄。
“傅老先生,现在的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已经越来越少,您认为,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呢?”
傅修林沉默了片刻,他虽然年纪大了,但对于各种科技的飞速发展也有一定的了解。
“传承始于兴趣,现在的互联网和新媒体发展如此迅猛,想培养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易如反掌。只要多传播一些正向传统工艺,总会有人热爱。”
“傅老先生,那您有没有担心过,您的技术会失传吗?”
“当然不会,现在的年轻人,也是有人热爱传统工艺的。”傅修林看了一眼司南,笑道。
“就像我的徒弟,他对传统雕刻工艺就很感兴趣,我已经将我毕生所学都传授给了他,还是那句话,只要有一个人热爱,这种传统就不会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