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明:家父沈万三 > 要咱问民间借钱?

要咱问民间借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东西产量多,很好解决办法!”

    “一等品,留在国内,二等品卖给中南半岛各国和东瀛、高丽!”

    “三等品卖给大食和西方世界!”

    沈旺再度补充道:“甚至可以朝廷成立公司,在市场这些东西多的时刻,出价收购,平衡市场价格,等到市场价格高,这些东西缺时,再将收购绢布放出来,平衡价格!”

    他说着说着不由得想起前世。

    前世一等品卖国外。

    那也没办法,别国掌握上游定价权,且别国出产的产品也好。

    那就只能拿一等品出去竞争。

    这和现在大明完全不一样。

    现在的大明,虽然刚刚建立,历经元朝百年祸害,但天朝依旧领先世界各国。

    所以大明的商品,不需要拿一等品出去竞价,二三等品足够了。

    沈旺说出自己总结,道:“大明需要在五个地方,既山东、扬州、岭南、青海、四川建立五个工业城,在五个方位建立这样城市!”

    “三年后,便可以保证,全国商品出产两,提升十倍!”

    “而我大明与中南半岛的贸易,也会从二百多万两,跃升到八百万两!”

    “能从对各国贸易中,从能赚取八百万两,提升到最少三千万两!”

    他再道:“而商业城,则在繁华地带,江浙、山东、应天先建设三个,预计三年后这三个商业城,单独一个城市能交纳税收,不会低于三百万两!”

    “两者结合,甚至恢复到前宋时经济程度,既单独依靠商税,便能有五六千万两之巨!”

    “好!”朱元璋听完,激动的一拍桌子,“好,旺儿,你简直是上天恩赐给咱的啊!”

    他激动的喃喃道:“三个城市,就能贡献税收九百万两,等于九百万贯啊!”

    “咱大明要是有了前宋的税收!”

    “什么北元、必灭之!”

    “甚至南洋各国,那也是咱大明的。”

    宋朝税收是极高的,高度商业繁华,导致那批是金人南下时,每年也能有两三千万两的岁入。

    而金人没南下,六千万两。

    南宋稳定后,巅峰期一亿两千万两!

    一两等于一贯钱,有些记录会是一亿两千万贯,不过意思都一样。

    而明朝嘛!

    沈旺记得,明中期,盐商们喜欢排榜单。

    入选榜单前十,哪一个都是数千万两的身家。

    身家几百万两盐商,都没有资格入选榜单。

    可见明朝民间之富裕,达到一个极为恐怖的程度。

    而沈旺更是有信心,能让大明税收达到前宋的恐怖程度。

    朱标心中感慨道:“单单一个商业,一个税收制度啊,居然让我大明和前宋,有着如同天堑一般的差距啊,惊人呐!”

    马皇后也满脸欣赏的看向沈旺,眼中都是慈爱之意。

    朱元璋仔细和沈旺聊了全过程后。

    他当即决定,彻底落实这些事情。

    五个工业城市!

    要挑选合适官员和将领去执行。

    三个商业城!

    则有沈旺牵头,找商人们合作。

    前期计划已经开始了,先物色人选,再考虑几个地方州,哪个城市最合适。

    四人一直聊到半夜。

    户部尚书吕昶进来了。

    他有些无可奈何的说道:“陛下,沈侍郎走之前,交代要修路,但是在江浙一代,居然要修二十条路,花费白银五百万两啊!”

    “这么多钱财的!”

    “几乎是国库税收六分之一!”

    “实在是有些惊人啊!”

    这位老大人原本想要等待沈旺回来说这件事的。

    结果沈旺回来,就遇到马铃薯的事情了。

    等待了好些时日,他还是按捺不住来说这事了。

    朱元璋也被这个价格惊到了!

    五百万两!

    修路?

    什么路要这么多钱啊?

    以往修路,十几万两就够了啊!

    他拿过来吕昶呈上来的道路施工图来看,用的是钢筋混泥土的路。

    水泥这东西,沈旺前面教导过,现在修城墙用的是这个,价格不贵。

    但是最贵的钢筋啊!

    一般好的钢铁,都用来打造武器。

    而之所以花费五百万两,其中三百五十万两,居然买钢筋的钱。

    朱元璋痛惜的捂着头,看向沈旺,喃喃道:“儿啊,咱是修路,不是打仗,你用钢筋铺地,太浪费了吧,不至于这样啊!”

    沈旺这才反应过来!

    自己在大明呢!

    他按照前世思维逻辑来设计的施工图。

    前世在工业化的情况下,钢铁不值钱。

    而现在这里,没有工业化,那钢锭都是老值钱的了,尤其是好的钢锭,价格是真贵。

    “好像,确实浪费了一点!”

    “减少九成的钢筋吧!”

    沈旺寻思,现在的大明的道路,又没有汽车和货车,好像修的太好,也没必要吧。

    反正是水泥地,搭配一些钢筋,来承受路人和马车的载重,问题不大。

    “那这样算下来,也需要一百八十五万两啊!”

    “陛下,这还是江浙一地!”

    “如果按照沈侍郎的预设,各地都需要修路,整个过程需要花费两千万两啊!”

    吕昶摊着手说道:“若是这么做,朝廷钱财全修路去了,那怎么办啊?”

    朱元璋只能看向沈旺。

    现在朝廷虽然有钱,但也不能这么造啊。

    要修学校,要建海军,还要养陆军,修建城市,滋补民生,哪方面不要钱啊。

    “我有办法!”

    “不如这样!”

    “以主要贷款形式来修路,由当地商人和地主来支持!”

    沈旺细细一想,说道:“用这法子,朝民间借贷,朝廷能缓不少,借二十年吧!”

    朱元璋一愣,“民间借贷?你要咱问商人地主要钱?会不会不合适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