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明:家父沈万三 > 新教育体系(2)

新教育体系(2)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朱元璋是最明白,人才的重要性的。

    一个会读书写字,一个会数学、地理、会音乐、会简单武术的人!

    在这个时代,已经超越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人了!

    而这种人才越多,对朝廷就有用。

    保境安民!

    治理一方!

    抵御外敌!

    这些人都可以派上用场。

    其会读书写字,表达能力就强。

    其会算数地理,逻辑能力和绘图能力就强。

    这套体系一确定后,每年能为大明产出几十万人才。

    而后,咱再从这些人才里,挑选其中精锐来治国,那就能极高的避免昏官出现。

    朱元璋找过一些老教书先生。

    他也见到过一些考科举落败的人才。

    各个提到儒家经典,那是头头是道,一问询怎么处理事物,面对天灾怎么办,岁收每年怎么收。

    如何发现商人非法避税、恶意避税。

    这些人才马上就闭嘴了,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这种人,真要是去了地方成县令,那必会祸害一方县城的百姓。

    朱元璋在思索。

    马皇后在吃东西。

    朱标却在审视着沈旺。

    他发现沈旺有一个别人都无法做到的优点。

    那就是整合能力极强!

    小学、中学、大学院!

    这些东西,其实在朝廷各地都是找得到对应物的。

    小学,那就是学舍,由老秀才们来担任教书先生。

    中学,那就是各地学府。

    大学院,就是各地书院。

    宋代就有很多书院,比如白鹿洞书院,效果类似沈旺口中大学院!

    但是他们三者之间,其实做的工作和内容,都是重复,相互之间关联就是,低级往高级地方输送学生。

    而沈旺却是能够将他们整合起来,各自发挥各自的作用。

    且形成一套可以自我运转的体系。

    朱标想到这,忽然想到盐税、酒税、商税等等,都是沈旺来改革的。

    但改革这些,也不是沈旺啪嚓一下,凭空变出来的,而是结合已有事物,再更迭。

    朱标打量着沈旺,心中暗自下了论调!

    沈旺,天赋不算强,不过中人之姿。

    看其和李善长斗法就能看出来。

    但其灵动、极强敏锐力和整合力,是整个大明的第一人。

    这样的人才,如果有伯乐扶助,自然扶摇直上九万里。

    若是没有人撑腰,便犹如汉代东方朔一样,只能无奈终老,是没有威胁性的。

    朱标放低了对沈旺的威胁性估计。

    朱元璋则更加欣赏沈旺。

    他当即点头,说道:“全部银两,三千五百万两!四年内投出,相继在大明各地建设学校!”

    明初人口五千多万!

    八千多所学校。

    不太够!

    但已经能解决很多问题了。

    正当沈旺高兴时。

    朱元璋忽然笑问道:“你解决整体框架的问题,接近了万世之难!”

    “但是,咱要你接近的事,你可还没接近吧?咱要人,要人去各地替换前元的官员啊!”

    “父皇!”

    “我说的了啊!”

    “每年考一次啊!”

    “去年考了,今年再考啊!”

    沈旺认真的笑道:“依旧可以再开科举,考六科,不过陛下可以开恩科,放宽限制,不限制于举人能参加,秀才也可以参加,且给两个月时间,让他们赶回来!”

    去年的科举结束后!

    小半举人没有选择回去。

    大半则是在回家的路上。

    还有很多则是进了朱元璋开办大学院就读。

    那个大学院里,师生加起来四千多人呢。

    “好!”

    “那就再开一次!”

    朱元璋随即叫来宋濂,具体交代学科体系的事情后,再让其主持今年的恩科。

    沈旺和宋濂同时离开皇宫。

    在御道上!

    宋濂老沉的打量沈旺,喃喃道:“沈侍郎啊,看来学之体系,已经要形成了,陛下之志向,改不了!”

    “老大人,您要说什么,直接说吧!”

    “拐弯抹角,没意思!”沈旺道。

    “老夫想的是,既然士大夫群体要倒下,那老夫这一门,可否集体入小学、中学和大学为先生,教导学子们呢?”

    宋濂回想起朱元璋交代,则是说道:“按照体系设计,大学院的先生,分成三种,先生,教育长、以及学院领导,我想我的学生们,能否担任一些学院领导呢?”

    沈旺撇一眼宋濂。

    他则表示要等等看,让宋濂先安心主持科举事情,想好了后会给宋濂一个满意答复的。

    回到沈府!

    徐妙锦来邀约!

    沈旺与徐妙锦在坐船游河。

    徐妙锦看出沈旺的担忧,便连续问询出了什么事。

    沈旺便将宋濂的事,说了出来。

    “沈大哥,这是好事情啊!”

    “天下儒生士大夫,已经与君王共天下四百年了!”

    “这好不容易,有大学士,有民望极高的宋濂,愿意带头,投靠新教育体系!”

    徐妙锦一脸不解的问道:“您为何会这般担忧。”

    沈旺想到了前世的学阀们。

    任何比赛!

    任何奖项!

    任何论文!

    升迁与否,全在某个校领导手中握着,而能够得到这些好处,全是这位校领导的学生。

    随着时间发展,这些师生们在大学里,都快成帮派分子了。

    各种国家奖项,有利之事,他们拿来当做蛋糕,你挖一点,我挖一点。

    沈旺担心新大学院里,也会出现这种事。

    在前世的学阀,依靠的是门生关系维护。

    在大明,诸多儒学,就是亲戚,相互之间,也是联姻。

    真要让宋濂这些人进来,怕到时候大学院里,中层领导是某个家族的二公子,校领导又是他家叔叔,普通先生也全是他家的门生故旧。

    这不和没击倒士大夫群体是一样的嘛?

    这帮人,还是能掌握天下人晋升渠道啊。

    沈旺将自己担忧,以委婉方式,全部告诉了徐妙锦。

    徐妙锦则表示,让自己想想,自己一定有办法对付这个情况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