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明:家父沈万三 > 天下士子上京

天下士子上京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沈旺计算过,洪武三年税收,两千二百万两。

    实际上是从第三个月开始算的,再加上改制带来的震动,会略有所减少。

    等到洪武四年,税收将到三千万两。

    洪武五年,初步能到三千八百万两。

    而沈旺要求取消路引制度。

    很大原因是,古代的百姓,去另外一个城市,必须得有所在地官府开的路引,才能到另外一个城市中去住店,甚至城门口就要检查。

    没有路引的,要么被驱逐,要么被抓起来。

    有这东西在,就别提什么振兴经济,发展商业了。

    而现在取消了,再取消四民制度后,商业大行其道。

    很有可能在短短几年内,发展到南宋那般,单靠商税就能收到四千万两的恐怖程度。

    很快,散朝了,文武百官各自离开。

    时间一晃,过了一个多月了!

    由于路引取消,春耕结束后,大量闲来无事的男子,开始进城市找工作。

    而沈旺便乘机招募大量的人,开始修建自己的商业街。

    原计划三个月修成。

    沈万三回来后一看商业街的布局,只是感慨道:“儿啊,你这街道很是新奇,但是装潢,不行!”

    “你这歌舞场的贵宾包间的地毯,居然只是用普通红毯诶!”

    “到时候来的都是达官贵人,你最低得用波斯羊毛毯铺地啊!”

    “还有这房间装潢,一不镶金、而不带玉的,朴素,朴素到极致了!”

    他开始给沈旺讲解,该如何装潢商业街。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

    黄金再加玉料,得劲往上堆。

    能用黄金白银的地方,就不能用铜铁。

    能镶嵌和田玉、夜明珠的地方,就不能用荧光石来代替。

    沈旺原本计划三个月修成。

    沈万三改完,工期直接变成一年,因为要等天南海北的各种东西抵达,波斯的羊毛毯、昆仑的和田玉,南海的珍珠等等。

    沈旺听完一脸懵,喃喃道:“爹啊,我初步计划,打造这条街,只不过一百一十万两银子,你这么一操作,咱家最少得往里面砸进去六七百万两银子啊!”

    沈万三摆摆手,认死理的说道:“你这是招待文武百官,再加上天家贵胄的地方,你怎么能用次品货!”

    “爹啊!”

    “我怕用的太好,他们直接上手抢了啊!”

    沈旺深怕一场歌舞表演结束后。

    再去包间一看,镶金镶玉的东西全没了。

    那才是真的亏。

    沈万三一听,原本寻思着,本来就是摆这些东西,就是要让让官员们拿的,本意是孝敬文武百官。

    但现在一想,咱家是背靠陛下的。

    那还孝敬个鬼。

    没让官员孝敬我们家就不错了。

    “爹,我忽然有个主意!”

    “原本这条街,是长五里地左右!”

    “咱改一下,长十二里地,多设一些店铺!”

    沈旺意味深长的说道:“再开设一些贩卖普通货物的商铺,等到达官贵人们游玩后,我们再开放让百姓也进来玩一趟,不收门票,买不买得起货物看他们自己!”

    “但是要把名声也打响!”

    “同时,也避免被百姓骂我们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长十二里地,就是六公里的商业街,但他不是一整条直线。

    而是弯弯曲曲的几条街道合成,中间还预计建设有商贸城、演出厅等等。

    按照他的设计,再加长后,工期要多提两个月,但带来效果能再翻几倍。

    “爹,我让你带的货物,你都带回来了嘛?”沈旺问着。

    沈万三点点头说道:“金石楠木、云贵的蛊虫、化尸水、苗绣、江浙的墨石、还有岭南的珍珠和其他地方的特产,我也都让不同的管家带回来的!”

    “预计半个月就能全部抵达!”

    “儿啊,你在信中说!”

    “要在一个半月后举行拍卖会。”

    “但是!”他极为忌惮的说道:“我听闻,你一个半月前,上奏取消四民制度和路引制度成功,引得山东士族大家和江南文人强烈不满!”

    “他们已经联合各家,大包小包,甚至拖家带口的来了应天!”

    “预计也是一个半月就能到啊!”

    “这会不会影响拍卖大会啊?”

    在半道上,沈万三就得到了很多消息。

    四民制度一取消!

    消息传开后!

    山东和江南两地,不亚于发生一场超级大地震。

    但凡是有钱有路子文人,都要来应天,告御状,告沈旺霍乱国家。

    后来文人们觉得,单独自己来,貌似声势不大,得,拖家带口,再带着门生古旧、亲朋好友等一块来了。

    他们已经在路上了,寄以希望依靠着人数来壮大声势,来让国朝改变政策。

    比如山东十二世家全部出动。

    明明只有五千学子,拖家带口,再加是亲朋故旧,便号称五万学子联合上应天,祈求朱元璋改变策略,且在他们半道上就已经打出了各种口号,整得声势极大。

    半道上不断吸纳各地文人!

    但凡认识字,都会被他们吸纳到队伍里面来。

    而江南地区,更是出动八千学子,再加亲朋故旧,号称十万学子赴京。

    各省份有的来了几百学子,有的来了几千学子。

    而同时各地的富户地主老才们,见到声势如此之大,也不甘寂寞,纷纷出动,带着老婆孩子和钱财,也朝着应天去了,要看看这场足以记载在历史中的盛事,会是什么结果。

    一动而天下动!

    天下学子都在赶赴应天。

    结果皇宫中的朱元璋,笑得合不拢嘴,甚至感慨道:“得,都来了,正好明年科举大考,都在嘛!”

    二虎有些担忧,学子们人数太多。

    朱元璋却是不屑的笑道:“民间有俗语,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这帮人,哪怕再多,也是乌合之众!”

    “正好他们都来了,便宜了旺儿的拍卖会和商业街,也便宜了咱的科举大考筛选人才。”

    “诶对了,学子们来了,百姓呢?商人呢和工人们怎么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