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无声的波澜
深秋的夜晚,京城显得格外安静。宫灯点亮了皇城的高墙,照出张宇略带疲惫却依旧深思的神情。如今朝堂的气氛微妙,尤其是近来有一些朝中老臣私下谈论国事的流言更是甚嚣尘上。张宇知道,要想彻底稳固皇权,不仅要肃清内外权臣,还要真正掌控民心。
沈清言带着厚厚的卷宗走入殿内,她稳步上前,轻声说道:“陛下,关于京中近来流言的调查有了初步结果。”
张宇放下手中的卷宗,目光注视着沈清言,问道:“都有哪些人在暗中散布这些言论?”
沈清言缓缓翻开卷宗,娓娓道来:“陛下,这些流言主要集中在几个与太后昔日关系密切的老臣家中,他们虽未明面反对陛下,但在暗地里借机散播不利言论。臣已派人暗中调查,这些流言涉及皇权的正统与民生的纠纷,意图让百姓对陛下的改革举措心生疑虑。”
张宇冷冷一笑,带着些许不屑:“果然,朕的每一步都在动摇他们的利益,真当朕毫无察觉吗?”他抬头望向沈清言,“可曾查明流言的来源和牵头之人?”
沈清言点头,将几位重要人物的名字呈上:“这些老臣主要是以前太后执政时的几位重臣,尤其是礼部尚书杜承安、户部左侍郎秦尚之等人,皆是与太后往来密切之人。他们看似退居后位,实则暗地里仍在掌控部分势力。陛下的革新不仅触动了他们的权利,也让他们对陛下的皇权地位心存忌惮。”
张宇听后,神色凝重,他明白,杜承安和秦尚之这样的人,表面上顺从却暗藏不满。张宇深吸一口气,淡然道:“既然他们不愿意安心辅佐,那朕就让他们彻底退出朝堂。”
沈清言深感张宇的果断,她轻声说道:“陛下所言极是。但这些人毕竟根基深厚,贸然动他们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波动。若能找出确凿证据,再行定夺或许更为妥当。”
张宇点头表示赞同,目光转向殿外夜空,喃喃道:“朕明白,先不动声色,让他们自投罗网。”
就在此时,一名太监匆匆赶来,低声禀告:“陛下,宫外有一群江湖人求见,自称是江湖中人,愿为陛下效命。”
张宇心头一动,江湖人士一向不与朝廷往来,怎会突然前来投奔?他微微一笑,对沈清言道:“这些江湖人能在此时现身,倒是有趣。清言,你随朕一起看看。”
沈清言点头,两人随即来到宫门前,见到几名身穿朴素衣衫的江湖人,站在冷风中,目光坚毅。为首的是一位年约四十的男子,双眼锐利,面露刚毅之色。他见到张宇,立刻抱拳行礼道:“草民司徒凌风,带几位兄弟前来,求见陛下,愿尽微薄之力。”
张宇饶有兴趣地看着他,问道:“你等为何而来?”
司徒凌风挺直身姿,眼神坚定地回道:“陛下素来勤政为民,近来在朝堂整肃贪官,草民与兄弟们心中钦佩,深感陛下才是真正爱民如子的明君。草民与兄弟愿抛开江湖之事,为陛下效力。”
张宇微微一笑,淡然问道:“朕并非不相信你们的诚意,但江湖人一向自由随性,今日前来,是抱着何种目的?”
司徒凌风深吸一口气,将一个锦盒双手奉上:“陛下,草民诚意相献,愿以此为证。”张宇示意沈清言接过盒子,打开一看,里面竟是几本厚厚的册子,纸张泛黄,字迹娟秀,显然记录着许多内容。
沈清言低声道:“陛下,这几本册子详细记录了杜承安等人在地方上贪污受贿、暗中勾结的罪行,涉及大量证据。”
张宇不由得眉头一挑,心中已然对司徒凌风等人增添了几分信任。他冷冷一笑:“你等有此诚意,倒是让朕意外。若真如册中所言,朕自当重用。”他将目光投向司徒凌风,语气中带着些许考验的意味,“但你们是江湖人士,了解京中的事务并不容易,往后如何行事,倒要看你们能否适应。”
司徒凌风抱拳施礼,沉声道:“草民定会谨慎行事,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张宇微微颔首,吩咐道:“清言,暂且安排司徒凌风等人在京中安置一处,日后再商议如何使用他们。”
沈清言心领神会,将司徒凌风等人带下安置。张宇负手而立,目光深邃,心中默默思索着。这些江湖人既能出入宫门,必有过人之处。如今内忧外患不断,有了这批人暗中协助,或许能为自己的布局增添几分胜算。
几日后,朝堂上气氛骤然紧张,户部侍郎秦尚之因涉嫌贪污公款、暗中敛财,被当堂弹劾。几名官员联名上书,指责他滥用职权,剥削百姓。张宇面色冷峻地坐在龙椅上,心中已有决断。随后,他以维护国家法纪为由,下令将秦尚之革职查办,削去所有职务,并且将其家产全部查封。
朝中众臣见张宇果断决策,心中无不震撼。杜承安等人更是面色铁青,他们曾暗中支持秦尚之,却不料张宇会如此果断地予以剿灭。
退朝之后,张宇回到御书房,召见沈清言。沈清言带来最新的探报,详细汇报道:“陛下,秦尚之被贬之后,杜承安等人已开始心生惶恐,多次在私下中试图结盟以对抗,但臣已派人密切监视他们的行动。”
张宇轻轻点头,眼神凌厉:“既然杜承安等人自寻死路,那朕便顺水推舟。”
随着张宇的布局逐步展开,宫内外的局势开始发生微妙变化。一方面是朝堂的肃清行动初见成效,另一方面是江湖人司徒凌风等人逐渐融入宫廷之中,暗中为张宇提供情报和协助。张宇深知,眼下的动荡才刚刚开始,而他要做的就是在风暴中稳稳地掌控朝政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