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顾鸣为难
紫虚被顾鸣掐住,看着顾鸣的眼神,他本以为顾鸣只是吓自己。
但看着顾鸣那不带丝毫感情的目光,紫虚知道顾鸣真的会杀了自己。
“你杀了我,文启帝不会放过你的?”
“你的家人也会出事的。”
顾鸣回过神,松开手。
紫虚摸着自己的脖子,简直是劫后余生。
“你这是逃避。”
“可从你一出生,就注定了许多事你无法逃避。”
顾鸣冷静了片刻,他以为自己只是一个孤儿,一个被父母抛弃的孤儿。
可现在突然得知自己竟然出生于皇族,还是前太子的儿子。
作为权臣,顾鸣对前太子的事情自然是知道的。
文启帝虽然登基,但在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并不是老皇帝最看好的继承人。
老皇帝看好的是太子,听闻哪位太子君子端方,为人宽厚,乃是明君之像。
但是有一天,太子府却突然遭遇大火,太子和太子妃均死于那场大火中。
而随着那场大火一同消失的还有刚刚才出生没几日的皇太孙。
这个故事几乎大晋的人都知道,但顾鸣从未想过自己有一日会成为故事中的人。
他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皇太孙。
但现在紫虚说自己是皇太孙,那一定是要搞事。
“你到底想要干什么?”
紫虚冷笑一声。
“怎么,你不想报仇吗?”
“你不想知道你的父王和母妃是怎么死的吗?”
顾鸣眉心一皱。
“你是怀悯太子的人?”
听顾鸣提起怀悯太子,紫虚沉默了许久。
“我不过是替天行道而已。”
“怀悯太子和太子妃被人害死,他们这么好的人,不应该就这样被人害死。”
顾鸣:“这世界上有什么应该不应该的?”
“不过是弱肉强食而已。”
“他死了,就说明他输了。”
“坦然面对自己的失败,不要再纠结过去,下辈子投胎聪明些,不要再做别人的手下败将。”
紫虚听到顾鸣轻飘飘的说出输了就要认的话,顿时坐不住了。
“凭什么?”
“若是死在敌人手中,他也就认了。”
“可是他死在了自己信任的兄弟手中,这口气无论如何也咽不下。”
“当年文启帝像条哈巴狗一样的跟在他身后,是靠着他的庇护才活下来的。”
“可最后就是这条狗害死了他,连刚出生的孩子都不放过。”
顾鸣看着紫虚激动地样子,他心中一点感觉也没有。
在顾鸣看来,成王败寇,堂堂太子可以对自己兄弟好,但却不能对他们没有防备。
要知道皇家兄弟除了是兄弟之外,还是竞争对手。
这太子如此大意,最后失败,是谁的责任,当然是他自己的责任。
就算你千好万好,可你连自己都保护不了。
真让你做了皇上,你能保护得了这天下百姓吗?
紫虚见顾鸣无动于衷,不由得很是失望。
“你不觉得不公平吗?”
顾鸣轻笑:“公平?”
“他作为皇太子,一生下来就锦衣玉食,奴仆成群。”
“可这天下还有许多人吃不饱饭,穿不起衣。”
“请问,公平吗?”
“又或者他们该向谁去要公平呢?”
“老天给了他这么多的优待,他最后却失败了。”
“他自己应该惭愧,而不是抱怨不公平。”
听到顾鸣的话,紫虚一愣,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顾鸣:“如果只是想要报私仇,就残忍的将皇帝杀害,造成政权动荡。”
“这么自私的做法,我人不得不怀疑,他也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宽容端方。”
“你为了你主子一个人,而置天下苍生于不顾。”
“这不是大义,这是大逆不道。”
紫虚气得青筋都冒起来了,怒吼道。
“放肆!”
听到他那上位者才有的气势,这明显不是一个出家人能有的气势,就像是本来身居高位的人一样。
顾鸣心中有一个大胆的猜想,可随即被自己否掉。
如果紫虚真是什么了不得的人,或者是皇室的人,文启帝不应该会认不出来。
紫虚吼完,大概也发觉自己这表现有些突兀,轻咳一声。
“看来你是铁了心的要认贼作君了。”
“连父母的仇也不报了。”
“吧了,贫道也不强求,只是贫道不强求顾大人,顾大人也不要干涉贫道做的事。”
顾鸣:“如果你想要伤害陛下。”
“作为臣子,顾某不得不保护陛下。”
紫虚根本没将顾鸣的警告放在眼中。
“如今贫道是在救文启帝的命。”
顾鸣冷冷的看着紫虚,是在救命还是要他的命,这可不一定。
紫虚耸肩:“你若不信任贫道,可以去跟文启帝说。”
“贫道倒是要看看,他是信你还是信我?”
顾鸣从紫虚住的宫殿里走出来,心事重重。
紫虚就笃定自己即使将他可疑的事情告诉文启帝,文启帝也不会相信?
一时间,顾鸣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从私心里讲,顾鸣肯定不希望文启帝现在出事。
毕竟如今朝堂安稳,一旦文启帝出事,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但不管发生什么事情,朝堂动荡都不是好事。
退一万步讲,慕容风如今是太子。
就是文启帝出事,顾鸣最愿意做的事也是扶持慕容风登基。
毕竟慕容风也算是自己一手扶持出来的太子。
可现在紫虚的目的显然不是这样,再加上紫虚故意用自己是身世做文章。
显然是想将自己给拉入到圈套中。
不管自己是不是真的皇太孙,自己有没有争权夺利的想法。
但自己这个身份就很难不让人忌惮。
甚至于就连慕容风,顾鸣都不知道他如果知道自己有可能是前太子的遗孤之后。
会不会转变对自己的态度。
顾鸣叹一口气
“顾大哥”
抬头一看,慕容风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过来。还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
“臣见过太子”
慕容风几步上前。
“顾大哥不必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