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买粮
抵达芙蓉县。
陶湘玉付完1文钱的车旅费。
继而向人打听,芙蓉县哪几家药铺的口碑较好,并了解它们的所在位置。
她来到今天奔走的第三家药铺{付记药铺}。
上前问道:“掌柜,上好的铁皮石斛,你这儿什么价收?”
付掌柜见到眼前满身补丁的妇人,并未刻意轻视怠慢。
只是淡淡说道:“是不是上好的铁皮石斛,先验过货再谈。”
陶湘玉将那把捆扎好的鲜石斛递了过去,不亢不卑说道:“根茎圆润、胶质饱满,定是好石斛无疑,掌柜请过目。”
付掌柜仔细的掂量一番,品质确实上乘,随即面露满意之色,轻轻颔首。
接着说道:“这石斛,我可以出2两银子1斤。”
陶湘玉心头一喜,还是这家{付记药铺}的收购价最为公道。
其它药铺都只愿意出到1两8钱一斤。
不枉自己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总共是9两5钱。”付掌柜当着陶湘玉的面,将铁皮石斛称重过秤询问:“结算需1两9钱的白银还是1900枚铜板?”
他一眼就辨认出陶湘玉农妇的身份。
银子对于这类人来说,肯定没有铜板便捷好使。
但他依旧明知故问,给予了对方最基本的尊重。
“1900枚铜板便好。”陶湘玉回答的简洁干脆。
拿到钱,她瞅着手上的这笔{巨款}。
整个人都心旷神怡,按捺不住的神采飞扬。
加上娘家送的100文,陶湘玉总共有近2两银子的积蓄。
这下子,秋收之前的活路问题,总算是勉强解决了。
娘家送的2袋粮已全部吃完。
前公公送的1袋粮,最多只能再吃上个把月,今天可以放心去买粮了。
陶湘玉揣着愉悦的心情来到集市,想要货比三家了解粮食的市价行情。
同在集市的黄婶子碰到陶湘玉,向她热情的打了个招呼:“陶家大姐,这么巧,你也来买粮啊?”
“嗯,许久没来集市,都有些晕头转向了。”陶湘玉挠了挠头,尴尬的笑了笑。
她搜索过原身的记忆,发现原身来芙蓉集市的次数极少。
前婆家那么多年,都是鲁老婆子把持着大小事物,原身压根就没有到集市接触的机会。
因此无法给到线索供陶湘玉参考。
刚才在牛车上。
黄婶子肯帮陶湘玉说话,让她心生好感。
便想着不如向黄婶子请教一番:“黄婶子,可知哪家铺子卖的粮,价钱最为公道?”
黄婶子自信满满的说:“嗨!这条主街卖的粮食都贵,你随我到偏巷。那边的店租金低,粮价实惠多了。”
“那就劳烦黄婶子了。”陶湘玉很是感激。
“谢啥,我正好也要买粮,不过是顺便帮一把。你们孤儿寡母的,每分钱都得花在刀刃上,别买到了贵价粮吃亏了才是。”
黄婶子的语调十分爽朗,看来是个热心肠的人。
陶湘玉跟着黄婶子,轻车熟路来到集市偏巷的一家粮店。
这里最便宜的杂粮5文一斤,比正街便宜了半文,10斤起售。
陶湘玉一口气买了40斤,花掉200文。
至于大米与白面,在古时被视为稀罕之物,每斤定价15文,相较于集市正街已便宜1文。
但是对于陶湘玉目前而言,拿大米和白面当主食,多少还是有些奢侈。
于是她各买了2斤,用来给女儿们解解馋,总共花掉60文。
盐巴必须要买了,全家人都在干活,不吃盐身上可没有力气。
食盐在古代一直都贵的离谱,即便这家铺子的盐价,比起正街每斤已经便宜了2文。
但是80文一斤的价格,还是让陶湘玉不免心疼,只舍得买了半斤,花掉40文。
“陶家大姐,你买这么多”
黄婶子看到陶湘玉一下购买许多粮食物资,有些好奇她的钱从哪里来的。
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觉得僭越的话,还是不该问的太多。
陶湘玉猜出了黄婶子的疑惑,大大方方的告知:“我前几日在山上挖到了药草,今日卖了些钱。来县里一趟不容易,就想一次多买些。”
反正等会要搭牛车返回白云村,村民们看到少不了要问东问西。
如果黄婶子也想挖药草,她就如实相告已经挖光了。
“陶家大姐,那长药草的地方你可得口风紧点,千万别告诉别人。不然大伙都去挖,你的进项就没了。”黄婶子一脸真切说道。
陶湘玉有些汗颜,原来是自己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她回道:“嗯。实不相瞒,那药草我采完总共也才得不到一斤。”
黄婶子欣慰的笑了笑:“那就好,村里那些人一个个跟狼似的,采光了才安心,省得夜长梦多。”
“黄婶子,你知道哪家铺子卖的素油便宜么?”陶湘玉又开口问道。
“陶家大姐打算买素油?”黄婶子诧异地反问。
陶湘玉略显困惑:“这有何不妥么?”
黄婶子答道:“即便是最平价的菜籽油,每斤亦需60文,陶家大姐你可想清楚了?”
陶湘玉目瞪口呆,声音里透着不敢置信:“这一斤素油的价钱都能抵得上十几斤杂粮了真的要这么多吗?”
黄婶子无奈地叹了口气:“没办法,市面上每斤油菜籽便值7文,而七八斤油菜籽方能榨得一斤菜籽油,商户们还要再赚点,可不得卖到60文么?
菜籽油已经是最便宜的素油了,至于豆油、芝麻油这些更是金贵的很,每斤售价可达百文,那都是只有员外老爷们才吃得起的。
可对于我们庄稼人而言,素油就算再香,哪有自己买肥猪肉回去榨的猪油香呢?”
陶湘玉转念一想,意识到这也难怪。
在大景朝时期,榨油技术水平尚不成熟,植物油的获取颇为困难,导致价格极高。
若换成现代,仅需3斤油菜籽便可提炼出1斤菜籽油,而油菜籽的价格也不过2、3元。
当然,拿古代的技术与现代相之比较,未免有些不合时宜。
陶湘玉琢磨着,要是能复刻出,明清时期经过改良的古法榨油器械,在大景朝投入使用。
用5斤油菜籽榨出1斤菜籽油,说不定就能开辟一条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