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智破敌炮阵之秘
“破解之道,在于两点:其一,精准定位敌炮兵巢穴;其二,将咱们的火箭炮悄然移至其射程之内,给它来个措手不及,狠狠地轰它一回!”陈浩的话语中带着几分狡黠,却也让李大团长不禁翻了个白眼,心中暗道:这法子,我岂会不知?
我所渴求的,是那精细入微的战术布局,是那些能够决定胜负的微妙细节,你可明白?然而,面对李大团长的期待,陈浩却显得胸有成竹。
深知“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古训,陈浩在现代世界时,便对二战日军的武器装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合自身的实战经验,对日军火炮的型号有了精准的预判。
“可以确定的是,那是一门一百零五毫米口径的榴弹炮,无疑。”陈浩的话语中带着几分自信,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李云龙微微颔首,赞同道:“此炮威力惊人,与你那火箭炮相比,亦不遑多让,定是它了。”
“那么,目标便锁定在这三款火炮之上:三八式、一四式,还有那九二式……”陈浩在众人面前娓娓道来,如同一位博学的讲师,将所掌握的情报如数家珍地分享给大家。
谈及日军最早的一百零五毫米野战炮——三八式,陈浩的眼中闪过一丝历史的沧桑:“这款火炮,源自1905年日本从克虏伯引进的技术,并获得了制造许可。它全重二点六吨,运输时更重达三点二吨,射界虽有限,但射程却可达十千米,经过改进后,更是提升至十二千米。在一战时期,它曾是日军的骄傲,但到了二战,却已略显老态。”
“至于一四式,那是日军在二五年研发的产物,可惜试验效果不佳,总产量不过六十四门,堪称失败之作。”陈浩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惋惜。
“而日军目前最先进的,当属三二年研制的九二式榴弹炮。这款火炮,全重四点三吨,炮管细长,无论是火力还是射程,都堪称当时日军火炮中的佼佼者。”陈浩的话语中充满了对这款火炮的敬畏与期待。
如此一番讲解,让在场的众人对日军火炮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为接下来的战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那门火炮的设计中,最为醒目的创意莫过于它那开放的炮架搭配着铲板状的辅助挖掘结构。然而,这样的设计也带来了不便:长长的炮管宛如一条难以驯服的巨龙,在交通运输上造成了不小的困扰;而战斗准备时,需要将铲板深深嵌入土壤,转移阵地时又需费力将其完全撬出,这样的实用性确实让人诟病。
但令人欣慰的是,这门火炮在其他方面依然有着不俗的表现。当它发射出锐利的“尖锐弹”时,射程竟能达到惊人的十八公里;而换上高爆榴弹,其射程也能稳稳维持在十三公里。在当时,它作为十八公里射程级别的火炮中最为轻盈的存在,实战中的反炮兵与压制射击效果更是无可挑剔,犹如战场上的一道闪电。
赵刚陷入了沉思,随后缓缓分析道:“你是说,我们眼前的敌人使用的火炮,很有可能是三八式或九二式,而这两款火炮的射程存在着差异?这意味着敌人的炮兵阵地或许在我们射程之外,一个我们的火箭炮都无法触及的遥远之地,是这样吗?”
真是令人赞叹,作为燕京大学的佼佼者,他的逻辑思维能力果然非同凡响。然而,作为同样在场的听众,李云龙却显得有些困惑,仿佛被迷雾笼罩。
陈浩微微一笑,解释道:“是,但也不完全准确。因为我们所处的山西地区,被日军视为后方占领区,所以他们不太可能将最先进的火炮部署在这里。因此,更有可能的是那些老旧的三八式榴弹炮,其射程最大仅为十二公里。为了覆盖我们的所有阵地,日军的炮兵阵地距离我们最近的一线阵地,大概十公里左右。而我们的六三式火箭炮,最大射程为八点五公里。但只要我们能够侦查到日军的炮兵阵地,将我们的阵地向前推进一点五公里,就能用火箭炮将他们一举摧毁。”
此时,李云龙终于恍然大悟,仿佛拨开了眼前的迷雾。他想起了自己之前攻击坂田指挥部的经历,那时的他只需找到坂田指挥部的位置,推进五百米进入炮兵射程,一炮即可解决问题。只是当时,他意外地遇到了陈浩。当部队向前推进了五百米时,却发现坂田指挥部已经化为一片火海,所有的努力仿佛化为了泡影。
李云龙的目光扫过指挥部的参谋们,带着一丝坚定:“还愣着干什么?行动起来吧!”难道陈顾问的指示如风过耳?速速执起你们的望远镜,搜寻敌军的炮兵堡垒,为我指明方向!”
方才还沉浸在故事趣味中的参谋们,此刻仿佛被烈火追赶,一个个手忙脚乱地操起望远镜,投身于紧张的侦察之中。
日军的炮火轰鸣,如同怒雷滚滚,誓要将八路军的阵地掀个底朝天。
前线阵地上的勇士们,在炮火的洗礼下,伤亡不断,士气稍显萎靡。
李云龙岂会轻言退缩?既然鬼子的重炮难以触及,那前线的炮兵阵地与冲锋的日军步兵,便成了他的“靶心”。
他抓起电话筒,对着火箭炮排的方向吼道:“火箭炮,四轮齐发,目标直指敌军的一线炮兵阵地……没错,就是前线东北方向的那片阵地,给我狠狠地招呼!”
九二步兵炮与八十毫米迫击炮,射程不过三公里之遥。而敌人炮兵一开火,站在百米高丘、拥有绝佳视野的李云龙,凭借丰富的经验,一眼便洞悉了真相。
他举着望远镜,目光如炬,继续搜寻着下一个目标。
仅仅片刻,嗖嗖嗖——十二道火箭弹划破夕阳的余晖,精准地落在了李云龙锁定的炮兵阵地上。
那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在这连绵不绝的炮火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仅仅十余秒,那处炮兵阵地便彻底哑火,原本的单方面炮轰,瞬间演变成了双方激烈的炮战。
六三式火箭炮,以其快速的装填与发射速度,一门便足以匹敌一个炮营的火力。此刻,它正肆意地展现着它的威能,将一波又一波的火箭弹倾泻在敌人的头上。
摧毁一处炮兵阵地只是开始。
那些原本大步前进的日军,被突如其来的火箭弹炸得东倒西歪,纷纷卧倒躲避,冲锋的锐气被瞬间击溃。
“好!打得好!这火箭炮,简直就是神器!若是能多几门,我定要将小鬼子的炮兵彻底压制!”
李云龙兴奋地大喊大叫,脸颊涨得通红,仿佛已饮下数杯烈酒。
以他多年的战场经验来看,即便不算上那些大口径的重炮,这火箭炮的威力,也已足够令人震撼。 在那片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日军竟配备了多达十四五门小口径火炮,其火力密度远超一个标准步兵联队的配置,显得格外奢侈。
回溯往昔,当他还领导着新一团时,全团的火力支柱仅是一门孤零零的八二毫米迫击炮,炮弹稀缺如珍宝,每一次发射都需谨慎权衡,只能精准打击关键目标,轰炸式的挥霍简直是奢望。面对敌人那蛮横无理的炮火覆盖,他们只能无奈地采取守势,静待时机。
然而,时过境迁,今日的他手中握有一门六三式火箭炮,其威力足以媲美甚至超越十二门九二步兵炮的合力,这份力量怎能不令他心潮澎湃?战斗持续了一整天,六三式火箭炮如同风暴般席卷日军阵地,对陈浩而言,这样的场景已屡见不鲜,甚至有些许麻木。
李云龙的激动呼喊,在陈浩听来,实则是对更多火箭炮的渴望。他暗自思量:六三式火箭炮,游击战中的一把利剑,胜在便于携带与操作,但其威力嘛,也还算中规中矩。若未来战事频发,且规模庞大,若能换上口径更大、射程更远的火箭炮,那将是敌人的噩梦,一场火箭弹的洗礼,足以让两个团的兵力轻松应对数千敌军。
只不过,那种高级火箭炮的造价实在高昂。回想起上次采购军备时,仅是phl03火箭炮的一枚三百毫米火箭弹,就需七十五万之巨,一辆运载十二枚的发射车,一次齐射便是九百万的消耗。若以一个火箭炮连九门炮计算,一轮齐射的代价高达八千一百万之巨。陈浩之前的积蓄,勉强够支撑十次这样的攻击。
用如此昂贵的火箭弹去对付那些二战时期的日军,是否太过奢侈?相比之下,经济实惠的六三式火箭炮似乎更为划算。随着火箭弹升空留下的白色尾迹,四架日军飞机如同贪婪的秃鹫,在空中盘旋,企图寻找可乘之机。自从上次受挫后,它们再也不敢贸然俯冲投弹,只是在高空投掷炸弹,企图以此削弱独立团的炮兵力量。
但它们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六三式火箭炮以其灵活机动性,轻易避开了这些威胁。 摒弃了重型火炮的笨拙身躯,火箭排的勇士们展现出了高度的机动性。一旦火箭弹在短时间内倾泻完毕,他们便迅速推动着灵活的火箭炮,变换阵地,仿佛在与日军进行一场智慧的捉迷藏。
再者,从高空投下的炸弹,其目标精准度似乎总是与预期大相径庭,偏差之大,少则百米,多则数百米,宛如高射炮追逐蚊蚋,白费力气。
然而,日军似乎并未止步于此,他们似乎又找到了新的战术。“团长,敌人的重炮正无情地轰击着我们的火箭炮阵地!”参谋的急报打破了宁静,李云龙闻言,立刻冲出指挥所,目光如炬,向火箭炮阵地投去忧虑的目光。
炮弹落下,尘土飞扬,一道道泥柱在远处腾空而起,火箭炮阵地遭受重创的惨状一目了然。“这群混蛋,他们是如何得知的?”李云龙的语气中充满了不解与愤怒。
相较于空中炸弹的盲目,日军的重炮显然更加精准。李云龙心中暗自担忧,那些刚才还威风凛凛的火箭炮,是否已被战士们及时转移?若稍有迟疑,恐怕将难逃毁灭的命运。
陈浩抬头望向天空中依旧盘旋的日军飞机,心中已然明了:“定是日军飞机侦察所致,为炮兵提供了精确的坐标。看来,我们转移的速度必须再提升一个档次。”
李云龙闻言,恍然大悟,地面的电报可以指挥飞机,同样,飞机也可以通过电报遥控地面。他咬牙切齿地发誓:“娘的,早晚得想办法把这帮小鬼子的飞机给打下来,不能让它们在我们的头顶肆意嚣张!”
陈浩沉默不语,他心中已有对策,但对于目前的八路军而言,这些手段过于高端,难以实施。他暗暗决定,等到时机成熟,再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
就在这时,一名机灵的战士从指挥所冲出,手中紧握电报:“陈顾问,电报!好像是咱们八路军的,您快来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