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明日攻城
营帐内,火把噼啪作响,映照在众将脸上,神色各异。
巨大的沙盘上,京都城防图一览无遗。
常宁目光如炬,扫视众人:“诸位,明日清晨,便是决战之时!此战,关乎天下大势,不容有失!”
赵云抱拳请命:“王爷,末将愿为先锋,率铁骑踏破京都城门!”
诸葛亮羽扇轻摇,指着城防图上标注红旗最密集的北门:“赵将军勇猛,但北门守卫森严,不宜强攻。我意,主攻东门和南门。”
“东门南门?”赵云不解,“这两处城墙高耸,易守难攻,为何舍近求远?”
诸葛亮解释道:“东门守将乃皇后亲信,兵力虽多,却缺乏实战经验;南门地势复杂,易于我军伏兵突袭。两门齐攻,可分散敌军兵力,制造混乱,为主力部队攻破北门创造机会。”
常宁点头赞许:“军师妙计!赵云,你率领铁骑佯攻北门,吸引敌军主力,切记,不可恋战!”
“末将领命!”赵云眼中战意熊熊燃烧。
“王师爷,”常宁转向王师爷,“城内太子一党情况如何?”
王师爷躬身答道:“回王爷,太子已控制东宫,并联络城中守军,只待我军攻城,便可里应外合。”
“好!”常宁语气坚定,“传令下去,各部按计划行事!投石车、攻城塔即刻运往指定位置,务必在天亮前完成部署!”
“诺!”众将领齐声应道,迅速退出营帐,传达军令。
营帐外,火光映天,士兵们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搬运箭矢、石块、攻城槌、云梯,清点物资,检查装备,磨刀霍霍。
常宁走出营帐,看着忙碌的士兵,心中豪情万丈。此战,不仅是为了夺取天下,更是为了结束乱世,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诸葛亮走到常宁身旁,轻摇羽扇:“王爷,一切已准备就绪,只待明日清晨,攻破京都!”
“明日一战,定要让天下人知道,我常宁起兵,并非为了私利,而是为了天下苍生!”
远处,几道黑影在夜色中穿梭,那是常宁派出的斥候。
他们警惕地观察着京都周边的一举一动,将最新的情报及时传回营地。
太子府内,烛火通明。
映照着墙上悬挂的“仁”字,更衬托出太子常浩眉宇间的凝重。
“殿下,常宁的檄文已经传遍京城,百姓人心惶惶啊!”一个官员焦急地禀报。
常浩紧握着手中的檄文,常宁讨伐的檄文上,历数皇后专权、朝政混乱、民不聊生等罪状,字字句句都如重锤敲击在他的心头。
“常宁……他真的要打进来了吗?”常浩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殿下,如今之计,唯有尽快稳定民心,方能抵御常宁大军!”另一个官员建议道。
常浩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传令下去,张贴告示,澄清事实!告诉百姓,常宁此举并非谋反,而是清君侧,是为了匡扶正义,拯救大殷!”
“殿下,这……”官员面露难色,“若是如此,岂不是承认了皇后专权的罪名?”
“事到如今,顾不了那么多了!”常浩语气坚定,“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知道谁才是真正为他们着想!只有赢得民心,我们才有胜算!”
“诺!”官员领命而去。
与此同时,太子府的侍卫们开始在京城各处张贴告示。告示上,常浩以太子的名义,向百姓解释常宁起兵的缘由,并痛斥皇后专权乱政,祸国殃民。同时,他还承诺,一旦常宁大军入城,定会严惩奸臣,恢复朝纲,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告示一出,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原本人心惶惶的百姓们,开始议论纷纷。
“原来常宁王爷不是谋反,而是为了我们啊!”
“皇后娘娘竟然如此歹毒,真是令人发指!”
“太子殿下英明,定能带领我们渡过难关!”
民心,开始逐渐稳定下来。
太子府内,常浩看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心中稍感安慰。
“殿下,城中一些重要位置,我们已经安排好了人手,只等常宁大军一到,便可里应外合,打开城门!”一个身穿黑衣的男子低声禀报。
常浩点点头:“很好!记住,一定要小心谨慎,切不可暴露行踪!”
“诺!”黑衣男子领命而去,消失在夜色中。
常浩走到窗前,望着远方漆黑的夜空,心中充满了期待和不安。
黎明破晓。
常宁身着玄甲,立于战鼓之旁,目光如炬,紧盯着巍峨的京城城墙。
“擂鼓!”常宁一声令下,声如洪钟。
“咚!咚!咚!”战鼓声震天动地,沉闷的鼓点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激荡着热血,催促着冲锋。
“攻城!”常宁拔出腰间佩剑,剑锋直指京城,“为了大殷!为了百姓!杀!”
“杀!杀!杀!”山呼海啸般的喊杀声响彻云霄,大军如同决堤的洪水,奔涌而出。
后方,数十架投石车发出令人牙酸的绞合声,巨大的石块裹挟着破空之声,划过抛物线,狠狠地砸向京城城墙。
“轰!轰!轰!”石块撞击城墙,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城墙上的垛口、女墙瞬间被砸得粉碎,守城的士兵如同被狂风卷起的落叶,惨叫着坠落城下。
“放箭!”赵云立于阵前,高声指挥。
弓箭手阵列中,万箭齐发,箭矢如飞蝗般射向城墙,压制着守军的反击火力。
城墙上,守军冒着箭雨,艰难地组织防御,惨叫声、怒吼声此起彼伏。
“攻城塔前进!云梯准备!”赵云再次下令。
巨大的攻城塔缓缓向前推进,如同移动的堡垒,为攻城士兵提供掩护。
士兵们扛着云梯,冒着箭雨,奋勇向前,冲向城墙。
“杀啊!冲上去!”士兵们嘶吼着。
城墙上,守军拼死抵抗,滚木礌石、火油、金汁,倾泻而下,试图阻止攻城部队的推进。
攻城塔靠近城墙,塔上的士兵放下吊桥,冲入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