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两全之策
常宁的亲兵一路护送。
张昭一行人穿过层层关卡,在严密的监视下缓缓进入庸城。
城门洞开,张昭掀开车帘,目光扫过城内景象,心中暗自感慨。
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商贩叫卖声不绝于耳,百姓来来往往,脸上虽不见富足之色,却也难觅惊慌之态。
一切井然有序,与被围困、粮价飞涨的京城形成鲜明对比。
“这常宁,治理地方倒是有一套。”张昭暗自思忖,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马车一路前行,最终停在一座气势恢宏的府邸前。
张昭下车,抬头望去,府门上悬挂着一块烫金匾额,上书“梁王府”三个大字,笔力雄浑,气势逼人。
两名守卫上前,例行检查后,将张昭引入府内。
穿过曲折回廊,来到一处宽敞明亮的会客厅。
常宁早已等候多时,他高坐主位,身着玄色锦袍,眉宇间带着一股淡淡的威严,让人不敢直视。
“张大人,久仰大名。”常宁开口道,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
张昭微微躬身,拱手行礼,“梁王殿下,久仰。”
他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常宁,试图从对方的神情中捕捉到一丝信息。
“下官今日前来,是为了京城百姓,也为了这天下苍生。”张昭开门见山,语气沉稳。
常宁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张大人有话但说无妨。”
他轻轻抬起茶杯,动作优雅地抿了一口。
张昭清了清嗓子,正色道:“梁王殿下,如今京城被围,粮价飞涨,百姓苦不堪言。陛下深知殿下雄才大略,特命我前来与殿下和谈,希望能找到一个两全之策。”
“两全之策?”常宁放下茶杯,眼神骤然变得凌厉起来,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
“本王倒是想听听,陛下能拿出什么两全之策。”
他目光如炬,紧紧盯着张昭,仿佛要将对方看穿一般。
张昭顿了顿,感受到一股无形的压力,但他依旧保持着镇定。
张昭深吸一口气,缓缓道:“陛下愿封殿下为摄政王,总领朝政,只求殿下解除对京城的封锁,以解黎民百姓之苦。”
“哈哈哈!”常宁突然放声大笑,笑声中充满了嘲讽和不屑。
“摄政王?常青当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本王若答应了,岂不是成了他的傀儡,任其摆布?”
他笑声戛然而止,眼神如刀锋般锐利,直刺张昭。
张昭脸色微变,连忙说道:“殿下误会了,陛下此举乃是真心实意。如今局势危急,唯有殿下能稳定大局,陛下也是为了江山社稷着想啊!”
“真心实意?”常宁冷笑一声,“张大人,你我都是明白人,何必说这些冠冕堂皇之词?本王若不答应呢?”
他语气骤然转冷,一股强大的压迫感弥漫开来,压得张昭几乎喘不过气。
张昭心中一紧,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知道常宁不是在开玩笑,若是谈判破裂,后果不堪设想。
他强自镇定,沉声道:“殿下,京城数十万百姓的性命危在旦夕,还望殿下以大局为重,三思而后行!”
常宁沉默片刻,目光深邃,让人捉摸不透他的心思。
片刻后,他摆了摆手,语气淡漠:“张大人,你先下去休息吧,本王需要考虑考虑。”
张昭无奈,只得躬身退下。
常宁目送张昭离开,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凝重。
“王爷,常青这是想以摄政王之名稳住王爷,日后再找机会对付王爷。”王师爷捋着胡须,语气沉重地分析道。
赵云身着铠甲,站在一旁,也点头道:“没错,王爷不可轻信常青的缓兵之计!此乃糖衣炮弹,不得不防!”
常宁微微眯起眼睛,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本王自然不会轻易上当。不过,这也给了我们一个机会。”
“王爷的意思是?”王师爷疑惑地问道。
常宁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我们可以借此机会提出更多的条件,让常青知道,本王不是那么好打发的!”
片刻之后,常宁命人将张昭再次请来。
张昭再次见到常宁时,心中忐忑不安,不知常宁会做出何种决定。
常宁也不拐弯抹角,直接开门见山:“本王要常青割让江南三郡,并将京城守军削减一半,否则,免谈!”
张昭脸色大变,惊呼道:“梁王殿下,这条件未免太过苛刻!陛下恐怕不会答应!”
江南三郡乃是大殷的膏腴之地,拱卫京师的军队更是重中之重,常宁此举无异于狮子大开口。
常宁耸耸肩,一副无所谓的模样,“那本王就没办法了。张大人可以回去告诉常青,让他好好考虑考虑。”
他端起茶杯,慢条斯理地品着茶,不再理会张昭。
张昭心中焦急万分,他知道这两个条件常青绝不可能答应,但如今京城被围,他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回去复命。
他无奈地叹了口气,再次离开了梁王府,踏上了返回京城的路途。
金銮殿上,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张昭跪伏于地,将常宁的条件一字一句禀报,每个字都像重锤般敲击在常青的心头。
“江南三郡!京城守军减半!”常青猛地站起身,龙袍下的拳头紧握,几乎要将龙椅的扶手捏碎。
“他常宁这是要逼宫造反!”
怒吼声在大殿内回荡,群臣噤若寒蝉,纷纷垂首,不敢直视天子之怒。
“陛下息怒!”张昭叩首道,“如今京城被围,粮草将尽,百姓苦不堪言,还望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三思而后行!”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炸开了锅。
“张大人此言差矣!答应常宁的条件,无异于自断臂膀,拱手让出江山!”一位老臣颤巍巍地站出来,慷慨激昂地反驳道。
“李大人所言极是!”另一位大臣也附和道,“常宁狼子野心,今日割让三郡,明日便要夺取皇位,万万不可答应!”
“可若是不答应,京城该如何?数十万百姓又该如何?”支持张昭的大臣据理力争,语气中带着一丝悲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