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月下追范增,我不愿乌江自刎 > 第120章 ‘肉夹馍’

第120章 ‘肉夹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若汉国如同一块肥肉,那这块肥肉之前已经送到了项羽嘴边。

    而如今,拿下衡山国、临江国的项羽,已经把这块肥肉含在了嘴里。

    只需项羽动动嘴,那汉国绝不可能苟延残喘下去。

    汉国十五万大军虽成军许久,可由于高层、中层、底层将领的断层,也使得他们无法达到‘曾经汉军’的战力。

    面对楚军一步步的蚕食,汉国就如同‘温水里的青蛙’,虽知道危险的来临,却毫无应对办法。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汉国东方、东南方、南方皆被楚军包围,而西方则是一群未开化的蛮夷。

    至于北方,则是‘胃口更加庞大’的匈奴人。

    匈奴人的动向,吕雉已有知晓。

    那匈奴人之前吞并了东胡、大月氏,如今又拿下辽东的高夷、肃慎。

    若再拿下箕子朝鲜,那匈奴人又岂肯止步于此。

    当下,燕国三天两头送来求救信,可吕雉也只得当作视而不见。

    此时此刻,汉国曾经的威风,已然消失不见。

    在南北‘两个庞然大物’的威胁下,汉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肉夹馍’。

    吕雉一心想要休养生息,可这无奈的举措,却建立在两个庞然大物不断‘蚕食’的基础上。

    汉国若恢复了实力,那楚国和匈奴人将变得更加庞大、更加恐怖。

    想到这里,吕雉叹息一声。

    “唉!已故汉王不当冒进,他之抉择,…令吾等绝无翻盘之望!”

    吕雉说完,他无奈垂目。

    “是也!”

    萧何深知当下的困境,他也有感而发。

    两人对楚军提出借粮之事,虽知晓项羽的用意,却无法拒绝项羽。

    在这乱世,粮食胜过一切。

    之前送出一百五十万石粮食,没能满足项羽的胃口。

    这接下来的五十万石粮食,他们又不得不借。

    吕雉带着不甘,她看向萧何。

    “萧相国,楚国贪得无厌之事,…汝真乃一语成谶也!”

    “王后,此乃项羽兵威所迫,…吾等若公然拒绝,…楚军又岂善罢甘休?”

    吕雉面色阴沉,她摇摇头。

    “萧相国,…项羽为何死盯吾等不放,…他为何不同别国借粮?”

    “…别国?”

    提到别国,萧何猛然抬头。

    他看向吕雉,面露喜色。

    “王后,…吾有一计,…不知可否行之?”

    “…哦?…萧相国直说无妨。”

    “近日燕国被匈奴人威压,他燕国此时已如惊弓之鸟。…若吾汉国应允出兵对抗匈奴,粮草之事,…可由燕国、赵国、代国同出。…如此这般,…不知王后可否应允?”

    “…嗯,…不需吾等独出其粮,便乃良策也!”

    “王后,…此事不仅于此。”

    “…不仅于此?…萧相国何意?”

    “吾汉国需同楚国签下同盟协议,…并按照约定共同对抗匈奴人方可!”

    “…同盟协议?…共同对抗匈奴人?”

    “是也,…只此协议,…便可拒绝楚国再次借粮。”

    “…此协议,…为何可拒楚国借粮?”

    “王后思量,若两国同盟,那吾等便乃友国。…面对匈奴之危险,吾汉国可名正言顺拒绝之后借粮一事。…若楚国再次借粮,吾汉国只需告知楚国,北方战事吃紧,吾军也实难供应粮草所需。…以此借口,吾等亦可拉楚国下水。”

    “…拉楚国下水?”

    “是也!”

    吕雉暗自思量一番,她点了点头。

    “此借口甚妥,…相对于休养生息之策略,…吾汉国不可同楚国比肩。…若可令其同匈奴人‘两虎相争’,不但可消耗楚国实力,…亦可令吾等借机休养。…此策略极佳,…此策略妙哉!”

    “王后,既如此,那五十万石粮草?……”

    “…借之!…同时,需签下同盟协议。另之,五十万石粮草,…需燕国、赵国、代国同出。”

    “王后,…微臣这便令人操办!”

    “嗯!”

    ……………………

    衡山国,邾城王宫。

    因汉国粮草还未送达,项羽令季布率军进驻临江国,并将其府库的存粮全部搬运过来。

    短暂的解决了缺粮的困境,他又令各将领按照韩信的训练方式,对楚军严加操练。

    另外,项羽为了应对穿行山林,他也是做足了准备。

    按照皱无诸曾经给出的建议,他命人大量的收集酒水、杨柳枝、霍香草、麻椒籽………

    随后,他又令千人队伍携带以上物品试着穿行山林。

    可千人队伍只穿行半日,便铩羽而归。

    得知山林闷热,根本无法行进,他便放弃了夏季穿越山林的念头。

    由于南方天气闷热,又时间久远,项羽便趁此机会返回了彭城。

    返回彭城前,项羽令季布主管军务,又令项冠、虞子期全力配合他。

    离开衡山国时,项羽只带着韩信、桓楚、王轲、王单四人。

    另外,仅剩的一千江东子弟也全程跟随。

    待千余人出了衡山国,他们来到了淮水附近。

    一路上,项羽大为触动。

    如今的淮水南岸变化巨大,简直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目之所及的地方,皆是重新开垦的田地。

    这些田地已经被耕耘,并种下今年的第二季种子。

    再看向村落,那土坯墙规整有型,草棚顶也是新草。

    由此不难看出,房舍搭建时日并不久。

    在那村落里,低矮的房舍旁,柴火堆积如山。

    柴火垛上,一群孩童尽情的戏耍着。

    他们传来的嬉闹声,众人侧耳可闻。

    而那形色各异的烟囱里,竟不约而同的冒着炊烟。

    当一处炊烟渐渐停了,便看到一位中年妇女走出了房舍。

    那妇女四处张望一阵,她伸手做了一个‘喇叭状’。

    “狗蛋、小妮,食饭矣!……”

    听到那妇女的呼喊声,项羽和韩信相视而笑。

    两人同时发笑,也令桓楚等人跟着大笑起来。

    项羽收住笑时,他看了看背后的夕阳。

    眼看时间不早了,他扬起马鞭挥舞一下,接着策马奔驰起来。

    在项羽的引领下,千余人争相跟随。

    当天彻底黑下来时,他们打起了火把。

    又经过大半夜的行军,在人困马乏时,他们方才来到‘一处深山’脚下。

    这片深山位于淮水南岸,也是这淮水南岸少有的‘神秘之地’。

    由于这里道路崎岖,夜间行进极为艰难,项羽无奈,他选择在这里留宿一晚。

    当漆黑夜色下出现灯火时,他便径直的向着火光处赶了过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