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世子多病,汝当勉励之
大唐,武德九年,六月下旬。
夏日炎炎,骄阳似火,但整个长安城却沉浸在一片紧张而又凝重的气氛之中。
就在一个月前,那场惊心动魄的玄武门之变,让整个大唐朝廷陷入了巨大的动荡和混乱之中。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剧变所带来的影响开始逐渐平息下来。
尽管朝堂之上依旧弥漫着紧张的氛围,但人们的生活也慢慢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此时此刻,唐高祖李渊正身处太极宫之中。
这位曾经威震天下的皇帝,如今却因为过度的惊吓而无法再像以往那样处理朝政。
他那憔悴的面容和虚弱的身体,无不让人感到痛心和担忧。
面对这种情况,李渊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
他下旨命令秦王李世民监国,负责处理朝政的一切事务。
这个决定虽然让一些人感到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的表现可圈可点,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决断力。
于是,李世民肩负起了监国的重任。
他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么沉重,也明白自己必须全力以赴,才能够稳定朝局,让大唐重新走上繁荣昌盛的道路。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世民日夜操劳,不辞辛苦地处理着各种政务。
他广纳贤才,听取各方意见,积极推行改革措施,努力改善民生,使得大唐的局势渐渐稳定下来。
在李世民的不懈努力之下,大唐逐渐从玄武门之变的阴影之中走出来,开始迎接新的发展机遇。
虽然李世民这个月已经开始主持朝政之事,无论是权力还是礼仪等各方面,都享受着与太子一般无二的待遇,然而李渊却一直未曾下旨正式册封他为太子。
朝堂之上,局势风起云涌。除了李纲和魏征这两位忠臣良将幸免于难外,其余大大小小原本隶属于太子李建成以及齐王李元吉麾下的众多党羽,无一幸免地遭受了一场惨绝人寰的血腥洗礼。
不仅如此,这些人还都被残忍地诛灭了三族,以儆效尤。
整个长安城的六月,仿佛被鲜血浸染,化作一片令人毛骨悚然的血红之色。
街头巷尾弥漫着浓烈的死亡气息,百姓们惶恐不安,生怕这场政治风暴会牵连到自己。
而那些曾经与李建成、李元吉关系密切的人家,则更是如履薄冰,整日提心吊胆,唯恐厄运降临。
尚书省刑部大狱内
李世民端坐在一间干净通风的牢房内,他的面前摆放着一张木质方桌,上面放置着几碟精致的菜肴:
一碟醋芹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清新爽口;一盘冷切牛肉纹理分明,色泽诱人;还有一盘烧鸡金黄酥脆,令人垂涎欲滴;此外,还有两壶米酒汁,醇香四溢。
“二位先生,请尝尝这些食物吧,这都是特意为你们准备的,都是你们平日里喜爱的口味。”
李世民语气温和地劝说道。
然而,李纲却坐在桌子的另一边,挺直了身子,倔强地扭过头去,甚至不愿正眼瞧一下李世民。
他义正言辞地说道:
“秦王啊,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忠臣自古以来只侍奉一个主公,而你竟然杀害太子,囚禁皇帝,这种行为简直就是篡位叛逆,天理难容!
无论如何,我绝对不会向你屈服投降的!”
与此同时,魏征更是怒目圆睁,毫不畏惧地直视着李世民,眼中充满了愤怒与不屑。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仿佛要将心中的不满与愤恨全部发泄出来:
“你这样的行径,必定会遭到天谴!我们身为臣子,怎能容忍如此不忠不义之事?”
李世民静静地听着他们的指责,并没有动怒或争辩什么。
他知道眼前的这两位忠臣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原则,但他也坚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
他深知李纲和魏征都是才华横溢、德高望重之人,如果能够得到他们的支持与辅佐,对于未来的治理将会大有裨益。
李世民想想来之前,李泰和他说的话:
“李纲这个丑老头,脾气就是块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父王不能对其态度强硬,也不能过于怀柔。而魏征的态度也差不多。
要想收服此二人,只能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如果父王觉得这俩老货实在可气,不如让我来”
李世民觉得李泰对于李纲和魏征的形容真的很贴切,于是也不与他置气,唤人找来李泰。
李泰来到之后,看见李纲说的第一句话就让他破防了:“李老头,听说你是太子杀手?”
李纲这辈子最为后人所知的事情,莫过于担任太子的老师一职。
但真正令他声名远扬的原因并非来自于教育成果的卓越,反倒是一次次惨痛至极、无法翻身的彻底失败。
他的一生中曾教导过三位太子殿下,令人遗憾的是,这三位弟子最终无一人能够登上皇位宝座,而且他们的结局一个比一个悲惨凄凉。
这样的结果无疑给李纲的教学生涯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焦点话题之一。
第一位太子学生杨勇,这位学生啊,实在让人有些头疼。
李纲此人呢,性格正直,却又不善言辞,情商也略微欠缺了一些。
他见到太子行事有所不当之处,便会毫不留情地当面斥责,全然不顾及对方的身份与感受。
如此一来,这对师徒之间的关系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至于杨勇最终的结局嘛,但凡读过隋史之人皆心知肚明。
他惨死在了弟弟杨广之手,下场可谓凄凉至极。想来也是令人唏嘘不已,若是当初杨勇能够听从李纲的教诲,或许就不会落得如此下场了吧?
李纲他生命中的第二位太子学生李建成。
同样这个学生也不好教,李纲给李建成提出了不少建议,但不被采纳,直脾气的李纲上书李渊不干了。
李渊一看,这不成啊,如果同意你了,你这个公认的大才都辅佐不了太子,那还有谁能?
这不是坐实了太子不贤么?
所以李渊给李纲升官了加授太子太保,不让走。
李建成的下场,这不前两天刚被李泰射死么。
这第三任学生嘛,当然就是现在还未成年的未来“太子”李承乾。
想到李纲的彪悍战绩,李泰都有点不想为李世民招揽李纲了。
李泰接着说到:
“李老头,你要真的死了,你前面教导两个太子,结果一个被废,一个谋反而死,有这样的经历,你太子杀手的称号也就真的洗不掉了。
小子我还会为你的事迹写一部小说,然后找千八佰个说书先生,每天在长安的天桥,茶馆等地方传颂你的事迹。
嘿嘿嘿,就看你怕不怕了。”
“孺口小儿,你敢!!!”李纲气的,差点吐血。
李泰态度缓和一些说到:
“我父王未来会是一个明君,他的太子需要一个正直的老师,这不就是您的机会吗?”
李泰的话让李纲沉默。过了一会,他看着李世民,问道:
“将来,若你立了太子,难道还敢让我当太子老师?”
李世民大喜,忙说道:
“先生大才,乃是当世大儒 ,若我的子嗣能得先生教诲,必定是天下大幸,大唐大幸。”
李纲于是拔下一只烧鸡腿,狠狠啃了一口,然后一口干掉一壶米酒汁,大笑道:
“既然秦王殿下如此看的起老夫,老夫愿意全力辅佐殿下。”
李世民随之看向魏征,只见魏征坐在那闭目养神,说道:
“魏征,你可是出了名的正直,但也不是迂腐之辈。我若要成为真正明君,需要您在旁鞭策辅佐。”
魏征纹丝不动,似乎仍旧不想搭理李世民。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伯伯,你是我父王最需要的人镜!”
听到李泰的这句话,在场的其余三人都惊到了。
魏征看着李泰,眼神中透露出一股深意,然后转头看向李世民,语气郑重地问道:
“秦王,若是我投靠于你,并发现你有所过失,当我直言不讳地指出时,你是否能够谦逊地接受规劝呢?”
李世民闻此一言,立即起身,恭敬地行了一礼,答道:
“先生若能助我,我必定心怀敬意,虚心听取您的教诲,并努力改正自己的过错。”
魏征微微一笑,他缓缓地拿起筷子,夹起一口醋芹送入口中,咀嚼片刻后,脸上浮现出一抹笑意。接着,他轻声说道: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哈哈哈哈,秦王殿下,你可真是有一个出色的儿子啊!老夫佩服至极。
如今,我已心悦诚服,只希望殿下能够严于律己,端正自身行为。”
他的话语中蕴含着对李世民的期许与告诫,而李世民则静静地聆听着,似乎在思考其中的深意。
收服了李纲与魏征二人后,李世民与李泰乘坐着华丽的马车缓缓回宫。
一路上,李泰闭着眼睛,似乎正在小憩。
突然间,他感到一股凛冽的杀意袭来,让他浑身一颤,急忙睁开双眼。
当他看到眼前的景象时,心中不禁涌起一丝疑惑和不安。
只见李世民正坐在对面,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目光紧紧地盯着他。李泰有些摸不着头脑,好奇地问道:
\"父王,怎么了?难道我脸上有什么东西吗?\"
李世民微微一笑,轻声说道:
\"青雀啊,你可真是我的麒麟儿啊!
前些日子,你大哥骑马时不慎受伤,不仅摔断了腿,还一直感染了肺病,咳嗽不止。
唉,真不知道他是否能够痊愈。\"
说完,李世民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忧虑之色。
李泰听了父亲的话,心中一紧。
他没想到大哥竟然受了如此严重的伤,心中不禁对他产生了一丝同情。
他连忙安慰道:
\"父王不必太过担心,大哥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会很快康复的。
而且,孩儿也会尽力协助父王处理政务,为大哥分忧解难。\"
李世民点了点头,眼中满是赞赏之意。
就在这时,马车停了下来,已经到达了皇宫门口,李世民和李泰下了车。
李世民需要回东宫,而李泰需要继续乘车回秦王府。
就在父子分别之际,李世民沉吟了一下,说出了一句惊呆了李泰的话。
“世子多病,汝当勉励之!”
李泰被吓的差点摔倒,看着转身回宫的李世民的背影,心想:
“不是吧父王,你被朱老四附体了吧?而且我也不是憨憨呀!”
此时,背过身前往东宫的李世民,脸上已经没有了笑意。
回想到那日李泰金龙护体的情景,今日能精准的把控人心,李世民的脸上满是忌惮与杀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