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第36章 绿林之起

第36章 绿林之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书生的政治啊……”朱元璋感叹,这个评价倒还真没错。

    王莽的那一系列改革,有一大部分都是想着要什么恢复上古风貌,尊崇周礼,说什么上古时期大家日子平和安宁没有一点纷争,也没有饥饿贫寒……

    他也不想想,这到底符不符合现实!到底实际不实际!

    要是上古真的是这样,那为什么最终天下还会走到如今的情况?

    要是周朝真的千好万好没有一点毛病,那为什么会有个西周又有个东周?又为什么会出现春秋战国,为什么会有秦一统天下,会有汉建立基业?

    要是所有人都觉得周朝、上古是最好的,人们生活安乐,那么怎么没有人维护当时的情况,而是要一路发展到现在?

    ——西汉到如今的大明,过去了千年,可朱元璋绝没有看见有人通过复兴周礼来让天下和乐的。

    而他本人,也并不相信所谓的周礼能够让天下人都过上好日子。

    所以,说王莽是书生的政治,也就是说他只知读书信书,而脱离实际不看现实,这还真没毛病。

    书生,典型的负面的书生,不就是这样的吗?

    而朱元璋本人,也没少遇见过这样的书生的政治。

    那些个读书人,固然不乏才干出众不死读书的,但是这种只知道沉湎于书中言论而对现实不屑一顾、一说就是要遵循古礼,只要效仿三代就能天下太平的人,可不在少数。

    一问就是要向上古圣贤明君效仿,一说就是没有具体的效仿措施,压根不知道如何和当今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这种人,要他何用?

    哪怕是放他去教人,都只知道照本宣科,要不是让学生什么也学不到最终不得不另寻老师,要不就是教出一群和他一样的所谓书生。

    -

    而在新朝,一直心怀愤恨和不甘的刘氏宗亲们也各自寻人商议起兵之事。

    鉴于之前的那一波起兵被王莽镇压下去了,连朵水花都没能溅个大的,此时他们也是想要寻个万全之策。

    有人便道:“这不是天底下的黔首也都对他不满了吗?我们单独起兵力量不足,那何不借一下这些黔首的力量?想来能够作为复兴大汉的一份子,他们也是愿意的,也能够感到荣耀。”

    反正王莽的这些个改革,可真是没一个发挥什么好作用的。

    有世家豪强对他不满,这样,朝中支持王莽的力量就已经削弱大半;

    而他们在外起兵,再想个法子将那些个黔首的军队纳入控制之中,如此一来,内外夹击,何愁不能干掉王莽,复兴大汉?

    恰在此时,神迹又讲到了在江夏郡的起义大军。

    顿时,不少人更觉得这个方法非常可行了。

    【王莽的第一个年号是始建国,共使用六年;第七年,他将年号改为了天凤,这个年号也使用了六年;随后,便是他的最后一个年号,共有四年的地皇。】

    【在他登基并且开始推行各种政令之后,原本就不少的农民起义变得越来越多。】

    【而彻底爆发,并开始连成一片的各种起义,基本上都爆发在天凤四年至天凤五年。】

    【天凤四年,在距离长安说远不远说近不近的湖北,爆发了饥荒。为了填饱肚子,百姓们不得不深入沼泽区域尝试挖野菜糊口,但是即使把野菜全挖干净,也不过那么些,僧多粥少,根本不足以让所有人都分到。】

    【为了活命,百姓们不得不开始争夺这些野菜。】

    【而作为在众人之间算是有点名望的人,王匡和王凤便被推出来评理。而这一评理,进一步推高了他们在众人心中的声望。】

    【由此,这些饥民便觉得不若让二人充当领头人,带领大家挣出一条活路来。】

    【就这样,王凤和王匡有了最初的班底,他们带着这些人前往江夏郡的绿林山(湖北省京山市),准备以那里为大本营,继续发展。】

    【当他们抵达绿林山的时候,队伍已经从最开始的数百人发展到了七八千人,非常庞大。】

    【起初,这一支势力并没有被朝廷放在眼里,毕竟现在四处都在起兵,占山为王的不在少数,当地的官府也将他们当做是那些占山为王的土匪强盗一样对待。】

    【但是王匡和王凤的经营实在有点看头,在几年过去后,绿林山不仅没有衰弱消亡,反而越发强大,发展势头非常好。】

    【此时,他们终于被朝廷注意到了:王莽腾出手来,特特下旨给荆州牧,让他带兵两万精兵去歼灭这一支起义军。】

    【在朝中看来,两万朝廷精锐正规军,与七八千一万的杂牌军,怎么样都应该是朝廷胜利吧?】

    朱允炆嘴角抽搐。

    他仿佛从这个朝廷的心思中看到了自己的样子……当年他是怎么想的?当然是同样的充满自信!

    朝廷数十万大军,纵然有一部分需要镇守边疆不能轻易调动,但是剩下的大军在手,且还是开国初期的精兵,难道还奈何不了几个藩王了?

    因此,他坚决的在祖父刚刚驾崩不久就开始了削藩行动,一开始也还算顺利,可偏偏在他的四叔那里——怎么会走到如今的地步?

    朝廷的数十万大军,奈何不了一个北境藩王!

    现如今,别说削藩了,就连半壁江山都要保不住了。为什么会这样?

    -

    要说大宋的地方文武官员,那也都是对付农民起义的老手了。

    此时,就有一名武将教诲自家子弟:“对付这种盗贼,只要能够处理好他们的首领,就可以成功一大半了,余下不过是乌合之众,轻轻松松就能解决。”

    而至于说怎么处理好这些盗贼的首领……或是击杀,或是俘虏,或者是谈好条件将其招安。

    反正方法多样,且很多时候这群人傻乎乎的只要说是招安就能解决,甚至不需要去搏命拼杀。

    【但是,这个推测显然是错误的。王匡和王凤以及他们率领的起义军的作战素质没有那么低;而朝廷军队的作战能力也没有那么高。】

    【在荆州出兵之前,绿林山就得到了消息——虽然理论上是不应该的,但不知道是官府方面毫无保密意识,还是做不到保密,总归是给了绿林山应对时间。】

    【王匡亲自带兵出山,提前埋伏在了荆州军的必经之路上,又派遣将领马武带兵绕到荆州军后方,切断敌军后路;荆州军毫无防备,就被王匡率军伏击,惊慌失措,数千人被歼灭;而残兵在慌乱之下回逃,却正撞上了马武的军队。】

    【最终,荆州牧本人被俘虏,两万大军都被歼灭,还给绿林山送上了大量的辎重。】

    【此时是地皇二年。】

    【在这一次大获全胜后,王匡和王凤继续兵攻占周边的县城,并获得了成功——他们将监狱打开,放出了犯人;将粮仓打开,里面的粮食分出一部分给当地的穷苦人家,大部分搬回了绿林山当做粮草。】

    【随着他们的屡屡获胜,投奔他们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快,绿林大军的人数增加到了五万余人。】

    【不过不太妙的是,在第二年,由于人数过多和卫生饥饿等问题,在绿林山爆发了疫病,五万余人几乎死掉了一半。】

    【同时,上次战败的王莽卷土重来,又派遣了新的军队前来剿灭绿林山。】

    【为了能够继续发展,避开爆发的疫病,也避开王莽的兵锋,绿林军决定分兵——王匡和王凤,以及马武、张卬(áng)和朱鲔带领一部分人马北上前往南阳,被称为“新市兵”;而王常、成丹等人率领另一部分人马向西进入南郡,被称为“下江兵”。】

    【就在绿林军分兵之后,地皇三年,在平林便有人于平林起兵,响应绿林军,并并入了新市兵中;同年,刘氏宗亲、汉景帝第六子的后人刘演和刘秀兄弟起兵响应,称为舂陵军。】

    李世民摇头,新朝的军事调动情况,简直和个筛子一样,想要获知消息毫无难度。

    而这种消息随意传播、四面透风的情况,显然对于作战而言并非好事。

    想当年,他尚在前线领兵之时,想要获得敌军的消息,还得亲自带上几个人出去打探,虽然危险度不小,但是只有这样才能获知到最确切最有时效性的消息。

    但是放在新朝这种情况下……何须费此心力,冒如此风险?

    作为后来者,他着实不清楚王莽究竟是怎么想的,也并不清楚当时王莽对朝堂的真实掌控情况。

    ——他到底是真的就没有这个要保密军事情报的意识,还是有这个意识却没有做到保密?

    若是前者,那么朝中难道就没有人提醒他吗?是有人提醒但是他不放在心上,还是朝中百官竟无一人愿意提醒?

    若是后者,那他是有这个意识,却又有其他打算,所以干脆放任消息流传?还是他也坚定要控制军情流传,但是却压根做不到?

    李世民摇头,这些好奇与猜想,不过是后世人的探究而已。过往的历史对他而言已成定局,不知道也没有什么问题,左右他和大唐的官员们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此时,再把注意力放到绿林军身上,李世民便看到了被光武帝列入名录的将领:“马武,云台二十八将;王常虽非二十八将,但也为三十二将之一。”

    马武被刘秀归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中,另有四将虽非二十八将但也入了云台图,其中之一便是王常。

    绿林军的这些人,青史留名者可不算少数。

    李建成则对另外几个人比较好奇:“耶耶,王凤最后到底去哪了?还有那个张卬,后来也没他的记载了。”

    王匡最后兵败身死,但是王凤却没了消息。按理来说,以王凤当时和在历史上的身份和地位,不论他是被更始帝杀死,还是在战斗中身死,总该有人记载下来的——这是常理。

    但偏偏,王凤就是消失的无影无踪,毫无消息。

    而那个张卬,同样如此,虽然他的身份并不如王凤重要,但起码也是绿林军的主要将领之一,还参与了游说赤眉军杀死更始帝的事情,怎么也没了影踪?

    这两人的情况,不论如何,都应该有一个最终的结局。但为什么就好似直接中断了?

    -

    刘邦在心中一算,有些惊讶:“王莽败的竟这么快?”

    这绿林军起兵,是在天凤四年,等到王莽发兵攻打未果,就到了地皇二年。

    而已知天凤纪年共六年,也就是说王莽放着绿林军不管足足有至少三年;而在他第一次发兵攻打绿林军失败后不过两年,他自己就彻底身死了。

    ——这也太快了吧?

    想当年秦末的起义,从陈胜起兵,到楚汉争霸,到最终他自己获胜……哦不对,王莽对标的应该是秦朝灭亡,而不是自己获胜建立大汉。

    要这么算来的话,王莽败亡的也不是特别特别快。

    “刘演和刘秀,乃公的这两个后代,是谁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同样在天凤四年,在距离长安较远的鲁地,琅琊郡海曲县,一名被称作吕母的妇人登上了奎山西面山脚下的土台祭天。】

    “?!”吕雉坐直了身子。

    在另一处宫殿,刘邦也是同样的反应。

    而这样的反应的人还有很多很多,譬如汉昭帝。他并不小看女子,当年卫后在长安混乱之中也曾经取武库兵器,调遣卫队,乃至征兵。

    可是这个吕母看起来也并非什么高门大户的夫人,而是普通的民妇——在民间,在黔首之中,也能出现这样的人物吗?

    -

    对于民间百姓而言,这个画面的冲击力更大。

    因为画面中,吕母的衣着打扮显然不是什么贵妇人,而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个女子。

    自这个神迹出现以来,他们看到的征兵起义并不少,各种各样的人都看到过,但是一个女子登上祭天台祭天,看样子是要领兵起义……

    这个场面确实是从未见过。

    民间的妇人确实与贵妇们不一样,她们同男子一样都要下地干活,要耕种劳作,需要干农活的时候是不会搞什么男女之分的——能耕种,能够在作物成熟之后抢收下来,谁还管男人女人?

    但是这种领兵的事情,这种祭天的事情,是大事,是祭祀,通常当然还是由男人主导男人参与的。

    在前面几个民风尚且较为开放的朝代还好一些,在后面的几个朝代,对女性的束缚只有更深。

    但不论哪个时期,他们确实也都不知道原来还有女人要去领兵,要去举起起义的大旗。

    或许一些读书人知道,但是百姓们确实是一无所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