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从平叛安史之乱开始 > 第二十九章 作戏

第二十九章 作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如雨的箭矢,纷纷射向叛军。

    他们一个个应声倒地。

    几个叛军将领,没想到李豫还留了后手,一个个脸上都露出慌乱的神情。

    但是,毕竟久经沙场,他们很快镇定。

    他们只是简单地对视了一眼,便知道了彼此心目中的想法,那就是活捉李豫。

    要是真活捉不了,那就杀了他!

    眼下,李豫是潼关最重要的指挥,只要他出了事情,潼关绝对守不住,迟早都会落入他们的手中。

    确认过眼神,他们同时举刀,砍向李豫。

    程大勇一瞧见,立即大吼一声,“休要伤害我家主人!”

    他力气大,拿着长枪,直接打飞了两个叛军将领。

    李豫瞧见机会来了,当机立断,飞身跃起,两手握着长刀在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拿下了两位将军的人头。

    剩下的两个叛军将领,终于感觉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他们为自己低估了李豫而感到后悔不已。

    李豫举着带血的刀刃,一步步地紧逼他们。

    两个叛军将领瞧见情势不断,转头就跑。

    李豫冷哼一声,夺过一个士兵的弓箭,连发两箭,直接命中他们的胸口。

    两个叛军将领不愧是久经沙场过来的,即使中了箭,也没有立即倒下,依然顽强地逃命。

    让他们就这么跑了,那么背叛的代价,就太轻了。

    李豫随即对程大勇说:“大勇,拿下他们的人头,祭旗!”

    程大勇早就在等这句话了,一接到命令,他立即跃上马,抽出他的长刀,骑着马去追两个叛军将领。

    两条腿的哪里比四条腿的跑得快?

    程大勇马上追上两个将领,一刀结果一个,两刀下去,提了两个血淋淋的脑袋,策马赶回了李豫的身边。

    李豫令传令兵,大声告知,叛军的将领全部被斩首。

    叛军的士兵们一听,再也没有了斗志,一个个丢盔弃甲,举手投降。

    三日后。

    太极宫。

    当看到安禄山的头颅,被盛放在一个木盒子里时,李隆基愤怒地拔出护卫的剑就要去砍。

    当剑就要看到安禄山的脸时,他硬生生地收了回来。

    “哐当”一声。

    剑被扔到了地上。李隆基背着手,围着木盒子转了一圈后,转头问高力士,“广平王怎么说?”

    高力士拱手说:“回禀陛下,广平王说,这安贼的头颅,大有用处。”

    “大有用处?”李隆基花白的眉毛微微一蹙,他沉思了良久,突然仰天大笑,“的确大有用处!”

    翌日,安禄山的头颅,被悬挂在了长安城的门口。

    在他的头颅下,还张贴了一张告示,上面历数了安禄山的种种暴行。

    前来围观的长安城百姓,对着安禄山的头颅,大骂不已。

    就在此时,一队官兵小跑着过来,驱散了围观的百姓。

    一辆华丽的马车,在几十个身披甲锐的皇家护卫簇拥下,缓缓停下。

    一个面白无须的内官,掀开了车帘。

    车帘里伸出一只白净、干枯的手。一位头戴乌幞头,赤黄袍衫,脚穿六合靴的老人,走下了马车。

    在唐朝,黄袍是天子专属的颜色。

    一些有眼力见的百姓立即跪倒,匍匐在地,“参见陛下!”

    正在围观安禄山头颅的老百姓,立即跪倒一片,齐声高呼:“参见陛下!”

    李隆基此时就像一个和蔼可亲的普通老者一样,笑着说:“大家平身,都平身吧!朕啊,也只是来看看”

    话说到一半,他的声音突然哽咽。

    高力士马走向前,给他递上了一块毛巾。

    李隆基接过,擦了擦脸上不存在的泪水,然后猩红着眼,抬头看向城头上安禄山的头颅,颤声道:“朕只是来看看,朕的养子,为何变成这样了!朕对他信任有加,把他当作亲生儿子一样对待。没想到,他竟然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让无辜的百姓受到牵连!”

    他顿了顿,声音哽咽,显然已经说不下去了。

    李隆基已经72岁了。

    在50算是高寿的古代,他算是一个很老的老人了。

    这样的老人家,在百姓面前落泪,还是皇帝,不少人也跟着哭泣。

    他们甚至开始觉得,或许不是李隆基昏聩,而是这安禄山太狡猾了。

    于是有百姓站了出来,劝慰李隆基,“陛下,您不必为这样的养子伤心。您对他有再造之恩,是他不知好歹,如今有这样的死法,也算是罪有应得!”

    有人附和,“对啊,陛下,这安禄山罪有应得!”

    李隆基点点头,看着眼前淳朴的老百姓,内心再次升起愧疚。

    事到如今,造成狼烟四起的局面,他作为皇帝,怎么可能没有责任?

    他心里清楚,这些老百姓是在安慰他。

    他缓缓地抬头,深深地看了一眼城楼上安禄山的头颅,“子不教,父之过。朕也有错!安禄山虽然负我,但是算是父子一场,今日就把的头颅取下和肉身安葬吧!”

    老百姓一听,皆是惊讶。

    人群中有个年轻人起身突然拜道:“陛下仁慈,实乃苍生之幸也!”

    围观的老百姓,反应了过来,也纷纷附和夸赞皇帝仁慈。

    晚上,悬挂了一天一夜的安禄山头颅被取下,和尸身葬在乱葬岗里。

    半个月后,安禄山被广平王斩首的消息,传遍了叛军所在的城池。

    当然,随之一起传到的,还有皇帝李隆基念在旧情,给了安禄山一个全尸,并且好好地安葬了他。

    皇帝顺便还下了一道圣旨,命人广而告之,只要叛军及时悬崖勒马,他可以既往不咎。

    史思明收到好兄弟安禄山被斩首的消息时,他跌坐在椅子上,一遍又一遍地问,这个消息是否可靠。

    来传递消息的士兵,单膝跪在地上,一字一顿地道:“将军,这千真万确,许多人都看到大将军”

    他有些不敢继续说下去。

    史思明猛地一拍桌子,“说!事到如今,还有什么可忌讳的!”

    那士兵害怕得低下头,连忙回道:“许多人都看到了大将军的头颅,瞪着双眼,挂在长安城的城楼上!”

    “岂有此理!我兄弟竟然就这么死了?这个所谓的广平王,真有如此通天的本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