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重生79,从让前妻后悔开始 > 第267章 赠送枪证

第267章 赠送枪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老祖宗有一句话,叫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从当前情况来看,家用电器出口比起其他商品,能够获得的经济价值更多,整体生产技术,工业模式方面,小樱花远远不如我们,为什么他们仅用了一二十年,就实现了全面反超?迅速跻身发达国家的行列,同时成为全球知名的工业大国,冶金,船舶,汽车,家用电器,半导体,计算机等各个方面的技术水平和影响力,全在我们之上。”

    “因为他们懂得取长补短。”

    小樱花是个资源匮乏,四面环海的国家,资源进口是他们发展的重点核心。

    也是小樱花工业建设的命脉。

    方林不紧不慢讲起了小樱花近三十年的工业发展。

    从一九四五年战败,一直到一九五五年,小樱花整体工业发展不但恢复到正常水平,并且一跃成为全局排名前十的发达国家。

    到了六十年代初期,小樱花的经济发展已超过了大批老牌欧陆发达国家。

    究其原因,无非是两点。

    第一,从全球各地进口廉价生产资料。

    第二,大力扶持本国高新企业,掌握大量核心加工技术。

    通过进口的低价生产材料,本土进行产品深加工。

    顿了顿,方林继续道:“除了家用电器,小樱花在汽车领域,同样有着令人瞩目的成绩,和星条国的汽车工业不同,小樱花的汽车发展走了一条其他国家,始终未曾关注的道路。”

    “利用石油危机带来的全球能源紧张,掌握了大量能够减少汽车耗油的核心技术。”

    “说实话,西方国家难道不能仿制小樱花的汽车技术吗?答案是可以的,但他们为什么复制不了,因为技术专利。”

    说了这么多,方林只是想让高英伟明白技术专利的重要性。

    商品的技术专利,比商品本身更加值钱。

    国内迟迟没有颁布专利法,导致许多企业养成坐享其成的观念。

    等其他同行业企业完成技术突破,自己只要动动嘴,伸伸手,就能共享这些技术。

    企业核心技术无法得到保护,相关科研人员的心血白白送给别人。

    久而久之,有能力进行技术研发的企业,还愿意继续当这种冤大头吗?

    国内诸多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员,科学家,工程师,无法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自己的地位,获得能够养家的经济奖励,又有几个愿意在技术攻关上继续耗费心血?

    专利不仅是保护企业的法规。

    更是催化剂。

    能够推动科学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

    “高厂长见谅,我没有将你当外人,才说了一些犯忌讳的话,你千万别多想。”

    方林正色说道:“通过技术专利将自己的核心技术保护起来,不是搞垄断,更不是走资本主义老路,而是对企业负责,对技术人员的一种保护和爱护。”

    “唉……”

    当了十几年国有大厂的厂长,高英伟岂会不明白方林的言外之意。

    委婉地告诉自己和沪城无线电厂,不要打全自动电磁炉的主意。

    仔细想想,方林说得确实有道理。

    没有相关法规为技术专利保驾护航。

    不论是企业还是技术人员,都会逐渐丧失创新能力。

    有朝一日形成恶性循环,夏国和西方的技术水平将会越来越大。

    这一点,沪城无线电厂最有体会。

    多年前,沪城无线电厂调集大量技术专家和工程师,夜以继日地仿制8080处理器。

    经过连续奋战,这款处于世界技术前茅的处理器被成功仿制出来。

    可是结果呢?

    没过多久,各企业先后得到了该项生产技术。

    沪城无线电厂所得到的仅仅是上面的表扬,参与者获得奖金,也仅有几十块。

    方林拿起筷子,转移话题道:“诸位,咱们吃饭吧。”

    高英伟心不在焉地夹着面前的菜肴,心里千回百转。

    吃完饭,众人又花了半个小时,完善合作生产的相关内容。

    下午,吴胜利带着高英伟一行人前往燕京无线电厂,参观全自动电磁炉的生产线,介绍相关生产原理。

    等到高英伟等人离开燕京,吴胜利会组织一支专家团队,跟着高英伟一块返回沪城。

    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生产线改造。

    60天的时间里,生产出五十万台电磁炉,代表的不单是巨额外汇利润。

    还关乎着两家大型无线电厂的吃喝拉撒,外汇资金更重要问题。

    送走二人,方林和刘保国一块来到小集体一号车间。

    面积不小的一号车间内部,耸立着大量机械设备。

    不是别的。

    处于研究攻关阶段的四轴加工中心。

    受限于国内的设备和材料,国产四轴加工中心的体积远比西方机数控床要大。

    差不多有三十多平,面积比方林的办公室还要大。

    “老刘,方林,你们来了。”

    正在指挥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的梁奋斗听到脚步声,回头看到方林和刘保国,脸上露出激动笑容。

    就在今天,众人突破了新的技术难关。

    马上就要进行第三次试机。

    “同志们,大家都先停一下,这位就是方林同志,咱们的四轴加工中心项目没有他提供的程序和软件,即便我们把加工中心的架子搭起来,也只是一头死老虎,中看不中用。”

    梁奋斗拍了拍巴掌,主动向方林和刘保国介绍现场新来的技术专家。

    研发第一套国产数控机床的专家悉数到场。

    方林住院这段日子。

    梁奋斗和各位老伙计动用各自人际关系,从多家科研院所请来大批在数控机床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工程师,教授,高级技术人员。

    不夸张地讲。

    现场上百名新来的参与者,每个都是荣誉等身的老专家。

    电子,机械,材料等方面的功勋大佬。

    方林一脸热情地和诸位专家握手问好。

    刘保国露出了期盼笑容。

    大批机床专家一块出手,何愁国产四轴数控机床不能尽快诞生。

    刘保国不认识他们,却也曾在报纸,广播中听过见过这些专家的名字。

    随后,梁奋斗以机床副总指挥的身份下达试机命令。

    专家们马上进入到工作状态。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