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其他小说 > 皇叔,我真不是卧龙诸葛! > 第152章 增兵合肥

第152章 增兵合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152章  增兵合肥

    鲁肃此言一出,顾雍立刻感觉被针对,面色一沉,躬身说道:“主公,事实未能确认之前,万万不可妄动刀兵。三军发动,粮草器械,消耗巨大,且兴兵犯境,影响恶劣。不如先等调查清楚,再做决定。若真如孔明所言,则我兴兵讨之,也是正当防卫,先下手为强。不致落人口实。”

    孙权低头沉思,不发一言。

    鲁肃转头看着顾雍,淡淡一笑说道:“元叹。为何曹操兴师攻打我们,便是应该,便不怕落人口实。我们主公兴兵,便如此战战兢兢了?主公历三世之基业,竟也如此的粗鄙微薄么?又且!战机稍纵即逝。岂能等你慢慢调查,再做决定?我只怕等我江东的斥候调查清楚,曹操的大军已经兵临城下,将我柴桑包围的水泄不通了!”

    顾雍一时语塞,想要反驳,却又不知如何开口,他惊讶于一向温文尔雅,沉默寡言的鲁肃,今日怎么突然伶牙俐齿,口若悬河起来了!

    诸葛瑾看着鲁肃如此从容答对,瞬间仿佛看到兄弟诸葛亮的影子,往前走了一步,温声问道:“子敬。曹操移师合肥,可有证据?战机不可错事,我极认可。但顾元叹的意思,不可轻信于人,妄动刀兵,也不无道理。战事一开,兵马、战将、粮草,不一而足,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鲁肃微微一笑,转身看着诸葛瑾道:“十数日之前,江夏大捷,东线主帅张辽一战成擒,如今成了刘备的阶下囚。两万转移到合肥的曹兵,也被俘虏。难道他的信息,还不如我们?何况荆州与江东,盟友也!若非受诸葛闻德军师所差遣,你弟诸葛亮也不愿来柴桑。”

    鲁肃说话之间,目光扫过众臣,最后又落在吴候孙权的脸上:“曹操兵马掩杀,柴桑早晚归属他人。卧龙先生不忍看到江东沦落,所以才不愿前来!”

    这些话,正是昨夜诸葛亮见孙权的时候所说,现在旧事重提,鲁肃正是在用诸葛亮之计,拿捏孙权。

    江东之事,最后还是要孙权做主,若孙权意志不坚定,大事难成。

    而孙权最为关心的,并不是何人得势,何人掌权。而是祖宗的基业,如何能得以延续,自己的地位,如何能巩固。

    诸葛瑾语塞,转头看了顾雍一眼,仿佛在说:如此重要的讯息,我江东竟然不知!可见斥候碌碌无为,也许合肥增兵,确有其事,只是调查未明罢了。

    张纮突然开口说道:“诸葛亮之言,也是一面之词,难道他说荆州已经擒了曹仁、夏侯惇、徐晃等曹营诸将,我们也信?子敬!你也太信得过荆州了!刘备织席贩履之辈,若不是靠着坑蒙拐骗,如何能拿得下荆州,如今与我江东平起平坐,还结为联盟,简直土鸡变凤凰!”

    太史慈在旁,听到张纮如此说,心中有气,冷冷说道:“英雄不问出处!大丈夫出身寒微,又有何不可?昔日汉高祖斩白蛇起义之前,也不过是一个亭长。兵仙韩信,也有胯下之辱的时候!难道他们二人的成就,便不如那些锦衣玉食,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纨绔么!”

    鲁肃急忙伸手制止太史慈,转头望着张纮,淡淡说道:“恐怕诸公还不知道,江夏大捷,乃是我江东大都督周瑜和关羽配合作为,难道连大都督周瑜的话,也信不得了么?”

    张昭低声说道:“然则也从来未见公瑾来书陈说此事。”

    孙权忽然说道:“公瑾一心为国,并无私念。他不贪赏赐,不慕功名,所以并未提及此事。这些孔明昨夜已经说过。”

    “孤的大都督,却需要让一个外人来替孤澄清。公瑾辛苦在外练兵,朝内却有诸多非议之词。孤之过也……”

    孙权仰天叹息,只觉多有对不起周瑜之处,心中羞愧难安。

    两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下。

    鲁肃心中着急,盼着孙权火速决断,立刻动兵。然而江东氏族担心柴桑用兵,地近他们的氏族,不但粮草花销需要他们承担,而且兵马的冲击,对于他们氏族的产业运营,也会造成不小的影响。所以执意反对,不肯动兵。

    直到中午,两方依然难分高下,互相之间无法说服对方。

    太史慈本是武将,见文臣之间口角不绝,唾沫乱飞,早就忍耐不了了,却又不得不强行隐忍。

    “主公,孙伯符将军曾说:‘外事不决可问周瑜’,主公何不飞马传书,问计大都督?虽然麻烦,早要强过这毫无意义的争辩!”

    太史慈心中对于鲁肃的观点极为认可,却又没法说服江东氏族,而且他也知道,江东氏族所考虑的,多是自己的利益。整个江东除了周瑜之外,无人能震慑得了这些老顽固。

    孙权转身说道:“昨夜子时,孤已经私派八百里精骑,前往鄱阳请教公瑾去了。想必午后一早便能回来。且等下午再议!”

    众臣各自散去,专等下午。

    ……

    “孔明,真是如你所言,那群老顽固,我真要吐血!”

    鲁肃回到府中,见诸葛亮正悠闲的坐在檐下的躺椅上,微闭双眼,轻轻摇着羽扇,身体微微晃动,极为舒适的样子。

    “可有结论了么?”

    诸葛亮听到鲁肃的声音,缓缓起身,笑着说道。

    鲁肃皱眉摇头,叹息说道:“误国者,庸人也!我不知死于何地!”

    诸葛亮哈哈大笑,伸手拉过鲁肃,将他轻轻的按在躺椅上,让他休息片刻,一边说道:“你这样说,也有失偏颇。一块烂叶也有他的用处,何况于人?若无这些氏族维持,江东的经济未必如此的繁荣,民生未必如此的满足。粮草未必如此的充实。若江东皆是周公瑾,恐怕四方扰攘,征战不休,民力疲困,早就灭亡了。又何来的如此繁荣局面?”

    鲁肃气息稍微顺滑了一点,点头说道:“你说的也是。但我江东也为负了他们,哪个不是锦衣玉食,朱门大户,位高权重?只是当此危亡之际,他们却固执己见……”

    诸葛亮轻摇羽扇,站在檐下,眯着眼笑道:‘这有何难?我给你出个主意,保管他们不再执拗。’

    鲁肃翻身而起,凑到孔明身边,急切的问道:“什么办法!快说来我听。”

    诸葛亮附在鲁肃耳边,低声说了几句,鲁肃大喜!

    二人一起用过午饭之后,鲁肃依旧乘车驾往吴候宫议事去了。

    吴候宫里,孙权依旧端坐在上,却依然是不发一言。

    在臣下未分出胜负之前,他绝不表露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就如第一次曹操南征的时候,在周瑜斩杀陆绩,立志抗曹之前,孙权从来没有在氏族面前承认自己倾向于主战!

    张昭首先开言说道:“依老臣之见,在事情未查明之前,不宜动兵,还是以西线大都督鄱阳兵马为主,策应荆州刘备,以荆州为主战场,我们资助钱粮,也并非不可。但开辟合肥第二战场,需要慎之又慎。”

    顾雍立刻支持:“合肥纵有些许兵马,也是曹操防备我柴桑进兵的屏障。若我因此而主动发兵,挑起东线的战端,才是真正的惹祸上身。他荆州为何不主动出击,攻打宛城?却来让我们去撩虎须,真是可笑!”

    张纮悠哉说道:“我江东精兵,皆在鄱阳,战将也都在周瑜掌中,说要兴师,如何兴师?难道让我主公亲征不成?还是要我们这些老臣,抗刀抡枪,上阵杀敌?你也是文官,莫不如你也上阵,做个军师如何?”

    他说话之间,目光落在鲁肃身上,矛头一转,将鲁肃转成了打压的对象。

    在江东氏族看来,周瑜不在柴桑,鲁肃俨然成了周瑜在主公孙权身边的代理人,既然他们惹不起周瑜,莫不如打压鲁肃,以此来作为对抗周瑜的态度体现。

    “不须你们上阵杀敌,我一身一命,皆许主公!”

    太史慈听到张纮之话,气的元整怒目,厉声喝道:“只要主公一声令下,太史慈愿即刻提调兵马,准备攻敌!江东除鄱阳水军之外,柴桑也有数万之众,只要士气足够,可以破敌。若是人人自危,毫无战意,纵然是百万之众,也不过是酒囊饭袋,压马的肉球,毫无作用!”

    太史慈作为柴桑唯一的战将,负责护卫柴桑吴候宫的安全,虽然并没有崇高的地位,但却是实权派,在孙权面前说一不二,张纮倒也不敢彻底得罪他。

    鲁肃想起孔明嘱咐的话,接着张纮的话茬应声说道:“只要主公下定决心,动兵前往,鲁肃不才,愿随军听候驱驰!”

    张纮冷笑不语,抬头看着天花板,旁若无人。

    鲁肃不看五大谋士,转头到了阶下,拱手面对孙权说道:“主公!若不兴兵,先下手为强。等曹军粮草备足,三十万大军如洪水覆压而至,柴桑如何抵挡!”

    “柴桑沦陷之期不远,到时候整个江东都不再姓孙!”

    孙权勃然变色,眉头竖起,虬髯抖动,似乎心头有无限的怒火想要宣泄,却终究又在无声之中恢复了平静。

    鲁肃察言观色,暗地里佩服孙权的定力超乎常人,更佩服诸葛亮算计准确。看来还需从谋士身上动手。

    五大谋士互相对视,除了诸葛瑾之外,二张与顾雍阚泽都是江东大户,产业极多。听到鲁肃说到江东极有可能沦陷,不知道是真是假,心里也暗地里惊慌,但他们还有一线希望,若曹操真的下了柴桑,占据江东,则他们便可以彻底摆脱周瑜的束缚,没准在曹操面前还能博得一官半职,最起码可以保住自己的势力。

    在他们看来,短时间内号召柴桑的兵力攻打合肥,是自寻死路。还不如安稳度日,等到不得以的时候,再论生死。说不定曹操不过是虚设疑兵,也未可知。

    他们之所以当初放弃求和的执念,最终答应周瑜的联盟抗曹之事,也是因为曹操的兵马在宛城,战事在荆州,丝毫不影响他们在江东的产业。

    最多不过是支援一些粮草而已,这些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不疼不痒,无足轻重。

    “数日之前,我江东氏族筹集的粮草,已经运抵樊城。”

    鲁肃继续说道:“曹操屯兵宛城,原本是打算以少数兵力吸引荆州和鄱阳湖的兵马,等待樊城缺粮兵乱,南蛮王的战骑反戈一击,荆州内乱之际,他们在趁虚而入,拿下荆州。”

    “却没想到我江东氏族开明大方,积极相应。如今樊城粮草已足,曹操气的七窍生烟。听说其爱将千里驹曹休还死在樊城!”

    “如今曹操听说樊城的粮草来自江东,气的吐血三斗。我想他移师合肥,多半也是想要来替曹休报仇了。”

    孙权佯装大惊,怒声问道:“资助樊城粮草?你们因何不禀报我知?惹下如今这么大的祸端!”

    张昭震惊,急忙跪下,其他四名谋士,也随之跪在一排。

    张昭叩头说道:“粮草一事,老臣们也曾禀报主公,那时主公正忙于他事,便说此事让老臣斟酌处理,不必禀报。”

    “此事……此事子敬也可以为我们作证。”

    张昭说话之间,回首指了指鲁肃,目光之中带着几分期盼救助之意。

    鲁肃心中暗笑,看来主公已经倾向于出兵了!

    因此急忙上前说道:“鲁肃可以作证。且张阁老亲自带头筹措粮草运往樊城,实为表率,主公不可罚,只可奖励。非止江东,如今荆州百姓,也多感激江东氏族们的帮助呢!”

    荆州百姓都已知道?那又岂能瞒得了驻扎宛城的曹操!

    合肥兵马若来,不管放过谁,断然不会放过他们这几个带头筹粮支援樊城的老氏族了!!

    四大谋士对望了一眼,心里惴惴不安,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可是江东之大,又能逃亡哪里?往西逃,是周瑜的兵马,水火不容!

    往南是山岳族人,数年之前被周瑜带兵平定了叛乱,虽然现在相安无事,但骨子里积怨很深,落到他们的手里,生不如死。

    思来想去,还是这里最安全,最舒适!

    沉默片刻之后,张昭终于说道:“既然臣等争执不下,不如此事便全由周公瑾做主。主公派往鄱阳的八百里斥候,想必也快回来了!”

    “报!”

    “鄱阳八百里急报!”

    吴候宫内侍手捧文书,快步走入。

    孙权急忙转身,双目炯炯,往前迈了几步,一把抄起文书,捏在手里。

    “合肥之事,臣已尽知。主公当听诸葛卧龙之言,急速准备,克日兴师!”

    “柴桑之兵,足有五六万之众,臣亦派甘宁、程普二将,领兵三万,驰援柴桑,书发之日,兵亦发出。太史慈乃世之猛将,主公可重用之,其他事宜,未能详尽者,可多问孔明、子敬。”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