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努力
这些都是后来很长时间的事,现在的李大牛,他的字虽然只是写得像样了些。
每当夜幕降临,昏黄的灯光下,李大牛总爱坐在那张旧木桌旁,一笔一划地勾勒着未来,仿佛每一笔都承载着他对生活的期许和对家庭的责任。
毕竟,李大牛现在的主业还是农民,那是他赖以生存的根本。
春种秋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与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春天,他挥汗如雨地播种希望;夏日,他顶着烈日除草施肥;秋风起时,他又忙着收割金黄的稻穗,每一粒粮食都凝聚着他的汗水和心血。尽管日子艰辛,但每当看到家人围坐在桌旁,享用着他亲手种出的食物时,那份满足感便足以抵消所有的疲惫。
村庄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仿佛世外桃源一般,远离了尘世的喧嚣。每当夕阳西下,炊烟袅袅升起,与远处的雾气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画卷。然而,在这份宁静之下,却隐藏着无数家庭对生活的挣扎与希望。
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勤劳的双手编织着属于自己的梦想。
这天傍晚,李大牛刚从地里回来,夕阳的余晖洒在他的身上,将他疲惫的身影拉得长长的。他的衣服早已被泥土和汗水浸透,脸上也挂着几道泥痕,但那双眼睛却异常明亮,仿佛能穿透一切困难与阻碍。他推开门,一股热气和饭菜的香气迎面扑来,那是家的味道,是赵欣为他准备的温暖港湾。
“大牛,快来洗手吃饭。”赵欣的声音从厨房里传来,温柔而亲切。她正站在灶台前忙碌着,手中的铲子不停地翻炒着锅里的土豆炖白菜,香气四溢,让人垂涎欲滴。她的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那是一种对家人无尽的关爱与呵护。
李大牛应了一声,快步走到院子里打了一盆水,胡乱地洗了把脸和手。尽管身体疲惫不堪,但他的心情却异常轻松和愉悦。他知道,无论多晚回家,总有一盏灯为他而亮,总有一碗热汤等着他。这种简单而平凡的幸福,就是他最大的动力。
洗完手后,李大牛走到厨房门口,看着赵欣忙碌的身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轻声说道:“欣,你辛苦了。”
赵欣回头看了他一眼,眼神中充满了温柔与理解。“不辛苦,只要你和孩子们都好,我就心满意足了。”她说着,将炖好的土豆炖白菜盛到碗里,端到饭桌上。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两人享受着这顿简单却温馨的晚餐。
李大牛边吃边和赵欣聊着家常,偶尔还会询问小儿子今天又捣蛋了没。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关切与期待,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走出这片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饭后,李大牛坐在炕上,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自己作为家中的顶梁柱,必须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与压力。但他也相信,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
赵欣的目光温柔而敏锐,她总能从李大牛细微的表情变化中捕捉到他的情绪波动。今晚,当她看到李大牛推开门的那一刻,那双平日里充满力量的眼睛里似乎藏着难以言喻的沉重。她没有立即询问,而是默默地为他准备好饭菜,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饭后,一家人围坐在炕上,气氛显得格外温馨,但李大牛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赵欣见状,心中不禁生出几分担忧,她轻轻放下手中的针线活,目光温柔地转向李大牛,轻声问道:“大牛,怎么了?有啥烦心事吗?”
李大牛听到这话,身体猛地一僵,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淡淡的愁容。他轻轻叹了口气,像是在努力整理着自己的思绪。
片刻后,李大牛慢慢把手伸进怀中,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封书信。那信封的边缘已经有些磨损,显然经过了无数次的摩挲和翻阅。他默默地看着信封,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感,似乎在回忆起那些遥远而温馨的往事。
终于,他抬起头来,目光凝视着赵欣,手中紧紧握着那封信。他深吸一口气,然后缓缓地把信递到她面前,声音低沉地说道:“欣,这是寄过来的信……”
赵欣接过信,心中涌起一股疑惑和好奇。她仔细地打量着信封,发现上面的字迹并不熟悉。她皱了皱眉,问道:“这是你母亲找人代写的信吧?之前不是说你过几天就回家去接大丫吗?怎么现在又突然写信来了呢?”
李大牛轻轻地摇了摇头,语气沉重地回答道:“这封信并不是我娘托人写的,而是我的弟弟写给我的。信上说,弟妹马上就要生了,希望我能回去帮忙照顾一下,主要是把大丫接过来。”
赵欣听了,不禁愣住了。她望着李大牛,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担忧和不舍。她知道,对于李大牛来说,家人永远都是最重要的。这次的情况虽然有些意外,但她明白,李大牛必须要回去帮助他的家人度过这个难关。
听完信后,赵欣的眼眶微微泛红,她抬头看向李大牛,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大丫才四岁,小二也才八个月大。当初咱们为了生计,不得不把大丫留在老家让娘照顾。那么小就让她离开咱们,我还真有点舍不得。”说着,她的眼眶里已经蓄满了泪水,仿佛随时都会夺眶而出。
李大牛见状,连忙伸出手,轻轻握住赵欣的手,给予她无声的安慰。他的心中同样充满了矛盾与不舍,但他知道,作为家中的长子,他必须承担起这份责任。他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开口:“我也舍不得大丫,她是我们的心头肉啊。可是,咱弟家的情况你也知道,他们两口子在外地打工,老家只有老娘一个人。大丫过去,至少能陪陪她老人家,让她不那么孤单。而且,大丫是咱家的闺女,咱们有责任照顾好她。无论在哪里,她都是我们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