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解说南明痛史,老朱气疯了! > 第97章 失败的孙可望

第97章 失败的孙可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且说那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之上,李定国经过一场场艰苦卓绝的战斗,李定国逐渐掌握了战局的主动,一步步地撕开了清军严密的防线,为抗清复明的伟大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而与此同时,远在后方的孙可望却被权力蒙蔽了双眼,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欲望。他早已将忠义二字抛诸脑后,心心念念的只有那至高无上的皇位。自从永历帝被其接至安龙之后,便过上了忍气吞声、寄人篱下的日子。

    孙可望盘踞于贵州省城,大兴土木,营造起奢华无比的宫殿楼阁。不仅如此,他还大肆设置文武百官,俨然一副君临天下之态。起初,他尚对永历帝的名号有所忌惮,表面上仍维持着应有的尊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愈发肆无忌惮起来,所作所为竟与真正的皇帝一般无二。此时,一些围绕在孙可望身边的南明文臣们为了自己的地位,开始鼓动孙可望称帝了。

    云贵两地的乡绅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财富,纷纷依附孙可望,他们提议称孙可望为国主,设立六部,大规模建造宫殿,任命百官,明朝的大臣雷跃龙、范鑛、任僎、程源、龚彝、朱运久、张重任、方于宣等人都成为了孙可望所任命的九卿、科道、翰林等官员。

    还为孙可望制定了朝仪,更换了印章,设立了四庙,制作了卤簿,以及九奏万舞的音乐。孙可望一开始觉得不太适应,但是尝到了当皇帝的那种感觉之后,就开始改变了,也逐渐习惯了这种权力。

    更为甚者,孙可望甚至已经为自己构想好了新的国号——“后明”,只待时机成熟,逼迫永历帝禅位于他,从而实现自己的皇帝美梦。这野心勃勃的行径,使得南明内部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

    然而,永历帝绝非那种甘愿束手待毙、任人宰割的愚笨之辈。此时此刻,永历那小小的朝廷早已被孙可望软禁于安龙这一弹丸之地。尽管如此,此地依然聚拢着为数众多之人。秉持着南明哪怕国破家亡亦要内部争斗不休的一贯作风,这帮人没多久便敏锐地察觉到了孙可望和李定国之间存在的裂痕。

    身处这般艰难处境之中的朱由榔,为了能够牢牢守住自己的帝王宝座,私下里与大学士吴贞毓秘密谋划起来。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二人决定派遣使者前往广西,传旨召见李定国前来护驾。

    永历七年十一月,一封密敕犹如一道闪电划破了沉寂的夜空,送到了李定国的手中。他拆开信封,读完那几行字迹之后,脸上露出了坚毅而决绝的神情。

    只见李定国紧紧握着拳头,目光坚定地说道:“只要我李定国还有一口气在,就绝对不会让陛下遭受一丝一毫的屈辱!请陛下暂且忍耐一下,臣这就立刻前去救驾。哪怕为此要背负孙可望的指责和怨恨,我也在所不惜,但我绝不会辜负陛下对我的信任!”

    言罢,李定国又详细地向使者交代了后续事宜,并承诺一旦成功收复粤东之地,便会迅速前来迎接圣驾回宫。然而,谁也没有料到,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个卑鄙小人出现了——文安侯马吉翔。

    为了巴结讨好权势熏天的孙可望,马吉翔竟然毫不犹豫地出卖了李定国,将这件机密之事全盘托出。得知消息后的孙可望顿时暴跳如雷,他恼羞成怒地给李定国扣上了一顶“欺君误国,盗宝矫诏”的大帽子,并以此为由下令处死了包括吴贞毓在内的永历朝十八位忠心耿耿的大臣。

    经此一事,孙可望变得愈发嚣张跋扈起来。为了防止李定国返回云南,他还特意派遣手下大将刘镇国和关有才率领重兵屯驻在田州(今广西田阳一带),妄图凭借强大的兵力阻止李定国的归途。一时间,局势变得异常紧张,整个朝廷都笼罩在了一片阴霾之中……

    新会之战的失利,让李定国难以在两广地区继续扩张势力。中书金公趾(即金维新)引用了《三国演义》里诸葛亮铲除奸雄的故事,劝说李定国返回云南和贵州。永历九年(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永历帝再次派遣使者前往南宁,告发孙可望“僭越逼迫”的行为。李定国接到血字诏书后,伏地痛哭,无法起身,并表示愿意誓死为永历帝铲除奸恶之人,恢复国家的江山社稷。此时,洪承畴正在实施“两粤合剿”的策略,全力以赴地围攻南宁,使得李定国面临巨大的压力和威胁。因此,他决定返回贵州。

    那时候,刘文秀和孙可望的亲信王尚礼、王自奇、贺九仪等将领一起驻守在云南,他们的兵力总计有五万人左右。二月十一日这一天,李定国率领军队抵达了曲靖。此时,云南的守城将士们正在商议是否要出兵抵御。而刘文秀则悄悄地找到李定国,并表示:“我们都认为孙可望如同董卓一般可恶,但即使我们除掉了孙可望,也难以保证不会再有类似曹操这样的人物出现。”李定国听后,立即向天起誓,表示自己绝不会效仿孙可望。

    当得知李定国打算前往救援皇帝时,孙可望非常恼怒,于是派遣白文选迅速赶往安龙府,准备迎接永历帝前往贵阳。然而,白文选对孙可望的行为感到不满,因此他在护送永历帝的途中故意拖延行程,走走停停,目的就是想让李定国有足够的时间去解救皇帝。

    正月二十二日这一天,阳光洒落在大地之上,仿佛也想见证一场历史性的会面。李定国率领着他那支在对抗清军时英勇无畏的军队,一路风尘仆仆地抵达了安龙。当他终于见到了久别的永历帝时,两人的目光交汇在一起,瞬间便被激动和感慨所淹没。

    君臣二人如同失散多年的亲人一般,紧紧地相拥而泣,泪水肆意流淌。他们心中积压已久的痛苦、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似乎都在这一刻随着哭声宣泄而出。李定国深知自己肩负着重振南明江山的重任,他一边抽泣着,一边向永历帝立下了密誓,表示愿意倾尽毕生之力效命于朝廷,不辜负皇上的信任与期望。

    随后,李定国转过身来,缓缓地解开衣衫,露出后背。只见他的背上赫然刺着四个大字——“尽忠报国”!这四个字犹如一道光芒,照亮了在场每一个人的眼睛。南明的大臣们纷纷围拢过来,凝视着这令人震撼的一幕,无不感叹道:“李将军真乃是岳飞一样的大忠臣啊!”

    经过一番商议之后,众人一致决定将朝廷迁至云南。因为那里地势险要,资源丰富,或许能够成为南明复兴的根据地。于是,李定国接驾永历帝到昆明城,被永历帝晋封为晋王,刘文秀为蜀王,皆与几年前就被封为秦王的孙可望地位一般,这可彻底惹恼了孙可望。

    孙可望的皇帝梦还没有醒过来呢,这边李定国就已经把永历帝给救走了。这让孙可望非常生气,因为这样一来,不仅他想当皇帝的愿望变得更难实现了,而且就算是想要挟天子以令诸侯都不行了。于是,他下定决心要用武力来惩罚敢于挑战自己权威的李定国。

    不过,永历帝和李定国仍然是从抗击清朝的大局出发,主动向孙可望表示友好。他们甚至还将孙可望留在昆明城的家属护送回到了贵阳,并且以永历帝的名义给孙可望送了很多赏赐。然而,这些举动已经无法改变孙可望的想法了。毕竟,他真正的目标是成为皇帝,而不仅仅只是一个地方诸侯而已。

    然而,李定国并没有就此罢休。在永历十一年五月的时候,他派遣白文选前往贵州进行议和,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孙可望竟然将白文选扣押了起来。

    面对这一情况,李定国仍然没有放弃,又采取了最后一次行动——派孙可望的旧部张虎前去劝说。在张虎出发之前,永历帝赐予了他一支金簪,并嘱咐他要好好地从中调解孙可望和李定国之间的矛盾。

    然而,张虎却是一个两面三刀的人,他在见到孙可望后,便编造了一个谎言,对孙可望说道:“永历帝赏赐给我的这支金簪,其实是想要让我来杀了你啊!”孙可望听后勃然大怒,立即与王自奇、王尚礼、关有才等人暗中勾结,策划着一场叛乱。

    最终,在永历十一年(公元1657年)八月份,孙可望在贵阳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誓师仪式,并亲自率领着十四万大军朝着云南进军。这场战争是因孙可望的私欲而起,而他也成为了挑起大西军内战的罪魁祸首。这场内战不仅令亲人痛心,更让敌人看笑话,可谓是得不偿失。

    因为要保护大西军的利益和声誉,刘文秀毅然带领一队人马从四川起来帮助李定国抵抗孙可望的进攻。刘文秀甚至写了一封血书送给孙可望,试图说服他放弃错误的做法,但孙可望此时已经无法挽回面子,不愿意与他们一起合作。于是,他决定通过武力来解决问题。

    到了九月份,孙可望的军队和李定国的部队在云南的曲靖地区遭遇。这时,白文选和马进忠、马宝等将领商量后认为,孙可望发动内战是一个极其愚蠢的举动。因此,他们决定背叛孙可望,并支持永历帝。白文选等人想尽办法与李定国取得联系,并约定一起行动。

    当孙可望下达命令,准备一举消灭李定国并进入昆明捉拿永历帝时,他心中满怀着胜利的喜悦和对权力的渴望。然而,命运却对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军队中竟然出现了\"叛徒\",那些曾经忠诚于他的将士们突然调转枪口,反过来攻击他。

    就在这惊心动魄的一刻,白文选等人在军队中大声呼喊:\"迎接晋王!迎接晋王!\"他们的声音如同惊雷般响彻整个战场,瞬间点燃了士兵们内心深处的热情与忠诚。原本效忠于孙可望的军队顷刻间倒戈相向,纷纷加入到了追杀孙可望的行列之中。

    孙可望惊恐万分,又惊又怒,心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助。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精心策划的计划会如此轻易地破产。面对汹涌而来的敌军,他不得不带领残兵败将拼命逃窜。

    而此时,留守贵阳的冯双礼看到孙可望狼狈不堪地逃回来,心知大势已去,便好心地劝告他尽快逃离,以免被李定国活捉。孙可望心中惶恐不安,只能咬牙切齿地继续逃亡。

    冯双礼深知孙可望的恐惧心理,于是派人在后方追赶,并高呼着\"晋王来了,晋王来了!\"这一声声呐喊犹如催命符一般,让孙可望胆战心惊,恨不能生出一双翅膀立刻飞走。此刻的他已经顾不得任何形象,只想着能尽快逃脱这场噩梦。

    孙可望在逃跑的路上可谓狼狈不堪,他原本以为自己可以轻松地到达湖南,但没想到当他经过一座由自己部将据守的城池时,却遭到了闭门羹。这座城池是他曾经的据点之一,现在却拒绝接纳他这个落魄的主人。孙可望感到无比羞辱和愤怒,他没想到自己会落得如此下场,被昔日的部下所抛弃。面对这一现实,孙可望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

    在走投无路之际,孙可望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投降清朝。他认为只有借助清军的力量才能报一箭之仇,挽回失去的尊严。于是,他带着残兵败将来到宝庆府,请求清军庇护。

    对于清朝来说,孙可望的投降无疑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顺治皇帝立刻派遣专人将孙可望护送到北京。顺治皇帝亲自接见了孙可望,并多次设宴款待他,还封他为\"义王\"。显然,孙可望的投降给了清朝一个绝佳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掌握更多关于南明的情报。而孙可望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不惜出卖南明的政治和军事机密。在他的帮助下,清朝军队迅速展开行动,进攻云贵地区。

    在孙可望的配合下,清军迅速攻占了许多地方。贵州的大部分地区都落入了清军手中,而李定国则被迫退守云南。由于孙可望的背叛,南明的防线崩溃,明朝军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败。孙可望的行为不仅导致了自己的覆灭,也给南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