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高谈阔论,郭相的刮目相看
“原来如此。”
苏叶微微点头,笑着道。
柳如月,当真是个经商奇才。
也不知是用了什么营销手段,一百两一斤的天价居然都能卖的如此火热。
纵使这西域香茶名气再大,还沾上了皇室二字。
但能做到如此,也着实是手段。
就在这时,郭子安脸色一沉,凝重道:
“苏公子,现如今安国郡的问题,也就出现在此处。”
“安国郡的赋税,能占整个大宁的两成,此地重中之重。”
“此地不光矿产十足,还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盛产茶叶。”
“良田虽不多,但却也有与这西域香茶不相上下的鸿茗茶。”
“可如今,继青州涝灾之后,安国郡也遭数日暴雨,诱发山洪。”
“许多采矿工人、村庄被山洪所侵,死伤严重。”
“眼下,采矿停滞,规模虽不比青州,但……安国郡受挫,商贾损失严重。”
“这也就直接导致安国郡今年税赋锐减。”
“于国,不利啊。”
苏叶的表情,也愈发变得凝重了起来。
这大宁,怎么如此多灾多难?
青州刚闹完洪灾,怎的紧接着又轮到这经济重地了?
要不是苏叶不信神,恐怕都怀疑是不是这慕容家造了什么孽。
就现在他了解的规模,要是再多一些只怕都要赶上小冰河期了。
不过……这么大的事,为何没有一人前来跟自己汇报?
说到这,郭子安无奈叹了一口气道:
“如今山洪已停,但损失惨重。”
“我父亲前来,便是为安顿百姓与商贾。”
“也好尽快恢复,继续采矿。”
苏叶微眯起双眼,低声开口道:
“安国郡如此重要。”
“既然如此,为何不先上报朝廷,让国库拨款赈灾?”
郭青海轻叹一声:
“近几年国库并不充盈,还是天子设法,解决了边境与青州水患一事。”
“眼下京都事宜颇多,不可再将此事传入京都。”
“作为国之右相,理应为天子分忧才是。”
这番话着实让苏叶心头一震。
不说别的,光是这番话,郭青海这右相和某权臣左相简直高下立判!
这也不由得让苏叶稍微确信了太后所言。
郭青海,可能的确是个好官。
至少在目前看来如此。
“如此说来,郭公子在集会上摆题。”
“莫非是想要寻在下前来,为恢复安国郡经济献策?”
苏叶颔首低声道。
见郭子安缓缓点头,他微眯起双眼道:
“那为何,不考虑考虑怎么治水?”
这一句话,直接让在场所有人都懵了。
郭子安更是匪夷所思地看向苏叶道:
“苏公子莫非是在说笑?”
“这山洪一事,乃是天灾,不同于平原水患。”
“治水,谈何容易?”
在他看来,苏叶明显就是外行不懂装懂。
一个商贾,怎么突然想着说要治水?
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尽管郭子安没有看不起商贾的意思,但这观念,是刻在骨子里的。
商贾,就该行商,哪能懂这些?
然而,郭青海却是抬手打断了郭子安,看向苏叶道:
“治水一事,莫非你有高见?”
苏叶摆摆手道:
“高见谈不上,但倒是有些建议。”
“而且,谁说这水患是天灾导致?”
郭青海顿时正色:
“愿闻其详!”
苏叶缓缓开口:
“水患涝灾自古以来都是一大难题,但从古至今对其的解决办法,却极为无效传统。”
“先派官兵救人,再拨款赈灾。”
“但这根本治标不治本,不解决水患,问题就会永远存在。”
“找到原因,解决原因,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此事。”
听闻此言,郭青海缓缓正色:
“哦?那你觉得,此番涝灾的根本原因,在何处?”
此时的他,不像是位高权重的右相,倒更像是一个听课的学子一般。
看向苏叶的眼神,也有些变化。
“根本原因,是因这涝灾,压根就不是天灾,而是人为所致!”
苏叶振振有词道。
这下,聂儒风顿时忍不住了,开口道:
“这有些太过荒谬!”
“水灾一事乃是人为?古往今来从未有人有如此言论!”
苏叶却嗤笑一声:
“那我且问聂公子。”
“涝灾大多都因何而起?”
“连逢暴雨,致使河流改道,从而引发涝灾!”
“山洪,亦是如此。”
“究其原因,只怕是因采矿等多方原因,致使树木砍伐过多,泥沙因此渐多。”
“河水遭雨季水位上涨,泥沙阻挡不住,便致成涝灾!”
“你说,这是天灾,还是人为?”
一句话,顿时让聂儒风哑口无言。
这些话,本来在青州的时候苏叶就打算说给地方官员听的。
他也有现代所带来的治理水患的方法。
但是,朝中事务着实太多,他纵使有想法,但也没人说,也没空去管。
现在正好碰上了,他着实忍不住。
这下,不单单聂儒风、郭青海父子二人瞠目结舌。
连慕容月,也是一双美眸睁的浑圆!
这番言论,她闻所未闻!
但听起来,的确如此!
“想不到,苏公子竟对这种事有如此高的见解!”
郭青海的脸色变得愈发凝重,甚至说话也带有了几分敬意:
“既然如此,苏公子以为,该如何治理?”
巡游期间,他不知见过多少因涝灾流离失所,丧失性命之人。
却对此,根本无可奈何,只能尽可能去灾后重建与修复。
若苏叶真有办法,那便是大宁一大功勋!
如今苏叶这番话,更是让他感到精妙绝伦。
河道,树木,诱发水患。
这般言论,闻所未闻,但确有其事!
如此新奇的角度,这也郭青海逐渐认定。
眼前这个凉州来的行脚商,的确是个奇人!
苏叶笑着开口道:
“那是当然。”
“而且,这治理方法不单单是安国郡可用,所有地方,均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手段。”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树木问题,将河流两岸之田退去,重新植树。”
“对此,颁布施行法令,严禁任何人去砍伐这些树木。”
“对河道附近的土地与树木,都严禁破坏,否则便入牢狱。”
“如此,才能在根本上先遏制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