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当年万里未封侯 匹马戍益州
听杨仪说,我差点封侯了,我还是比较吃惊的。
“丞相一共就定下来两个封侯的名额,而且都是列侯,一个是永昌亭侯,另外一个是关内侯。真是可惜了,本来溢之你年仅二十四就可以拜将封侯,都快赶上霍去病封侯的年龄了。”杨仪说道。
“我岂敢和冠军侯相提并论。”我笑着说道。
— — — — — — — — — — — — —
商鞅变法,为激励将士英勇建功,特设立军功制,在军中设置了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
其中,彻侯,是位于最高级的第20级。是诸侯王之下,最大的爵位了。汉承秦制,二十等爵制度被两汉继承,但也做了修改。
刘邦在临终之前与众臣杀白马定下的盟誓,“非刘不得称王,非功不能封侯”。从此,汉朝一般情况下不封异姓诸侯王(除了吕氏、王莽、曹操打破了这一规则),因此列侯成为了非刘姓能争取的最高爵位。
所以,长久以来,为将者将“封侯”视为为将生涯的最高荣誉。比如,“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的“飞将军”李广,一生经历大小七十余战,也未曾因功封侯。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到了汉武帝时期,避汉武帝刘彻的“彻”字,因此“彻侯”改为“列侯”。
而最大的变化就是,将爵位等级第20级的列侯和第19级的关内侯,最高两个级别的爵位从军功爵位中抽调出来,当做一种荣誉称号予以封赏。
事实上,列侯和关内侯还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与”,列侯的级别和地位都是要高于关内侯的,两者虽然等级只差一级,名字也只差一格,待遇却悬于云泥之端。
第一个区别是封地。
列侯,都有封地,一般情况下名号就是改位被封侯者的封地名。如赵云的永昌亭侯。
而关内侯这一爵位,虽享有爵位之名,却并不附带封地。其得名缘由可追溯至秦朝时期,当时所谓的王畿,即王朝直接统治的核心区域,大多位于关内。鉴于王畿之地的特殊性与重要性,通常不会将其分封给列侯作为领地。
因此,在秦朝,所有被称为关内侯的爵位持有者,均不拥有实际的封地。当然也不是绝对,有些关内侯还是有特例恩许封地的。其中,代表人物就是苏武。
而对于那些功勋卓着、声名显赫的非凡人物,仅凭地名作为封号似乎难以匹配其卓越成就与非凡气质。因此,朝廷会特别为他们量身打造专属名号,以彰显其独一无二之荣耀。
譬如,被誉为“冠军侯”的霍去病,其名号便是对其赫赫战功与非凡勇武的最高赞誉,足见朝廷对其重视与推崇之至。
第二个区别是世袭。
列侯的封地和爵位享有世袭特权,意味着这些荣誉与权益可以传递给其后代。然而,关内侯的爵位则不同,关内侯受益人则是受赏者本身,不具备世袭的资格,即其子孙后代无法继承这一爵位。
按照其食邑的行政等级不同,一下子就细分成了三个等级,并且这种等级直接体现在了侯爵名号里。
县侯,以县为食邑,为列侯中最高等级。如张飞所封西乡侯。西乡是蜀国县名,所以张飞是县侯。
乡侯,以乡为食邑,次之。如诸葛亮所封武乡侯。史学家考证,武乡侯仅为乡侯,诸葛亮一生爵位未升迁。
亭侯,以亭为食邑,再次之。最着名的就是关羽所封的汉寿亭侯。关云长一生最珍重的名号“汉寿亭侯”,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于万军从中,冲入颜良军阵,枭首而还。(“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三国志》)。
因此,曹操上表汉献帝,封关羽汉寿亭侯。由于“汉寿亭侯”是汉献帝亲册,而且时间较早,此时刘备的封号也只是宜城亭侯,因此“汉寿亭侯”的风头才煊赫一时。
其中,乡侯也分都乡侯,地位比乡侯高,原因是这个“都”字,其实是指受封地在县城所在的乡。同样的,在亭侯之上,其实也有个都亭侯。列侯可以分为五个等级,依次是亭侯,都亭侯,乡侯,都乡侯,县侯(越来越高)。
以张辽为例,张辽的爵位一开始封关内侯,后来“张八百”在合肥大破“孙十万”后,在曹丕称帝后加封晋阳侯,步入县侯的序列。而他死后最终被追封为刚侯。《谥法》:强毅果敢曰刚。在蜀汉这边,也有刚侯,就是黄忠。
— — — — — — — — — — — — —
而我差点,也能获封一个关内侯,虽然是最低等级的,但是也是步入了封侯的行列了。
“接下来有什么打算?”杨仪问道。
“既然丞相要我去主持农业,那我就兢兢业业地去干吧。粮草问题也是事关北伐成败的关键之一,到时候,参军跟随丞相在陇西建功,溢之就在成都为大军收粮刈麦。”我从容地说道。
“丞相不会不带上你北伐的。这场南征,也是丞相的一次大练兵。不但练兵士,也练将领。溢之是堪大用的。
其实你不知道,上次你杀俘虏,有些人在背后建议丞相将你革职,流为庶民,甚至要将你下狱的谏言。
但是丞相第一时间都给否了,你去干农业了,有些人就放心了,你不会和他们争军功。”杨仪说的有些人,自然是指明牌给我穿小鞋的马谡和魏延了。
当然,也不排除杨仪是在危言耸听,借机让我更加与马谡和魏延嫌隙更深。
一声军号,丞相的祭典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