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蜀锦席卷魏国的原因 上庸城——三国商业自贸区
曹植虽然答应了下来,但随即忧心忡忡了起来。
我一眼看出曹植所担心的,“想必陈王是在担心自己刚受封王爵,就引起皇帝不满。”
我一语道破,曹植叹了一口气,“正是。”
“其实不需要担心,陈王现在需要的是,向一部分魏国旧臣表明,您还有一定的影响力,这样您的地位才会更加牢固。
当今魏国皇帝想要代汉自立,凭的是‘德者得天下’,有德者才能让天下信服,百姓臣服。
想要得国正,就要做到德行布满天下,孝道弥漫人心。如果他敢弑弟,根本不符合他的统治利益。他要的是兄友弟恭。”我耐心地和曹植解释,终于使他放下心来。
陈王的册封大典,曹植衣着蜀锦制成的王袍,做成了魏国的样式,走上了永乐宫的大殿之上。
引得群臣纷纷目不转睛,有些人错愕,有些人惊喜,而曹氏勋贵们大多是投来肯定赞赏的目光。
曹氏宗亲们喜欢穿着蜀锦是一方面,可以来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的身份地位,让魏国尊卑有序,稳固宗亲们独一无二的权力架构。
而另一方面则是,借此机会,让曹氏宗亲们在魏国朝堂上大大的露脸。曹植就是我们宗亲的代表,是皇室血脉,理应穿上最华丽的衣服,震慑像司马懿这些门阀大家。
司马懿的政策一直是反对蜀锦的流行,这却让魏国旧势力疯狂地反扑。通过驳倒司马懿的政策,来削弱司马懿在朝中的影响力。
底层的士族是门阀的基础,而曹氏、夏侯氏宗亲是最特殊的勋贵门阀,与士族门阀存在根本上的利益矛盾。
司马懿、陈群主推的九品中正制,正是要大面积地提拔任用门阀中的优秀人才,加深门阀在魏国权力结构上的统治力和话语权。
如此一来,宗亲们就会大权旁落,权力地位日薄西山。如此一来,门阀势力急速扩张,乃至可以威胁到皇权。皇帝是难做的,最需要做的是平衡各方利益和权力分配。
宗亲势力强,那让曹植来取代你曹丕,也是存在可能的。门阀实力强,那司马懿会不会三代谋国呢?
我巧妙地通过何晏和曹植作为士族和宗亲的代表,击溃了魏国的门阀势力构成的防火墙,即便这道防火墙后面站着的是魏国的皇帝曹丕。
当然,蜀锦能成功流行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蜀锦的质量是真的出色。
自从曹丕登基之后,他就想断掉蜀国的发财之道,于是向百姓传递购买蜀锦的各种危害——今天谁买蜀锦,明天射到洛阳的箭就是谁贡献的!要坚决抵制蜀锦,谁买谁就不是大魏的百姓!以此来号召百姓以爱国的名义抵制蜀锦。
与此同时,曹丕官方断绝了与蜀锦的交易,转向购买更加昂贵的吴锦。但魏国士族们更中意蜀锦,在他们看来,吴锦不如蜀锦精美华丽。而在布衣百姓眼里,蜀锦更加厚实耐用,这一点吴锦确实是比不了的。抵制蜀锦购买吴锦,无异于购买价高质低的次品货。
这无疑会导致了大量蜀锦的走私,曹丕的这个办法不仅没有阻断蜀锦的销售,还损失了许多的贸易税收,百姓还会用更多的钱去买蜀锦。
经过魏国朝堂上激烈的争论,而且蜀锦的反对派意见领袖司马懿自从曹植封王典礼后一天,也一直称病在家。
终于,曹丕正式通过了,购置蜀锦的旨意。并邀请我进宫会见,商议如何实现魏蜀双方的贸易协定。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以胜利者的姿态,被晾了这么久,终于站在魏国朝堂上,魏国的朝堂确实比蜀汉皇宫气派、大气。长乐宫的造资至少是蜀汉皇宫的两倍。
至于要和魏国商讨贸易协定,自然是要实现我成都相府提出的’蜀币-蜀锦体系(“蜀锦=美金”)计划,但我得隐晦地将事情提出来,不能引起魏国执政者的额外注意。
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选择在哪里通商互市,走秦岭自然是一个选择,但是千里秦岭十分难走。我回忆起出使魏国前一晚,我到相府跟丞相做谈判策略规划。
我自然也是做足了准备。为了实现蜀币-蜀锦体系,需要搭建魏蜀两国可以贸易互通的自贸区城市部署。
丞相和我走到了地图前,仿佛赤壁之战前夕,丞相与周瑜心照不宣地都在手上写了一个“火”字一样,我和丞相都把目光投向了——上庸城。
上庸城位于魏蜀吴三国交界处,此地水路交通便利。往南能到襄阳(魏)、荆州(吴),往西可到汉中(蜀),往北可到宛城(魏)。
而此地频繁易主,此处的上到上庸太守兼守将孟达,下到城内黎民百姓,并没有强烈的魏蜀意识形态上的对立。
几年前刘备曾派遣刘封、孟达攻下上庸,后来关羽丢了荆州,刘封没去相救,被刘备处死。孟达后来就举城又投降了魏国。
直到在五路攻侵战时,因为李严一封书信又选择中立,孟达私底下一直与蜀汉关系暧昧不清。
此地虽然身处交界处,但并非兵家必争之地。
魏国从此处西进,迎着高山峻岭仰攻汉中,无疑是天方夜谭。(司马昭派遣钟会邓艾灭蜀之战没有走上庸,而是走秦岭,攻阳平关。)
蜀国占领此地,出兵攻击宛城,深入魏国腹地,也不可能。后勤补给太困难,而且关键是魏国很容易调集重兵应对。
所以此地,最适合做魏和蜀的贸易互通的城市。
甚至可以成为三国,魏、蜀、吴的商业自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