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覆灭辽东女真 > 第255章 慢慢来

第255章 慢慢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雒于仁的升任缅中提学佥事的任命很快就通过吏部下达。

    缅中都司在军事上自成一体,有巡抚、有总兵、有都司掌印,但民政上是挂靠在云南的,雒于仁这个缅中提学佥事的官衔自然是挂在云南按察使司名下。

    就像辽东和山东一样,辽东的民政归属山东,辽东分守道和分巡逻道的官员皆是寄衔于山东的布政使司、按察使司。

    缅中,朱翊钧是计划彻底消化掉,就如同大明开国之初的云南那样。

    军事镇压,已经压的缅中趋于平静,虽然小打小闹不断,但没出过什么大乱子。

    但缅中都司远远未到推行文治教化的程度,只是这个雒于仁上疏骂的太狠,不治不行。

    明朝的各个卫所中,本就有卫学负责教授卫所中的孩童读书。

    可为了人尽其才,朱翊钧硬是添了一个缅中提学佥事的官职,让雒于仁去缅中教化当地的土人。

    你雒于仁不是有能耐吗,引经据典,小词一套一套的,那你去缅中都司教那些土人吧,他们绝对说不过你。

    雒于仁的任命经吏部下达后,朱翊钧又着手调整了两个人事任命。

    一,福建巡抚海瑞上疏请辞。

    海瑞是正德九年生人,七十多了,虽有能力,可处理一省大大小小那么多军政事务,精力实在是跟不上了,心有余而力不足。

    朱翊钧没有准海瑞的辞呈,而是将其调任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

    南京都察院本身就是个养老的衙门,事不多。

    而且,南京都察院还有负责对南直隶官员的监察,把海瑞调过去,也不需要海瑞管事,南直隶有他这么一号人在,就够了。

    二,将浙江巡抚傅孟春免职。

    三法司和东厂、锦衣卫的人到浙江查办渎职的官员和稽查走私,一查查倒一大片。

    渎职的官员上报到了朝廷,走私的海商,直接就抓。

    出了这么大的事,身为浙江巡抚的傅孟春自然是第一责任人。

    有了杀鸡儆猴的效果,市舶司和海防馆很顺利的在浙江开设。

    之前在浙江开设市舶司和增设海防馆,福宁州的海防馆被倭寇烧毁,海防馆内的官员遇害,福建的巡抚和总兵皆被申饬。

    这次,浙江总兵李应祥充分吸取教训,直接派兵保护市舶司和海防馆。

    而市舶司和海防馆的护卫官兵。则是直接从京营中抽调。

    安全方面,倒不用太过担心。

    当地士绅层面呢,之前因为银矿的事,前任浙江巡抚王之垣已经狠狠收拾过一遍。

    王之垣下手很重,能凌迟的绝不腰斩,能腰斩的绝不砍头,能砍头的绝不无期。总之,能死刑的绝不留活口。

    在局势未明之前,当地的士绅没有太多动作。

    市舶司和海防馆在浙江成功设立,但以后能不能顺利运行,那还要走一步看一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南直隶的市舶司,设在了苏州府,其他沿海地方设海防馆。

    市舶司和海防馆在南直隶设立,情况远比想象中顺利。

    因为首辅申时行、次辅王锡爵,两个人都是南直隶苏州府人。

    朝廷开设市舶司和海防馆的目的,不在于为难人,而是稽查走私,收税而已。

    只要交了税,不携带违禁品出海以及不与倭寇往来,你们出海之后,爱做生意做生意,爱做买卖做买卖,朝廷不管。

    别说你们把货物卖到非洲去了、卖到欧洲去了,你们就算是把货物卖到火星上去,那是你们的本事,朝廷也管不着。

    申时行、王锡爵,两个人一个是内阁首辅,一个是内阁次辅。相较于两个人的官职而言,让家乡的父老乡亲出海时交点税不算什么。

    如果两个是监察御史、是六科给事中,为了家乡父老出海时不交税,我们俩在朝堂上据理力争,坚决反对在南直隶设立市舶司和海防馆,就算是把官丢了也不要紧。

    可这二位一个是首辅,一个是次辅,这要是把官丢了,能不心疼吗?

    更重要的是,首辅、次辅,看起来位极人臣,一片风光,可实际上高处不胜寒,盯着他们两个不放的大有人在。

    只要市舶司在苏州府开设的不顺利,他们的政敌一定会以此为由咬住他们二人不放。

    大明立国二百余年,权威已深入人心,公权力是至高无上的,就连普通百姓遇到事都知道去报官。

    江南出身的官员是有很多,可大明朝堂上不光有江南出身的官员。

    设立市舶司和海防馆,一下子多了那么多官位,同时国库也可以得到收入,非沿海地区出身的官员,是乐得如此的。

    文官嘛,就是这样,只要不是面对皇帝,文官之间到处都是你死我活的争斗,一个利益圈子打击另一个利益圈子,是很正常的事。

    至于当地的士绅豪强,没有朝中官员的撑腰,他们不足为惧。

    况且,海瑞可是调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七十多岁的人了,谁敢冒头,指不定就会成全海瑞的最后一战,他们也有点投鼠忌器。

    广东的市舶司和海防馆设立的更为顺利,因为有李成梁压阵。

    广州府设市舶司,其余沿海各地设海防馆。

    宁远伯李成梁自辽东总兵任上调任广东总兵,不仅仅是辖区的变化,更为直观的是温度的变化。

    一个是大明朝的北边,一个是大明朝的南边,气候天差地别。

    初到广东的李成梁,在气候上略感不适,等到李成梁适应当地的气候后,他发现,广东比辽东好混太多了。

    在辽东,时不时的就得与蒙古人作战,时不时的就得收拾不听话的女真人,偶尔还得欺负欺负朝鲜人。

    反正是经常打仗,不打仗的时候就是准备打仗以及修缮长城和城墙。

    辽东境内有辽河,夏天时辽河经常泛滥而冲毁城墙。

    冬天就更不用提了,真能冻死人。

    在广东,李成梁四下一看,可以大呼一声,还有谁?

    完全找不到对手。

    李成梁自从军以来就在辽东,一辈子没有过这么清闲的时候。

    捎带手,他还把广东的兵练出来一部分。

    广东在军事地位上肯定是不如辽东,军费相对也少。李成梁练兵时还是走的精兵路线。

    而且李成梁身上有爵位,就算是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的刘继文对他也礼让三分。

    等到朝廷要在广东设立市舶司和海防馆,李成梁就知道,皇帝派他来广东的目的,就在这。

    有李成梁坐镇广东,朱翊钧不怕当地会出乱子。

    沿海各地的市舶司和海防馆算是得以设立,至于能否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只能说一口气吃不成胖子,慢慢来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