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大侠应该干什么?
“郡主,你没事吧。”
赵敏心情有些低落,摇摇头说道:“我没事。”
沈月将她护在身后。
“天尊,赎金已经交了,还望信守承诺。”
黄逸笑了起来。
盯着她身后的赵敏说道:“她是我的大主顾,来我这里,我只会将她养的白白胖胖的。”
“她要走,我自然不会拦着她,会送她离开。”
赵敏气呼呼的瞪着他。
明明将自己当成丫鬟,差点就暖床了。
还闯进自己的房间,掀开她的被子。
特别是,打她哪里
沈月自然相信。
只是,该做戏就要做戏。
她检查了一下赵敏。
“还望天尊,将郡主的穴道解开。”
她虽然也能帮赵敏解开。
却需要耗费大量的内力,最重要的是,这一路上,赵敏没内力,将会很麻烦。
担心,黄逸追杀他们。
如果,赵敏恢复内力,那问题就不大。
“自然。”
沈月让开身位,赵敏直接跟黄逸面对面。
此时,赵敏竟然没有害怕了。
站在黄逸面前。
黄逸手指运了内力,点了过去。
点了几下,赵敏就恢复了内力。
“郡主。”
沈月担心的小声喊了一句。
赵敏单手运了一下内力,内力澎湃,已经恢复了。
“多谢天尊。”
沈月说完,猛的拉一下赵敏。
拉着赵敏,向太湖上的一艘船飞去。
玄冥二老,赶紧接应两人,船也迅速的离去。
周围,还有几个赵敏的手下,看到赵敏上船,也悄悄的撤走。
赵敏上了船,松了一口气。
赵敏的手下,也松了一口气。
黄逸坐下,自己倒了一杯茶。
远处,赵敏回过头来,看了一眼慢慢远去的归云庄,还有坐在亭子里的黄逸。
她心中竟然有些不舍?
这是为什么?
习惯当丫鬟了?
不是,肯定不是。
“郡主,你没事吧?”
玄冥二老,赶紧问话。
赵敏摇摇头,没有说话,她莫名的心情有些不好。
缓了一会儿,赵敏才问道,他们现在的情况。
当,听到黄逸杀了阿三,她没有多生气。
杀了他们很多人,她也没多大的生气。
想到,黄逸一直恶狠狠的对她,她就生气了。
“我一定抓到你,狠狠的抽你。”
赵敏怒气冲冲。
玄冥二老等人也跟着生气。
只有沈月,并没有生气。
上了岸,他们就上了马,快马离开,前往大军,跟其他人汇合。
汇合之后,赵敏没有说话,直接下令往北走。
他们要先回大都。
黄逸目送赵敏离开,这才起身,慢悠悠的离开。
“怎么,不舍得你的小侍女走啊。”
“要不要,我帮你将她抓来。”
刚进归云庄,这黄衫女就在那等着。
黄逸没理会她,继续走。
回到家,周芷若正跟黄逸的母亲聊天。
黄逸的母亲,肚子有些大了。
早就没干活,但她还是喜欢打理家里的家务。
“铁蛋,回来了。”
“你都在忙什么,芷若都来好久了。”
黄衫女有些羡慕周芷若,周芷若跟黄逸一家关系很好。
“我得干活啊。”
“我现在长大了,归云庄很多事情,需要我。”
这倒是真的,黄逸有空的时候,也会去讲课。
这大部分的书都是他写的。
许多学生,并不完全明白。
所以,黄逸有空,还是要去讲学。
“你一个小孩子,有什么事情要忙。”
“家里有你爹干活,等孩子出生了,让你爹多干一份活,你个小孩子,等长大了再说。”
父母就是这样,孩子永远是孩子。
黄逸也没多说什么。
坐下来给他母亲把脉。
脉象很稳。
周芷若去泡茶。
黄衫女也坐下,她没有多说话。
倒是黄逸母亲,跟她打招呼,聊了两句。
黄衫女在思考,接下来她要干嘛。
得跟黄逸聊聊。
于是,她自己出去,去花园。
周芷若在家每天都会来。
黄逸有空也会过去。
黄逸在家里待了一阵子,又出去了。
黄逸去了花园。
看到黄衫女一个人在那坐着。
黄逸过去。
黄衫女就盯着他看。
“我知道我帅,也别这样一直看。”
黄衫女趴在桌上。
“我想走了。”
黄衫女心中莫名的有些失落。
“走多久。”
突然,黄衫女心中开始窃喜。
这虽然不是挽留。
却好像黄逸将她当成家人,离开总是要回来一样的。
“不知道,我现在明白先祖杨康跟杨过。”
“一个是汉奸,一个只是浪子,为了父亲的荣誉,才会付出那么多。”
“我呢,没多大出息,出来那么久,见不得百姓遭难。”
“也想跟先祖杨过一样,保一方平安。”
黄逸没说什么。
出去弄了一壶茶回来。
不久,周芷若也回来了。
此时,黄衫女问道:“阿逸,你明明有实力,也想推翻元朝。”
“干嘛窝在这里,你登高一呼,我们一起跟你打天下,如此多痛快。”
黄逸给黄衫女跟周芷若都倒了一杯茶。
自己喝了几口 。
“我知道,我能取得天下,也能治理好天下。”
“却不是现在。”
黄衫女很疑惑。
“为什么。”
周芷若也盯着他看。
黄逸再次喝了一口说道:“刀兵一起,最遭难的还是普通百姓。”
“不知道多少百姓会死于战乱之中。”
“而且,我这一起兵,天下必然多出很多路的起义军。”
“打败了元兵,这各路的起义军,也要互相厮杀,不知道要杀多久。”
“最后,赢家只能有一个,却要百万千万的百姓死于战火之中。”
黄衫女一拍桌子说道:“这算什么,现在的百姓,也一样身处水深火热之中,不破不立。”
“我们就应该担起这责任,不然我们练那么强的武功,用处却非常小。”
黄逸放下茶杯。
淡然一笑说道:“道理我懂,但我有更好的办法。”
“我这归云庄内,都是读书人。”
“我还有两个归云庄。”
“给我几年,我培养一批人才。”
“打下天下,也要有人治理。”
“我培养的这些人,能迅速的让天下安定。”
“而且,我要摧枯拉朽,一年之内,就平定天下,让百姓迅速的安定。”
“若我现在起兵,打败元军,可能需要五年,再平定天下各路兵马,还需要五年。”
“而再给我五六年的时间,等我十八岁的时候,兵锋所指,天下归心。”
“最大程度的,减少战争对天下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