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病入膏肓
赵建国脸上写满了纠结之色,沈青笑吟吟的说:“别胡思乱想行不行?我就是在家闲着无事才钻研这些东西……”
她把自己厨艺绘画都归功闲来无事的创作。
赵建国回想她钻研做鞋一事,纠结的那颗心渐渐释怀了。
虽然有些事儿他想不明白,但通过近期对沈青的观察,赵建国不得不承认,她是个极为聪明的人。
而且她能耐得住性子,不浮不躁肯下工夫钻研一件事情。
赵建国思绪复杂把她搂入怀里,紧锁的眉头慢慢舒展开。
沈青安静趴在他肩膀上,晶莹的眼珠滴溜溜乱转,眼眸中透着丝丝笑意。
云雨散尽月上树梢,知了声透过敞开的窗户叫声传入他们耳中。
月光照射在大地上,为整个村子镀上一层神秘感。
沈青嫌热与赵建国拉开距离,她擦擦额头间密密麻麻汗珠,抬起手扇扇风。
她热,赵建国也热,他起身把窗帘撩起,让风吹进来驱散屋内热气。
沈青哼哼唧唧:“天气一天比一天热,我感觉自己快被烤熟了。”
赵建国见她又开始娇气了,觉得她好笑,嘴上他说:“瞧你娇气的!”说着沈青娇气,他拿起一旁竹扇为她扇扇风。
沈青勾了勾嘴角,丝丝凉风让她泛起困意。
临要闭上眼睛前她哼哼唧唧说:“家里蜡烛快没有了,你记得买……”
赵建国应了一声,沈青渐渐与周公相约在梦里对弈。
东北夏家前半夜虽然热,到了后半夜,会凉爽一些。
前半夜热的沈青翻来覆去,后半夜她蜷缩在赵建国怀里。
被惊醒的赵建国睡眼惺忪看眼窝在他怀里的沈青,捞过一旁单被为她盖上。
他起身把窗户关的只留一条缝隙,赵建国撂下撩起的窗帘,躺回去瞅眼沈青把她捞入怀里。
不知何时养成的习惯,每晚他都喜欢搂着她入眠。
更不知从何时开始,他只喜欢吃沈青做的饭菜。
不仅如此,现在赵建国回家若是看不见沈青,定会在家中寻她。
每当看见她那柔柔弱弱的身影,就能让他莫名感到安心。
赵建国思索这些问题搂着沈青肩膀的手紧紧,换来是她一声嘤咛!!
他急忙松了松手臂,沈青吧嗒嘴,在他怀里寻个舒服姿势沉沉睡去。
赵建国拢起眉头,发现她在不知不觉中已走入他的生活。
甚至很多时候因受她一句话的影响而改变事先做好的决定。
这种感觉有时让赵建国有些不喜,但往往沈青一句话,又能让他心中感觉甜蜜蜜。
赵建国觉得自己是生病了,而且已病入膏肓。
他伸手捂住自己心脏部位,不得不承认,他对沈青动了心。
赵建国意识到这一点看向沈青。
她除了长得好看,会给自己做可口的饭菜,会浪一些……,难道就因为这些事情自己就沦陷了?
自己如此肤浅吗?
自己不是很厌恶她吗?
多想想她曾经做过的那些事儿。
现在回想起来,他发现他对那些事儿已经释怀了。
赵建国幽幽一叹,捏了捏沈青脸颊,语气带着三分宠溺:“小东西,极少有人能做到如你这般坏的坦坦荡荡……”
话音落他渐渐闭上了眼睛,勾着嘴角进入梦中。
翌日天气晴朗,沈青醒来时,赵建国在院中干活呢!
她揉揉眼睛看向墙上挂钟,见四点半,嘴上嘀咕:“怎么起来的这么早?”
其实他们是单过,要是跟老人居住在一起,夏天都是四点多钟起来。
早起可以干些家务,不耽误下地里干活。
沈青躺回去在被窝里蛄蛹一会,五点钟她爬起来的。
早饭她用芹菜蒸的包子,做个蛋花汤,拌的葱叶咸菜,两口人简简单单一顿早饭。
沈青蒸得包子个头可不小,赵建国吃了八个大包子。
他去上工,沈青在家收拾家务,活忙清了,闲来无事她洗了几件衣服。
家务活每天都是反复在做,沈青开始有些不习惯,一段时间下来她也习惯了。
她的生活看似很枯燥,但沈青却很享受这种田园生活。
没有大城市的喧嚣,独有一份安逸与幸福。
沈青把洗好的衣服一件件晒在晾衣绳上,倒过水扭身回了家。
以前村里人经常能看见她,如今她渐渐淡出了大家视线。
对于她风评也有所改变,偶尔还会有人拿她过去说事儿,但附和的人越来越少了。
主要都是老故事,大家耳朵都听出了茧子,谁还愿意八卦这些事儿。
二遍地耗时二十多天进入农闲期,赵建国提出带沈青去公社。
沈青有些小激动,收拾一番跟着赵建国出了家门。
赵建国走在前面推着自行车,沈青跟在他身后。
“建国,你们两口子这是要去公社?”
赵建国应了一声,打声招呼继续朝前走。
离开村里赵建国骑上自行车,沈青翻白眼坐到自行车后座上。
七八十年代就是如此,哪怕是两口子出门,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沈青算是服气了,一双素白小手环住赵建国的腰。
他说:“松开,被人看见多不好?”
沈青咬着后槽牙,松开他腰,两只小手揪着他腰间两侧衣服。
羊肠小路崎岖不平,赵建国自行车骑得不快。
沈青坐在后座上,被颠的屁股都快开花了。
她默默忍受的,实在忍受不了:“停车。”
吱嘎一声——
赵建国捏了一下刹车闸,沈青下来揉揉屁股。
赵建国看向四周,沈青嘟着小嘴:“屁股颠开花了。”
“你还能再娇气一些嘛?”
“能呀,你想我怎么娇气给你看?”
赵建国憋笑,看看前方的路,下来推着自行车往前走。
看着田园风光,走在羊肠小路吹着小风,沈青心情变得格外的好。
走过崎岖不平小路,赵建国载着沈青朝公社出发。
七六年开始,公社形成了社会主义大集,在集市上采购物品不需要采购票,但物品价格要比供销社贵了一倍不止。
不仅如此,在大集上,可以购买到各种各样票据,或者是以物换物,总体来说很便民。
再看供销社,没有采购票什么都别想买。
毕竟每家每户采购票都是有限的,所以才会形成社会主义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