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重回1987,宝藏女孩在等我告白 > 第41章 姜卫国的邀请

第41章 姜卫国的邀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安映县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宣传报道后。

    市里的《嘉宁日报》和嘉宁广播电台,也报道了何玉衡见义勇为抓获吴老坏的新闻。

    就差登上嘉宁市电视台了。

    这也导致,大明星般的待遇,一连持续了好几天。

    坏处是,从早到晚,何玉衡耳边都是嗡嗡的,十分嘈杂,听久了容易心累。

    好处则是,经过官方的宣传报道和大家的口口相传,他的名字和他的辣条,传遍了安映县。

    至于在安映县外,他的名字有了一定知名度。

    可惜的是,由于宣传报道中没有提及辣条,而且口口相传的传播速度有限。

    安映县外,知道的人还比较少。

    基本上都是一些来过安映县,或者在安映县有亲戚朋友的人,才会知道。

    但即便个人流量没能百分百转化为带货效益。

    辣条的销量,还是急剧攀升。

    1200斤、1300斤……1500斤……2000斤!

    借着这股东风,辣条的日销量,达到了一吨!

    销售范围,涵盖了整个安映县各乡镇、各村!

    可以说,全县50多万人口,起码有一半人,成为了他的消费者!

    并且,在安映县外,也有一些商店老板,在听闻辣条的火爆后,特意前来进货!

    “何玉衡,恭喜呀!”

    “你现在可是大英雄、大老板了!”

    7月12号,周六。

    姜雨嘉和吴欣桐再次一起来到了何玉衡家里。

    看着忙得热火朝天的小院,二人发出半认真半开玩笑的感慨。

    如今何玉衡家里,与她们一个多月前到访时,截然不同。

    院子里多了两个新建不久的灶台,上面摞着高高的蒸笼,用来蒸豆筋。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简易的台子,用来将蒸好的豆筋放在上面,短暂醒发后,迅速拌上辣油。

    魏永胜、魏永临、何玉刚、何玉峰四个人,忙碌不停地制作着辣条。

    何玉刚与何玉峰,是何玉衡新请来的帮工。

    农忙时节已经过去,何玉峰闲下来了,正愁着找不到活干,很爽快就来了。

    何玉刚虽然有个小卖部,但村里的小卖部,每天营业额十分有限,他这个壮劳力,每天守着小卖部,纯属人力浪费,于是也把小卖部交给了父母看管,自己来何玉衡这里上班了。

    他们四个人,负责生产。

    何玉衡则负责招待那些前来批发进货的客户,称重、收钱找钱。

    五个男人,忙得热火朝天。

    “还好还好……”

    何玉衡笑着摆摆手,把招待客户的工作交给魏永临,进到屋里,为姜雨嘉和吴欣桐倒上茶水:“二位领导今日前来,有何指教呀?”

    “上次请你帮忙修改过的两篇文章,都已经发表了!”

    吴欣桐笑道:“故事发表在了《江北晚报》,散文发表在了《江北文学》,我已经拿到了稿费,特意买了点水果,来向你表达感谢,顺便再请你帮我指导一下最近写的几篇文章!”

    “没问题!”

    何玉衡爽快答应。

    “至于嘉嘉嘛……”

    吴欣桐嘻嘻一笑:“她想你了,来看看你。”

    “我也有正事,好吧?”

    姜雨嘉笑吟吟地,从包里取出几份报纸、杂志和信封:“这是这段时间,我们收到的你的过稿信件和样刊,一共五份,稿费一共42块钱,你收好。”

    “好。”

    何玉衡乐呵呵地收下,问道:“迄今为止,我好像已经收到10份过稿信件了吧?”

    这是姜雨嘉第三次给他过稿信件。

    第一次就是登在《江北晚报》的那两个心灵鸡汤故事。

    第二次是6月中旬,一共三份。

    这次时间间隔差不多一个月,一共五份。

    “没错,正好10份。”

    姜雨嘉笑道:“5月份投出去的稿件,全都过稿了。

    现在还剩下6、7月份的一共8份稿件,还没有收到消息。

    话说,5月份,大半个月的时间,你写了8份稿件。

    6月份,一整个月,也写了8份。

    这个月,迄今为止,却只写了2份。

    这创作速度,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啊!

    我们领导让我转告你,希望你不要因为做生意赚钱而懈怠了写作。

    要再接再厉,继续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稿件!”

    “好好好,我接受领导的批评和建议!”

    何玉衡笑道:“接下来这段时间里,我争取努努力,多写几篇文章。”

    “另外还有一件事。”

    姜雨嘉从自己的包里,又取出厚厚一沓稿件,异常郑重地双手呈放在了桌子上:“幸不辱命,咱们的小说,完成了!”

    “太好了!”

    何玉衡惊喜不已。

    虽说当初他曾表示,希望姜雨嘉可以在7月份就把小说写好。

    但他也很清楚,即便在他的大纲支持下,完成一部十几万字的小说创作,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所以,即便姜雨嘉7月份无法完成,他也不会觉得太慢。

    然而令人欣喜的是,经过姜雨嘉的不懈努力,她还是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写完了这部小说!

    “其实上周末就完成了。”

    姜雨嘉笑道:“我把全部稿件送到我爸那里,又请他从头到尾检查修改了一遍。昨天我爸来县里开会,顺便捎了回来。你要不要现在就看一看?”

    “要!当然要!”

    何玉衡点点头:“今天忙完,晚上回来我就看!”

    “你最好白天也抽时间看一些。”

    姜雨嘉抿嘴一笑:“因为我爸说,他明天休息,如果你也有空的话,可以去家里坐坐,一起聊聊这部小说!”

    “是吗?”

    何玉衡先是露出惊讶的表情,又忙不迭地点头:“好,那我先把吴姐的稿件看完,然后就看它!”

    “别!”

    吴欣桐摆摆手,笑道:“你还是先看你们的小说,准备明天和姜叔叔见面吧。我这些稿件,完全不着急,可以放在你这里,你有空了慢慢看,等到下周末,或者下下周末,我再来接受指导就是了。”

    “这……那就不好意思了。”

    “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如果耽误了你们的大事,我才不好意思呢,甚至可以说是罪大恶极啊!”

    “言重了,言重了……”

    “何玉衡,那你就好好看吧。”

    姜雨嘉笑吟吟道:“我和欣桐就不打扰了,明天见。”

    “好,明天见!”

    何玉衡点点头。

    原本他还在考虑,中午做点什么饭和甜品,招待姜雨嘉和吴欣桐。

    但现在看来,把小说稿件看完,考虑一下明天的措辞,才是最紧要的事。

    吴欣桐把自己的稿件留下。

    何玉衡装了两袋辣条,将她们送到门外。

    目送她们离开后,何玉衡回到家里,认认真真地看起了稿件。

    前面一万多字的稿件,他看过。

    但今天还是从头又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

    果然,一些细微之处,又有了部分改动。

    改动后的内容质量,明显又有所提升。

    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得出来,姜卫国在写作方面,绝对是有实力的。

    如果不是公务繁忙,而是专心于写作,说不定也可以成为一位知名作家。

    再往后看。

    渐渐地,不知不自觉地沉浸其中。

    从上午,看到下午。

    直到去县城摆摊前,何玉衡终于把所有内容看完了。

    “感觉怎么样?”

    来到县城摆摊时,姜雨嘉来了,笑眯眯地问他。

    “很好!”

    “不愧是父女联手,内容创作很有水平!”

    “我特别特别满意!”

    “如果换我自己写,绝对写不出这么高的质量!”

    何玉衡竖起大拇指,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这些话,除了最后一句有自谦的成分在,其他全都发自肺腑。

    这本书的质量。

    绝对比他前世那本书写得好。

    这当然有他把大纲优化、深化的功劳。

    但姜雨嘉的创作、姜卫国的修改,也绝对功不可没!

    说实话,在把大纲交给姜雨嘉的时候,甚至是在得知姜卫国会帮着修改之时,他都没有对这部小说的质量报以太高的期待,只是想着如此一来就能更好地与姜卫国拉近关系了。

    但现在看来。

    仅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说,选择与姜雨嘉合著这本小说,也是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

    “你觉得好,那就好。”

    姜雨嘉笑道:“明天你和我爸再沟通一下,如果没有其他修改意见,咱们就可以投稿了!”

    “没错!”

    何玉衡点点头:“书名想好了吗?”

    “我爸取了个名字,叫《奋斗》。”

    姜雨嘉说道:“我爸的意思是,主人公艰难求学,是一种奋斗,乡村教育的发展,是一种奋斗,农村经济的建设,也是一种奋斗。奋斗二字,既可以表面概括这本书的故事内容,又可以契合小说思想,引申到更高的层面。”

    “很好!”

    何玉衡点头道:“奋斗二字,简洁!有力!契合主题!”

    “这些夸奖的话,你明天可以再对我爸讲一遍。”

    姜雨嘉笑道。

    “看情况吧。”

    何玉衡笑道:“如果太刻意,会有拍马屁之嫌……对了,明天咱们是去市里,还是姜叔叔会回县里?”

    “咱们去市里。”

    “那就好。我今天只顾着看小说了,没来得及准备礼物,既然要去市里,那就明天去市里的百货大楼买礼物。”

    “不用特意准备什么礼物。随便一两件东西就可以,太多太贵重了,反倒不合适。”

    “明白,几点出发?”

    “稍微早点吧,七点钟,在汽车站门口汇合。”

    “好。”

    摆摊回到家里。

    晚饭后,何玉衡进入厨房,忙碌起来。

    这次登门,不是名义上的准女婿拜会老丈人和丈母娘,带太多礼物的话,的确不合适。

    所以他考虑,做一些糕点甜品带过去,请姜雨嘉的父母品尝。

    同时,明天在市里买两三份礼物就好。

    上次做过的舒芙蕾,做了几个。

    然后,又做了慕斯蛋糕、南瓜吐司和西多士。

    虽然都是利用现有工具和材料制作而成的家常版,比不上未来糕点甜品店里的作品那么精致。

    但在这个放眼整个嘉宁市,都找不到一家西式糕点甜品店的年代,这已经算是十分稀有难得的东西了。

    全部做好后,仔细地装袋放好。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