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问题得附身解决
陆天明一大早就走了,没有跟主人打招呼,也不知道他们又玩姻亲的把戏。
李腾芳需要歇两天,没有跟着回官驿。
四个老头一致认为这才正常,年轻人有想法、没手段破局,当然会生气。
熬几天再给他看看诚意。
他们想多了,陆天明没有怄气的小情绪,他也没有回官驿,而是在…旅游。
没办法,他和曹文诏都忽视了一个大问题:韩阳镇无法养马。
有精料当然好,但也不能缺草料啊。
陆天明是真不清楚,曹文诏是从未这么富裕过,一下没想到。
仅仅一晚上,就跑来告诉陆天明,必须出去放牧,绝不能堆到这里,否则七千匹马五天就都废了,以后再不会吃草料。
陆天明也不怕人笑话,不合适那就找呗,有什么可纠结的。
老子有银子,就不信养不了七千匹马。
陆天明、曹文诏、孔有德、还有刚来的祖大春。
四人带亲卫顺着中条山北麓走,找适合养马的地方。
从西向东,依次到神潭峡谷、五老峰、柳隐山…全是风景名胜之地。
不是空间不足,就是没有水源,或者山势陡峭,完全无法养马。
下午的时候,终于找了一个将就的地方,距离蒲州六十里,距解州四十里,有一个方圆二十里的山谷。
王官谷,照样是风景名胜。
有多条入山的路,靠近盐池有大片的水泽,山中泉水不断,一切合适,就是谷口有个大村,大约二百户人家,山谷出来的河从村中流过,又分出很多水渠,附近庄稼长势非常好。
村东边有一个似庙非庙的超级大院子,陆天明让锦衣卫去联系村里的乡老,他带人在路边等着。
曹文诏、祖大春、孔有德的情绪一样,陆天明是最大方的钦差,但也是最不规矩的钦差。
驻军筑兵营,竟然跳过县衙直接与村子打交道,让他们哭笑不得。
地方官都躲着你,丝毫不尊重钦差,难道不该生气吗?
陆天明生毛的气,通过官府做事得‘走流程’,有那功夫还不如想想银子,马背上抱胸看了一会庄稼,指着庄稼问三人,
“三位,这庄稼应该熟了吧,为何不收呢,反而在地垄边守着驱鸟。”
三人齐齐一副见鬼的表情,不过马上醒悟过来,京城人没种过庄稼。
孔有德和祖大春立刻低头,生怕陆天明看到他们的表情误会。
曹文诏轻咳一声,“陆大人,这是谷子,谷穗的确成熟了,但需要晒半个月,一来便于打谷,二来尽量饱满,等谷叶全黄变脆,才是收割的时候。”
“哦,那还是不熟啊,这个时间点真不好。”
“时间点不好?大人是说流贼到晋南抢粮?”
“不,谷杆不就是草料嘛,收庄稼后能喂马吧?”
“可以喂,但需要大量人手收割切碎拌料,牲口不吃整根的谷杆。”
“挺好,这不就来活了。”
曹文诏没听懂来活是什么意思,董成虎已经带着三个村民跑步而来,远处有几十人在村口张望。
董成虎很开心的样子,“大人,咱到山西还遇到一位故人,国子监监生崔勤伍,天启初年在京城国子监读书,被人骗过银子,下官在正衙轮值巡街时候认识,回乡是大保长,那是两个村子,东河村、西河村。”
崔勤伍不是乡野没见识的人,平时见县令都不跪,看到陆天明的蟒袍,顾不上抹额头的汗水,连忙带身后两人下跪,“学生拜见钦差大人。”
四十多岁,非常干净,一看就是体面人,陆天明下马笑着虚请,“起来吧,崔先生,大保长是什么?”
崔勤伍起身连连拱手,“回大人,大明保甲自嘉靖年实行,各地不一样,山西南北也不一样,十户为一里、十里为一保,两个村子正好各有一个保长,学生这大保长负责两个村子的税赋和水患治理,乡老称呼为都保长,此处并非乡老所在。”
说的很清楚,既解释了问题,也在告诉陆天明,他招待不起。
陆天明指指东边大院子,“那是你家?”
崔勤伍回头看一眼,笑着躬身,“大人误会了,那是司空尚书、耐辱居士的居所。”
随行人员齐齐瞪眼,怎么还有个尚书,董成虎立刻解释道,“大人,司空尚书乃晚唐大诗人司空图,距今七百年了,司空图隐居于此,为两村解决水源问题,他们世代供奉,前院是谷场、宗祠,中院是司空图塑像,后院乃两村学堂。”
陆天明恍然大悟,拍拍崔勤伍的肩膀,“把学堂建到司空故居,晋南尚学风气可见一斑,崔监生教化有功。”
“大人过奖,学堂一直在那里,学生只需要维护。”
“你是夫子?”
“是是是,也不需要请人浪费钱粮。”
“你是什么监生?”
“学生乃优监,家中薄田五十亩,大人见笑了。”
“佩服,那你就是省府推荐的监生呗,祖上不显赫,在晋南这地方能出人头地,看来你书读的确实不错。”
“不敢不敢,学生五次乡试落榜,惭愧至极。”
陆天明一摆手,不与他废话了,“大保长,咱们商量个事,本官雇佣你们两个村子所有百姓,为大军洗衣做饭、切料喂马一个月,每人二两银子。”
崔勤伍既没听懂,也想不到他做什么,犹豫说道,“大人,东西两村可有一千口人。”
陆天明仰头哈哈大笑,“本官有六千五百名兄弟,七千匹马,需要在此驻守至少一月练兵。”
崔勤伍眼神慢慢聚焦,疑惑对陆天明道,“大人,学生没有接到县衙和都保长的通知。”
“他们算个屁!过几天韩阳镇的韩爌、风陵渡的张久征、解州曹于汴、蒲州城里的杨煊都得来。”
陆天明说完对其余人挥挥手,“明日带齐所有装备和粮草到此,本官与乡亲们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