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不能把他落下
一驴车的东西太打眼了啊!
尤其是大毛还得从村头走到村尾,村民们盯着驴车上的东西,看直了眼。
回到家门口的时候,身后已经跟了一群小孩子还有几个大人,唐七月干脆掏了一堆麦芽糖,一人给了两颗。
可是还是有人不愿意离开,非要看着唐七月他们驴车上的东西搬干净才行。
唐七月是挺无语的。
院子门重重关上,隔绝掉外面的窥探。
林氏看着那十斤牛肉嘴唇打颤,“闺女啊,你咋买这些牛肉啊?”
这牛肉咱能吃吗?
唐七月知道她的顾虑,当即解释了牛肉的原因,“娘,牛肉很好吃的,晚上我下厨吧。”
刚才在迎客楼吃的牛肉让她现在才想着,唐七月决定晚上最少得做五斤牛肉菜,不然怎么应对肚子里的馋虫。
“娘给你打下手。”
其他人一听唐七月要下厨,顿时默默咽了咽口水。
林氏又道,“一百斤的腊肠娘已经灌好了,这几日有太阳,要不要拿出来晒晒?”
唐七月摇头,“还是放在老地方吧。”
晒的和风干的她总觉得口感不一样,既然是华润要的腊肠,还是按着之前的做法比较好的。
林氏嗯了一声,“娘这就去移一下。”
唐七月将给几个小姑娘的绢花分给他们,又拿出两盒糕点递给莫婆婆和赵大娘,他们人年纪大牙口不好,吃糕点正好。其他人则合吃一包糕点,尝尝味就行,大家也不是嘴馋的。
再就是分布,唐七月给每人都挑了一匹适合的布,不打算收他们的银子,“大家跟着我做事,这算是给大家的福利。”
“你们要习惯,日后我给你们的福利只会多不会少,都拿着吧。”
徐方胡老大赵永河林三他们面面相觑半晌,最后都收了下来。
适合做睡衣的布交给林氏,让她按着家里人的尺寸,每人做两身替换。
林氏暗搓搓的拉着唐七月问,“晋小子做不做?”
唐七月差点被自己口水呛到,“娘,您乐意做就做,不乐意做就不做。”
那厮她观察过,穿的衣裳可是比临锦缎的好布,家里人懂布但也仅次于知道细棉布和绸缎这些,哪里看得出谢长晋身上的。
唐七月先前本打算问问他的,又想到这厮没跟着他们时,带的四个守卫,想了想,全当没看见。
虽然吧,两人现在是半谈不谈的关系。但是唐七月不是个喜欢刨根问底的性子,她更喜欢听别人主动说。
林氏嗐了一声,“该做该做,家里人都有,总不能把他落下吧。”
唐七月嘴唇蠕动了下,终究是没说什么,她娘想做就做吧,她买的布管够。
“大家伙,有什么想法都可以站出来说说。”付村长听了唐七月说的稻田养鱼,思考了一天一夜,今日下午将全村的人召集在祠堂外,专门商议这件事。
稻花村的人如今落户在这里,也算是百乐村的一份子,自然也都来了。
付村长将唐七月说的稻田养鱼好处还有需要注意的事项事无巨细的告诉了眼前的村民,“这就是今天的重要事情,你们有什么意见可以大声说。”
他重复了两遍后,村民里传来杂乱的交谈声,各种声音都有。
“村长,稻田养鱼这不是荒缪吗?到时候鱼把秧苗全吃了咱们可咋办呢?”
“就是啊,鱼怎么能养在稻田里啊,这不是瞎扯吗?本来年年收成都不好,再弄这啥稻田养鱼,不得让人饿死吗?”
“村长啊,你这是老糊涂啊!又是谁在你面前乱嚼舌根子啊?让您老想出种乱七八糟的想法?”
本来是商议稻田养鱼的可行性,谁知道后面吵着争着变成了批评付村长的会议。
付村长气的脸黑跟锅底似的,“本村长是让你们来愿不愿意稻田养鱼,不是听你们在这里乱咧咧的!”
“俺不愿意,俺家就三亩田,还得交赋税,剩不了多少只能顾着自家省吃俭用的。要是弄啥稻田养鱼,怕是连赋税都交不起的。”
“我家也是,我反正是不乐意搞这啥稻田养鱼的。”
……
越来越多的声音都高昂的说着不愿意,付村长也不生气,安静的听着他们说完后才道。
“村长你说句话啊,俺们都说完了啊!”
付村长摸摸下巴,“稻田养鱼的确是一项新的挑战,大家伙不乐意我也不勉强大家,我也不瞒大家这提出稻田养鱼的是唐老三家的,本村长已经答应他们,和他们一起弄稻田养鱼。”
他想的是,今年他跟着弄,但不会把全部的田都搞上稻田养鱼,而是搞一半留一半。若是效果真和唐七月说的一样,明年他就全部弄上,也把村里人都带上。
“唐老三家?”唐老大原本正听着昏昏欲睡的,突然听到唐老三的名字,让他猛的一个激灵,抬起头大喊出来,“怎么可能?”
付村长看了眼老唐家待的位置,他知道两家的矛盾,干脆道,“就是老三家跟我说的。”
“老三家是难民来到咱们村子里,就是咱们一个村子的人,他有好事当然会想着咱们村的。”
“呸!”孙氏不屑的朝地上吐唾沫,“谁信啊!这什么稻田养鱼会是好事?别到时候害的大家伙交不起赋税就完蛋了啊!我看啊唐老三是想害大家伙吧。”
“唐老三不安好心啊!”
付村长狠狠瞪了眼炒火的孙氏,“这怎么不安好心?人家遵循你们的意见,愿意干就干,不愿意干就不干,没人强求。”
“还有你孙氏,再胡咧咧就去祠堂里跪着!”
孙氏缩着脖子不满,“村长,我这也是为了大家着想啊,你怎么能让我跪祠堂了?”
“谁让你嘴上乱嚼,不干就不干,干就干,废那么多话干什么!”
老唐家的人顿时觉得付村长这是在针对他们,维护唐老三家,各个气的脸色难看,但又不敢和付村长对骂,只能憋着。
这时,有人慢悠悠走过来,“我们家愿意干,干着稻田养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