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父慈子孝 > 第九十三章:东宫的官,也是朝廷的官

第九十三章:东宫的官,也是朝廷的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这一次,是吐谷浑国内官员问题。

    不是吐谷浑王慕容诺曷钵的使然。

    武力上还不至于大动干戈,吃相不能太过难看了。

    但其实,按照李承乾的提议,也是相当于把吐谷浑给吞了。

    大唐吃不吃得下?

    完全不是问题。

    一来,慕容诺曷钵这个王还在。

    二来,弘化公主还有王后之名。

    三来,铲除吐谷浑亲吐蕃的势力,吐谷浑国内都是亲大唐的。

    四来,大军驻扎,真当吃干饭的啊。

    五来,大唐都没真正出手呢。

    诸多因素下,只要按部就班,吐谷浑翻不起风浪不说,一旦吐谷浑由大唐控制,就彻底对吐蕃形成包围态势。

    对吐蕃施行的封锁,也将更加严密。

    就算吐蕃对吐谷浑动兵,死得再多的也不是大唐百姓,而是吐谷浑的人。

    只要思想引导到位,吐谷浑百姓只会更加仇恨吐蕃,敌视吐蕃。

    当然。

    这一切都建立在大唐强大的国力,以及无上声威基础上的。

    如今的大唐,横亘在这一片土地上,就是前所未有的巨无霸。

    跺跺脚都要令四邦蛮夷惊吓三分。

    而这一切,都是李二带着手下这一帮开国文武大臣,以及千千万万大唐将士,硬生生打出来的国威。

    李承乾本不想提议的。

    但此事因他而起,是他要派人问候弘化公主,表达关切。

    既然公主受了委屈,他不可能没有态度。

    并且,他还要跟朝中文武站在统一战线上,拿出尚武的态度来。

    得罪武官是一回事。

    尚武则是关乎着他这个太子人设。

    “你们觉得太子所言如何?”

    李二询问道。

    “臣附议!”

    “臣也觉得可行。”

    长孙无忌他们认可,李孝恭雄心勃勃的出来,道:“陛下,臣最近修养有成,身体好了不少。”

    “臣要亲自去操办此事,必将吐谷浑收拾得服服帖帖,听我大唐的话。”

    额!

    这主动请缨,所有人都傻眼了。

    你老不是该在府里,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的嘛。

    怎么突然转性了。

    李二差点都捋下一根胡须来,“河间郡王,你不是跟我开玩笑吧?”

    李孝恭有点跳脚,大家的反应看在眼里,就是赤裸裸的轻蔑,“陛下,臣还能上的马,提得动刀,杀得了人。”

    “怎么就跟你开玩笑了?”

    “臣……。”

    李二连忙摆手,笑道:“我不是那个意思。”

    “区区吐谷浑,怎值得让你出手的。”

    “我大唐没武将可用了不成?”

    程知节喊道:“就是,要我说,我去。”

    “回头陛下给我一面国旗,我留在家里……。”

    尉迟敬德瞪眼,“不是,你这算盘,谁不知道什么心思啊。”

    “去去去,我来。”

    李孝恭面色不爽,沉声道:“你们要跟我争不成?”

    他一甩脸色,马上都安分了。

    李靖眼观鼻,鼻观心,李绩悠悠的样子,也不开口。

    李孝恭不管是在朝中,还是军中,影响地位都是超然,独一档的。

    他之前不争不抢,躲在宅邸自娱自乐,那是知道明哲保身,懂得生存之道,急流勇退,安享晚年。

    李二也给他不少的荣宠,厚待这位兄长。

    但现在嘛。

    他死过一次了,不装了,摊牌了。

    “我李孝恭死了一次,还能上阵杀敌,为陛下建功。”

    李孝恭道:“我只想死的时候,能多一份天下殊荣。”

    李承乾嘴角一抽。

    这大唐国旗都还没影呢,一个个就开始惦记了。

    那特么死后天下降半旗拿出来,岂不是全都要发疯了?

    这不关他的事情,让李二头疼去。

    “兄长,何至于此。”

    李二苦笑,自是不可能让李孝恭出马的。

    李孝恭也不强求,他不过是借这个场合表明,往后他要打仗。

    “陛下,臣觉得也要不了多少人,派个几百人随行,就能镇压吐谷浑了。”

    长孙无忌说道。

    “嗯,就这么定了吧。”

    李承乾见没自己什么事情,也就起身告退。

    李二也没有留他。

    “恭送太子殿下。”

    李孝恭都站起来礼送,李二等到李承乾离开后,道:“兄长,对高明这孩子怎么看?”

    他可不敢当着李承乾的面,这么叫。

    只敢背人喊得这么亲近。

    “陛下问我,我就实说了。”

    “殿下乃是明主贤君,陛下要是千秋之后,大唐未来交给太子,无忧也。”

    李孝恭敢说这话。

    不论李承乾最近的表现有多亮眼,他作为李唐宗室名义上的族长,在李二,在大臣面前,对太子的看法评价,必须是正面的。

    “嗯!”

    李二都不知道,自己的脸上不自觉的带着笑意。

    这一点被许多人都看在眼里。

    “看来,陛下是没有那方面的心思了。”

    “魏王搬出武德殿修书,也不远了。”

    想想也是。

    太子展现出来的能力跟手段。

    他们家要是有,高兴还来不及。

    陛下还想着废太子的话,那就太不识好歹了。

    ……

    “兄长,你回来了。”

    狄仁杰守在家门口,见到狄仁珪,第一时间就迎了上前,双眼发光的问道:“见到太子殿下吗?”

    “太子殿下说了什么?”

    “你快告诉我?”

    李承乾肯定不知道,幼年期的狄阁老,已然化身为他的小迷弟了。

    狄仁珪昂头挺胸,也不说话。

    “兄长,你快说啊。”狄仁杰着急的摇晃着他,狄仁珪咳嗽一声,伸手擦了擦胸膛,他发现一个耀眼的东西。

    “这是什么?”

    狄仁杰说着就要伸手去触碰,狄仁珪急忙挡开,“不能乱碰。”

    “这是太子殿下,赐给我们的士子徽章。”

    “士子徽章?”

    狄仁杰双眼放光,央求道:“兄长,给我看看好吗?”

    “不行,就这么看就行了,不准上手。”

    “啊?兄长你不要这么小气好吧?”

    “反正没门。你自己努力,靠自己得到殿下赏赐。”

    狄仁杰纠缠着兄长,却一直不能如愿。

    狄仁珪把这士子徽章,看的比他命还重要。

    “狄兄,你这是什么?”

    “啊,狄兄,你这胸膛别的什么,怎么看起来如此华丽?”

    “啧啧啧,狄兄,一日不见,意气风发啊。”

    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

    人无我有。

    难道还不彰显一番了。

    裴行俭,李敬玄,狄仁珪等人不可免俗的,在士子人群中,跃然鹤立,成为关注的中心点。

    他们胸前佩戴的徽章,更是焦点中的焦点。

    很快时间,太子亲自设计的士子徽章,表彰优秀杰出的士子,一股旋风就在长安城士子圈给掀起。

    士子炸锅了。

    太学生更是奔走相告。

    我们难道不优秀,不杰出吗?

    太子殿下,我们也想要啊。

    就连许多太学博士,长安名士,都震动不已。

    恨不得自己的学生弟子,也能有一枚。

    这样说出去,脸上都有光。

    太子认证,比得过千言万语。

    你家弟子有没有?

    没有啊。

    我家弟子有。

    高下立判,都不稀得多跟你说几句。

    ……

    “陛下,最近长安城很是热闹啊。”

    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三人,在跟李二闲聊。

    他们有事没事就在一起谈话,或是国家大事,民生大计,又或者是民间趣事逸闻。

    君臣相处很是融洽。

    “怎么个热闹法?”

    李二不由好奇的问道:“长安热闹,说明天下承平,治理的好啊。”

    “是那二十名新军士子。”房玄龄笑道。

    “他们?有闹出什么动静来了?”

    “前些日子他们拜见太子,太子赐了他们一人一枚士子徽章。”

    房玄龄道:“徽章佩戴在胸前,在士子学生中引起极大的反响。”

    “人人都想要士子徽章,以士子徽章为荣耀。”

    长孙无忌接话,道:“士子有所求的好的。”

    “我听说,得到这枚士子徽章,不是杰出优秀那么简单,还要有敢于担当的责任。”

    “太子是在激励裴行俭等人,也是在激励天下士子,为国效力啊。”

    闻言,李二不由感叹,道:“士子啊,他们可都是未来的栋梁之材,指不定谁就能出将入相,成为朝中柱石。”

    “只不过,他们平时太不安分,总会闹事。”

    “说起来就想到卢国公他们,被一群士子逼得那么惨。”

    “哈哈!”

    几人相视而笑,都觉得有趣无比。

    士子,是他们又喜又忧的群体。

    “陛下!”

    就在这时,黄门侍郎刘洎走了进来,道:“东宫呈奏。”

    “东宫?”

    大家的笑声一停,李二招手,内侍将奏本拿来。

    出乎李二意料,奏本有点厚。

    他展开一看,眉头不由一皱,随后渐渐舒缓开来。

    长孙无忌三人没有说话,就等着陛下看完。

    许久后,李二才道:“太子奏请东宫开设济世馆,以孙思邈为大学士,其他杏林医者为学士。”

    “编书育才,精研病症医治之法……。”

    “你们觉得如何?”

    房玄龄微微思索,道:“陛下,臣才展开培育天子门生事宜,朝廷多出一笔不小的支出。”

    “若要支撑这济世馆,怕是力有不逮啊。”

    “钱的问题,你不用考虑,东宫一力承担了。”李二摆手道。

    “东宫承担?东宫很有钱吗?”

    房玄龄下意识的问道,旋即才看到长孙无忌跟魏征大有深意的眼神。

    东宫没钱。

    但太极宫有钱啊。

    支出用度不限的诏令,还没废除的呢。

    额……。

    房玄龄当即反应过来,“臣多嘴了,既然如此,自无不可。”

    “以孙先生的医术,若是能传承下去,造福万民啊。”魏征道:“臣也觉得可以。”

    谁不生病?谁不要医者的?

    不支持也得支持。

    反正钱不是朝廷出。

    李二又气又笑,钱是他来出的,人还在东宫。

    他也没有理由拒绝。

    “你们说,孙先生为何不同意在朝为官,却要在东宫当个济世馆大学士呢?”

    “东宫的官,也是朝廷的官。”魏征冷不丁的回道。

    这么说,李二也不纠结这个问题。

    太子把孙思邈留下,等同与他把人留下。

    这么一位神医在长安,他也高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