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黄河岸边
“大人,这河南境内哪里还有能容我等流民的地方呀……”那些百姓还是很有自知之明。
“先去安阳吧,那里正在开垦大片的土地,也许能找到活干,待开封战事结束,你们就都能回归故里安心耕作了。”
可是从安阳赵王府里获得的粮食虽多,但也经不起如此消耗,叶云担心的劝道:“少将军,如果到时安阳粮食吃完了,怎么办?”
“算算日子,范三拔和王一白也该有消息传回来了,到时或许能够解决眼前的难题吧……”王尘眼光望向南方。
一夜无话,次日大早,中军营继续赶路,他们全员骑马,至中午时,已经追上了没有马骑的大同军辅兵营。
“报告总兵大人,王副将已率领大军到达了陈桥,只要渡过黄河,就离开封府城不远了。”这时传令兵过来传报。
陈桥紧邻黄河南岸,历史上宋太祖赵光胤黄袍加身的事件就发生在这里。
“只是……黄河上不见一艘渡船,要想过河怕不是一件易事啊。”传令兵将陈桥的大致情况汇报给了王尘。
没有船,如何过河?其实这种情况早就在王尘的意料之中,说实话过河并不难,王尘脑中至少有三种以上的方法,但如果对岸有贼兵守着,被半渡而击,那麻烦就大了。
到达陈桥时,已是下午,大军在镇外已扎好营地,王栋还安排了一部分士兵赶造木筏,只是周边的树木也不多,这个时代根本就没有保护生态环境一说,基本上能砍了当柴烧的树都被砍光了。
还好附近的村庄几无人烟,勉强能从一些废弃的房屋上拆下一些能用的木料,但显然靠临时造木筏并不是一个好主意。
“参见总兵大人!”当晚,就在当年宋太祖黄袍加身的陈桥驿中,众将一齐向王尘行礼。
做为整个陈桥镇中最完整的建筑,王尘将这里暂时当做了临时指挥所。
“众将免礼。”王尘虚抬双手示意众将不必拘礼。
“少将军选的这个地方好啊……”几名将领私下低声窃语,生怕王尘听不见似的。
“咳……纯属巧合!”王尘假装轻咳一声:“召集诸位过来,自然是商议过河之事,其他无关之事不要多提……”
王栋“自觉”的收起笑容上前一步禀报道:“据探子回报,黄河对岸已经发现了贼兵活动的踪迹,他们应该已有防备。”
“那如何安全过河,诸位可有良策?”王尘仍然先询问众人的意见,如此算是一场头脑风暴吧,王尘前世做牛马时经常经历。
众将也都习惯了王尘的行事作风,此时纷纷苦思冥想起来。
“总兵大人,我有一策!”就在大部分人仍在思考中时,出人意料的,巴特突然第一个举手发言起来。
“巴特将军,说出来听听。”王尘饶有兴趣的望向巴特,连一向勇猛有余,智谋不足的巴特都能想到主意,事实证明他的头脑风暴很有效果。
巴特得意的看了一圈四周的同僚,像是在炫耀,于是便大声说了起来:“一个字‘绕’,此处不能过河,大可再往下游去,兰考水势平稳,水面也不宽,非常适合渡河,但考虑到兰考仍在开封府境内,若是不行,大不了再绕远一点!”
巴特走到刚刚挂起的行军地图跟前,伸手正要指下去。
众人耐心等待,哪知巴特手伸了半天,却迟迟没有指到地图上去。
“额……巴特将军,你告诉我地名就行,我替你指。”还是王尘反应快,显然是这密密麻麻的行军地图,巴特看得很吃力。
“曹县!”巴特终于是找到了目标,他手指往开封以东移动了些许,按距离推算大概有四五百里路吧。
“山东境内目前尚无流贼活动的迹象,实在不行,咱们从这里过河,也就多走几天罢了!”
巴特的主意说实话,并不赖,大同军的机动性很强,来回不到千里的距离,快点赶,也就三四天便能绕到黄河对岸。
王尘如往常一般,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仍然笑着示意下一位。
这时王栋开口了:“巴特将军的主意不错,但我大同军多为步兵,长途骑行恐怕会影响战斗力,不如咱们声东击西,假装要在陈桥过河,实际上偷偷另寻一处地方连夜搭桥,如何?”
“末将觉得两位将军的主意都很好,但也都有部分缺陷,巴特将军的绕行之计费时费力,而王栋将军的主意风险较大……”说话的是刘宏杰,他一向为人谨慎,此时提出了担忧。
“不如将两人之策结合起来,或能起到奇效?”刘宏杰提出了他的想法。
王尘赞赏的点点头,突然望向了杨破虏:“破虏,你一直不喜说话,这次可有意见提出来?”
连巴特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战术讨论中来,但杨破虏却依然很少提出自己的想法,所以王尘才会特意点名让他开口说说话。
杨破虏一直都只想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压根没料到王尘会点他的名,一时脸上涨的通红,口里也有点含糊不清。
但也许有时候真的只有逼一把,才会将人的潜能给逼出来,杨破虏大脑中突然灵光一闪开口说道:“诸位将军已经将计策制定的很完善了,但末将确实还有一点需要补充。”
顿了一顿,他继续道:“神火营全营皆为火器装备,如果行过河之策,怕有落水的风险,倒是巴特将军的绕行之策更符合神火营的实际情况!”
“没错,破虏,看来你并不是什么都不知道啊,还是有着自己的想法的。”王尘露出赞许之色。
“嗯,你们都说的非常好,那么现在就由我来说两句……”王尘一副老干部的作态正欲做出总结然后定下过河之策,突然心中一动,话说到一半停住了。
“今天是什么时日了?”王尘问道。
“少将军,你连今天是九月初十都忘记了?”叶云在一旁小声的提醒。
“你说啥?”叶云又问了一遍。
“我说今天已经是崇祯十五年的九月初十了。”叶云又大声回答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