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守株待兔
次日清晨,军营里就擂起战鼓,这时有个十分年轻士兵跑到罗江峰等人的营帐,说是年轻甚至有些勉强,他个人只到常人的下巴,应该是个还在成长的少年,他气喘吁吁对几人道:“俞将军叮嘱我,叫我喊各位去校场集合,特意嘱咐我各位属于客卿,可以不必参与训练,但是作息等也应与其他士兵一样。怕各位初来乍到,弄不清楚一些军营的规矩,叫我协助各位。”
罗江峰点了点头,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士兵,问道:“你多大了?怎么就来当兵了。”
那年轻士兵道:“我过了年就十五岁了,家里是军户,家父战死了,本来我还不到年纪不能来军营,还是将军破例照顾,否则我可能要饿死在家乡了。”
罗江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我们怎么称呼你?”
那士兵说道:“我叫张大勇,是福建人。”
姜晓峰打趣道:“年纪不大,名字还是老成啊!”
张大勇说道:“诸位不要打趣我了,赶快,误了集合时辰可不行,就算你们没事,我也要受罚。”
邹止渊催促道:“你们快些,别害得这小兵蛋子吃了罚!”
几人匆匆忙忙赶到了校场,只见士兵早就按照自己的编置站好,整整齐齐。
罗江峰等人来到校场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看到俞将军正在台上讲话,声音洪亮,气势磅礴。
俞将军讲完话后,各队将领开始带领士兵训练。罗江峰等人则在一旁观察着。
张大勇向他们介绍了一些基本的训练项目和规则。这些项目包括体能训练、武器使用、战术演练等。
罗江峰等人对这些训练项目很感兴趣,他们决定在空闲时间也尝试一下。
训练开始后,俞大猷朝着他们挥了挥手,张大勇立即带着众人走到了议事大帐,大帐里早就有几个军官依次坐好。坐在左边第三席的正是拿着烟斗的胡林峰,胡林峰见到几人进了营帐,显然是十分意外,立刻站起身来,道:“大师兄,你怎么来了?姜师弟,苏兄弟,哎呀,你们怎么都来了!”
俞大猷走到胡林峰边上,说道:“怎么样?这个惊喜喜不喜欢?”
胡林峰笑道:“我早上寻思你说给我个大惊喜,是个啥玩意,没想到啊,这叫他乡遇故知,哈哈!这个惊喜我喜欢!”
随着胡林峰的笑声,军帐里的气氛一下就活跃了起来,罗江峰等人一旁坐下。
俞大猷就开始说起现在的形式,这大隅新五郎纠集了徐海残部,盘踞在此处北边的一个小岛之上,以前倭寇都是小打小闹,自从徐海王直出现后,这倭寇变成有规模的出动,从最开始洗劫小村落已经演变成攻占州县,徐海伏诛以后,原来徐海部的倭寇没了首领,更加肆无忌惮,但是因为群龙无首,也剿灭了不少余寇,可是这大隅新五郎振臂一呼,原来许多零散的倭寇又聚集到了他的麾下,在宁波沿海逐渐形成了规模,之前更是动员了万余人攻击了宁波府,现在与舟山的毛海峰互为犄角,颇为难办。
此时军营中各人纷纷拿出自己的看法,有些人主张擒贼擒王,先攻破大隅新五郎本部,再收拾残党;有些主张大规模围剿;有些则主张分而破之。总之各持己见,相持不下。
这时俞大猷大手一挥,止住了众人讨论,反而问起罗江峰和姜晓峰一行人道:“诸位远道而来,我们当局者迷,诸位则是旁观者清,我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姜晓峰琢磨了一下,问道:“我想请问这大隅新五郎如果死了,余下的倭寇会作何行动?”
胡林峰答道:“大概率会更加乱,各自为政,几个或者几十个倭寇就形成一股势力,专挑薄弱的地方进攻,关键他娘的我们要是派人稍微多点,他们就跑了!”
姜晓峰问道:“要是派人比他们少呢?”
胡林峰道:“那不成,要是比他们少,我们打不过,你可能不了解,我们现在大多数是浙江本地兵,要是广西狼军或者是保靖军那就不怕了,这浙江兵要是看到敌人比他们多,跑得比倭寇还快。”
姜晓峰说道:“那如此,不能擒王,需要先剿灭他们有生力量。”
胡林峰叹了口气,说道:“就是抓不到他们啊,这群倭寇个个是游击高手,而且官军讲究规矩阵法,他们可没那么多规矩,比我们灵活太多了。”
姜晓峰点了点头,看向俞大猷,说道:“看来,这就是问题所在了,昨日我就有感触,我们在山洞睡觉的时候被官军包围,官军井然有序,五人一组,从他们发现我们到把我们包围起来,总共用了半个时辰,如果山洞里的不是我们,而是倭寇,你想想,半个时辰,倭寇还不早就溜之大吉。”
俞大猷皱了皱眉头,说道:“姜兄弟所言甚是,这确实是我们的弱点,可是依你之见,可有办法改变这一现状吗?”
姜晓峰说道:“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请君入瓮!”
俞大猷顿时来了兴趣,问道:“怎么说?你具体讲讲。”
姜晓峰道:“我们可以在平时倭寇喜欢侵扰的地方故意卖出破绽给他们,然后我们埋伏起来,守株待兔!这样我们既可以以多打少,还可以避免倭寇逃跑!”
俞大猷思考了一下,说道:“守株待兔,确实是个好办法,我们可以弄一些运粮队故意放出消息给倭寇,只有少量士兵防守,我们把兵力部署在四周,等待倭寇来抢粮,等他们进攻我们粮队的时候,我们就四周把他们围起来,聚而歼之!”
众人纷纷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可以尝试。
就在此时,帐外传来一声“报——”,一个传令兵跑到帐内,手里拿着一封书信。
俞大猷快步走到门口,拿起书信念道:“东蔡村发现倭寇踪迹!孙俊辉你速领本队前去支援!”
右席站起一位军官拱手道:“得令!”便匆匆出了军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