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我看看谁敢让我剃头 > 第176章 长得挺好看的

第176章 长得挺好看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三月初五,天下读书人期盼已久的、大汉王朝的、第一次科举考试正式开始了。

    主考官礼部尚书李怀瑾和吏部尚书张莘延,在考场大堂的主位上就坐。

    二十余名同考官也分别在两个主考官的两侧落座。这个时候主考官讲话没有必要。

    一万多个人都坐在小房子里面,一万多个小房子,覆盖出去好几里地,没有谁能听到他的讲话。

    李怀瑾说:“发卷纸吧!”

    掌管试卷的官员们能听着李怀瑾说的话。

    于是这些官员们就抱着卷纸,分区、分片的挨个号房去分发试卷。

    试卷发下来了,举子们就紧张起来了,来吧!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能不能一举成名天下知,就看一回了!

    考试三天为一场,一共是三场、九天。

    第一场的试题全部出自《四书》、《五经》。

    《四书》释义三道,要求二百字以上。

    《五经》释义题四道,要求三百字以上。

    这是考校举子们的基本功的,有标准答案。

    答案就在朝廷颁发的教材里面。所以,没有上过正式学堂的人,想靠自学成才不太可能。

    第二场,论,一道,要求三百字以上。判语五条,诏、诰、表。

    这是考察举子们的做官能力的。

    第三场,经、史、实务策论,五道。这是考察举子们对安邦定国的见解的。

    三场考试完毕,九天过去了。

    李怀瑾,终于松了一口气。

    其他的官员们提着的心也都放下了。

    朝廷为了这次科举考试,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整个北京城里面的文官,几乎都投入到这场考试中来了。

    真要是出了什么事儿,他们这些人真的是万死也难辞其咎。

    卷子都收上来了,贡院的大门就打开了,一万多名举人像一万多条鱼一样,游出了龙门。

    年老的、年少的,跑的快的、走的慢的,还有拄着棍儿的,到最后面还有的人是被抬着出来的。

    已经在贡院门外等候了九天的家人们都焦急的很。

    家里来应试的举人,是青壮年的倒还好些。

    家里来的是体弱的、年老的,就担心的很。

    每次科举考试,嘎在考场里面的人不是没有。

    负责维持秩序的官兵们把人群疏散开,那些家人们就跑了过来。

    “老爷!老爷!您睁开眼睛看一看啊!您上有八十多岁的老娘,下有不大点的媳妇儿啊!”

    “快!别废话了,咱们把老爷抬到医馆去!”

    对!说不定还能抢救一下。

    “不要动!老夫来也!”

    医馆的大夫主动送上门,来抢救病人。他们对这个有经验。

    大夫的手里拿的银针有这么老长,“嗞”的一下子就扎进去了。

    躺在担架上的那个老爷,“嗷”的一声就坐起来了。

    手到病除,就是这么神奇。

    “好了!这把抬到老夫的医馆去吧。你们家的老爷没什么大碍。休养几天就好了。”

    那些家人们千恩万谢的,把他们的老爷抬到医馆去了。

    至于没有什么状况的就不用扎了。

    徐麒麟和徐宝玉也出来了,跟着他们的爹回通州去等候放榜了。

    贡院的大门又关上了。开始糊名,阅卷。

    一万多名举子,在里面考了九天,那得是多少卷子,写了多少的字啊。这个工作量是相当的庞大。

    在京的文官几乎被抽调一空,几百名文官被关在贡院里面阅卷,这个时候谁的卷面整洁无改动,谁的字写的好,谁就占了优势。

    经过十天的努力,阅卷工作终于结束了。

    卷子上面糊的纸条可以拿下来了。

    前三百名举子的名字被誊录下来,前十名举子的名字用另外一张纸写下来,连同他们的策论试卷一起,被李怀瑾和张莘延抱着,来参加大朝会。

    “启奏陛下!这次科试的卷子已经批阅完毕!这是臣和各位考官共同批阅出来的结果,请陛下过目!”

    小李子从台阶上走下来,把那些卷子抱到赵令武的御案上面。

    赵令武看了看,无非就是前十名的排名,第一名能得个会元的称号。这没有什么好计较的。

    赵令武提笔批了一个“准”字。

    然后说道:“把那三百个人的名单都拿来。”

    “是!”

    李怀瑾暗道:好险!幸亏他知道陛下不按常理出牌有准备。

    以前的皇帝陛下,是不会关心前十名以后的其他人的。

    李怀瑾把全部中举的名单都拿出来,交给了小李子。

    小李又把名单放在了赵令武的御案上。

    赵令武拿起来看看,这上面记录的比较详细,每个贡士的家庭籍贯都在上面。

    举人过了会试就是贡士了。

    赵令武关心的是这些人的籍贯。

    果然,还是南方两浙一带的贡士比较多,赵令武粗略的数了数,有两百多人。南方其他省份的也不太少,比北方的贡士多了十几个。

    北方的贡士只有三十几人,还大多都是山东的。

    北方多年战乱,那些举人哪有心思读书?没被抓去杀了就不错了。

    山东中贡士的人多一些,是因为赵令武阵斩了阿巴泰,山东青州、莱州一带,没有受到满清军队的伤害。

    行了,赵令武心中有数了。

    “李尚书,放榜吧!”

    同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等殿试过后,这些人就是进士了。

    一甲三个人是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榜眼和探花。

    二甲六十多个人是赐进士出身。

    剩下的都是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赵令武没对名单做什么改动,李怀瑾和张莘延十分激动,这说明他们的工作得到了陛下的认可。

    不枉费他们将近两个月的辛劳。再熬一熬,熬过了殿试,他们就会得到奖赏。

    哎呀,家里有钱花了,陛下的赏赐,向来都是大方的很呢!

    他们是真挺穷的,积蓄让李自成给抢去了,粮食让赵令武给抢去了。他们现在就靠着俸禄生活。

    “退朝!”

    文武百官都退出去了。赵令武也走了,回后宫去了。

    “五子!快来!”

    赵令武他娘看见赵令武,又高兴的直招手。

    “五子,给娘说说,今年中进士的,有几个是咱们山东来的?有没有岁数小的?没娶媳妇儿的?长得还挺好看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