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时光印记:年代收藏 > 第5章 练武三

第5章 练武三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通背拳

    通背拳,又称通臂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重要流派,以其独特的技法和风格在武术界享有盛名。通背拳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1 源于唐代:有一种说法认为通背拳起源于唐代,由一位名为马守真的武僧所创。马守真在少林寺学艺,后因不满少林拳法的某些局限,结合自己对武术的理解,创立了一种新的拳法,即通背拳。这种说法在武术史中较为常见,但具体的历史细节和证据并不充分。

    2 明末清初的创派:另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通背拳起源于明末清初,由武术家祁家骏所创。祁家骏是山西人,他将自己在武术上的造诣和对通背原理的理解融合在一起,创立了通背拳。祁家骏的弟子们将通背拳发扬光大,逐渐形成了一个有影响力的武术流派。

    3 清代的传承与发展:通背拳在清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承。清代武术家郭云深是通背拳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不仅精通通背拳,还将通背拳的技法与形意拳、八卦掌等其他拳种的技法相融合,使得通背拳更加丰富和完善。郭云深的弟子们,如李洛能、董海川等,也是武术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们对通背拳的传播和推广起到了关键作用。

    4 近代的演变:到了近现代,通背拳在多位武术家的努力下,逐渐形成了多种流派和风格。如山西通背、北京通背、东北通背等,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技法和特点,但都保留了通背拳的基本原理和精神。

    通背拳的技法强调“通背”,即通过脊椎的灵活运动,使拳法更加流畅和有力。它以“松肩、沉肘、活腕、通背”为基本要领,注重拳法与身法的结合,以及内外兼修。通背拳的动作灵活多变,以快打慢,以巧破力,是一种极具观赏性和实战性的拳法。

    总的来说,通背拳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它融合了多位武术家的心血和智慧,成为中国传统武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练法

    通背拳,作为一种强调身体灵活与力量运用的传统武术,其练习方法独特而系统。以下是通背拳的基本练法,旨在帮助习练者掌握其精髓:

    1 基本站桩:通背拳的练习始于站桩,这是武术的基础。通背拳的站桩要求“松肩、沉肘、活腕、通背”,即肩膀放松,肘部自然下沉,手腕灵活,脊椎灵活,以保证力量的顺畅传递。站桩时,注重呼吸与身体的协调,使身体达到内外合一的状态。

    2 基本步法与身法:通背拳的步法强调灵活多变,如蛇行、鹰扑、猴跃等,旨在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反应速度。身法则包括转身、闪避、跳跃等动作,要求身体协调,动作流畅。

    3 手型与拳法:通背拳的手型主要包括拳、掌、勾、爪等,每种手型都有其特定的使用场景。拳法则包括直拳、摆拳、勾拳等,要求力量与速度并重,同时注重手腕的灵活性,以增强打击效果。

    4 通背原理的运用:通背拳的核心在于“通背”,即通过脊椎的灵活运动,使力量从脚底经由脊椎传递到手臂,形成连贯而强大的打击力。练习时,要注重脊椎的灵活性和力量的顺畅传递。

    5 套路练习:通背拳有多种套路,如五行通背、十二形通背等,每套套路都有其独特的技法和风格。通过套路练习,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加深对通背拳原理的理解。

    6 实战对练:实战对练是检验通背拳实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有经验的教练指导下,通过与伙伴的对练,可以提高反应速度、判断力和实战技巧。

    7 内功修炼:通背拳强调内外兼修,内功的修炼对于提高身体素质和武术修为至关重要。通过练习呼吸法、静坐、导引等内功,可以增强身体的内在力量,提高武术的整体水平。

    8 持续练习与反思:通背拳的练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练习和反思。在练习中,要注重动作的规范性,同时也要根据个人的身体条件和武术水平,适时调整练习内容和强度。

    通背拳的练习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力量和协调性,还能够培养习练者的毅力、专注力和自信心。通过系统而科学的练习,可以逐渐掌握通背拳的精髓,达到身心合一的武术境界。

    招式

    通背拳作为一种强调身法灵活、发力通透的中国武术流派,其招式丰富多彩,旨在提高习练者的身体协调性、反应速度和实战能力。以下是通背拳中一些典型的招式:

    1 劈挂:这是通背拳中最基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招式之一。动作要求手臂从上至下劈击,同时腰部旋转,使力量从脚底经由脊椎传递至手臂,形成强大的打击力。

    2 通背弹腿:此招式强调腿部的灵活性与爆发力,通过腰部的旋转带动腿部弹踢,速度快且力道足,常用于近身战斗中突然的腿部攻击。

    3 蛇形绕步:通背拳的步法灵活多变,蛇形绕步就是其中一种。通过身体的蛇形运动,可以在实战中快速变换位置,既能躲避对手的攻击,也能迅速接近对手进行反击。

    4 鹰爪擒拿:模仿鹰的爪子,利用手指的力量进行擒拿。此招式要求手指灵活,动作迅速,主要用于控制对手的手腕或关节,达到制敌的目的。

    5 猴跃闪避:模仿猴子的跳跃动作,通过快速的跳跃和闪避,避开对手的攻击。此招式要求身体协调性和反应速度,是通背拳中重要的防御和闪避技术。

    6 熊抱摔:模仿熊的力量,通过抱摔的方式将对手摔倒。此招式要求力量和时机的把握,通常在近身战斗中使用,通过腰部的力量将对手摔倒。

    7 龙形探爪:此招式模仿龙的形态,手臂如同龙爪般伸展,动作流畅而有力,既可作为攻击,也可作为防御,是通背拳中兼具攻防的高级招式。

    8 虎扑:模仿虎的扑击动作,通过快速前冲,利用身体的重量和力量对对手进行冲击。此招式要求爆发力和速度,是通背拳中极具威力的攻击方式。

    通背拳的招式不仅要求力量和速度,更注重身体的协调和力量的顺畅传递。在练习时,除了掌握招式的动作要领,还应注重内功的修炼,通过呼吸法、静坐等内功练习,增强身体的内在力量,使招式更具威力。此外,实战对练也是提高招式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与伙伴的对练,可以提高反应速度和判断力,增强实战技巧。

    呼吸法

    通背拳中的呼吸法是其内功修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练习者的身体素质、内力以及整体武术表现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正确的呼吸法能够帮助习练者在运动中更好地控制体能,提高动作的连贯性和力量,同时也有助于身心的调和与放松。以下是通背拳中常见的几种呼吸法:

    1 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是武术中最为基础和常见的呼吸方式。在通背拳的练习中,习练者应注重深呼吸,即通过腹部的扩张和收缩来控制呼吸,而不是仅用胸部呼吸。深长的腹式呼吸有助于放松身体,增加肺活量,为身体提供充足的氧气,从而提高练习效果和持久力。

    2 逆腹式呼吸:与腹式呼吸相反,逆腹式呼吸在吸气时腹部收缩,呼气时腹部放松。这种呼吸法在某些特定的通背拳招式中使用,能够帮助练习者在发力瞬间更好地控制身体,使力量的爆发更加集中和有力。

    3 丹田呼吸:丹田位于肚脐下三寸左右的位置,是武术中认为的内力之源。丹田呼吸法要求练习者将呼吸的焦点放在丹田部位,通过深长的呼吸,使气息到达丹田,从而激发内在力量。这种呼吸法有助于练习者在动作中更好地运用和控制内力,使动作更加流畅和有力。

    4 停息法:在通背拳的某些高级训练中,停息法被用来提高练习者的内力和身体控制能力。停息,即在吸气或呼气的某个瞬间暂时停止呼吸,通过这种控制,练习者可以在瞬间提高身体的紧张度和力量,从而在招式中产生更大的爆发力。

    5 呼吸与动作的配合:在通背拳的练习中,呼吸与动作的配合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吸气时身体应处于准备或蓄力状态,而呼气时则伴随着力量的释放。例如,在做劈挂动作时,吸气蓄力,呼气时则发力劈击,使力量与呼吸同步,达到最佳的练习效果。

    通过长期的练习和对呼吸法的掌握,通背拳的习练者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和武术技能,还能在实战中更好地控制体能,保持冷静,使招式更加流畅和有力。呼吸法的修炼是通背拳内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整体武术修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桩法

    通背拳中的桩法,是其基础训练和内功修炼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练习者的身体稳定性、力量、灵活性和内气运行。桩法练习对于习练者来说,不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精神和意志的磨砺。以下是通背拳中常见的几种桩法:

    1 三体式桩:这是通背拳中非常基础和重要的桩法,也是形意拳等内家拳派共有的桩功。在三体式桩中,练习者两脚分开,略宽于肩,一脚前踏,膝盖微屈,身体重心前倾,双手呈护胸姿势,一前一后。通过这种姿势,可以锻炼腿部力量,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同时促进内气的运行。

    2 通背桩:通背桩是专为通背拳设计的桩法,强调脊椎的灵活性和背部力量的运用。在通背桩中,练习者需保持脊椎的自然曲线,通过肩部的下沉和腰部的旋转,使背部肌肉得到充分的拉伸和锻炼,从而提高脊椎的灵活性和背部的力量,为通背拳的招式提供强大的动力源。

    3 虚步桩:虚步桩是一种半马步的姿势,一腿屈膝,另一腿伸直,脚尖点地。这种桩法能够锻炼腿部肌肉,提高下盘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同时也有助于培养练习者的平衡感和反应速度。

    4 弓步桩:弓步桩是武术中常见的基本桩法之一,一腿向前弯曲,另一腿伸直,身体重心在两腿之间。这种桩法能够有效锻炼大腿肌肉,提高腿部力量和爆发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习练者的身体协调性和稳定性。

    5 独立桩:独立桩是一种单脚支撑的桩法,能够极大锻炼腿部和腰部的力量,提高身体的平衡性和稳定性。在通背拳的训练中,独立桩的练习有助于提升习练者在实战中的灵活性和反应速度。

    6 呼吸桩:呼吸桩是将呼吸法融入桩法练习中的一种方式。练习者在保持桩法姿势的同时,通过深长的腹式呼吸或丹田呼吸,促进内气的运行,提高身体的内在力量和能量。

    桩法的练习需要时间和耐心,初学者可能会感到腿部肌肉酸痛,但随着练习的深入,身体的适应性和力量会逐渐增强。桩法不仅是身体锻炼,更是内功修炼,通过桩法的长期练习,可以提高通背拳习练者的整体武术水平和身体素质。

    药浴

    通背拳中的药浴,是武术传统中用来辅助练习者恢复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训练效果的一种养生方法。药浴结合了中草药的药性和温热的水浴,通过皮肤吸收,达到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活血化瘀、驱寒除湿等效果。在高强度的武术训练后,药浴可以帮助练习者快速恢复体力,减轻肌肉疲劳,同时也有助于提升身体的柔韧性和抗寒能力。

    通背拳药浴的药材

    药浴所用的药材多为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舒筋活络等功效的中草药。常见的药材包括:

    桂枝: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红花: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艾叶:温经散寒,祛湿止痛。

    独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桑枝: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药浴的制作与使用

    1 药材准备:根据个人体质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药材,通常将药材用纱布包裹,以免药渣进入浴缸。

    2 煎煮药汤:将包裹好的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煮约30分钟,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于水中。

    3 药汤冷却:将煮好的药汤倒入浴缸中,待温度降至适宜(一般为38-42c)后,方可进行药浴。

    4 药浴过程:全身浸泡于药汤中,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药浴时,可以适当按摩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药效。

    5 药浴后的保养:药浴后,身体可能会出现轻微的发汗现象,这是正常反应。药浴后应立即擦干身体,避免着凉,可以适当休息,让身体充分吸收药效。

    注意事项

    个体差异:由于个人体质不同,对药浴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初次尝试药浴时应从少量开始,观察身体反应。

    健康状况:有心脏病、高血压、低血脂、皮肤疾病等健康问题的人,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浴。

    水温控制:水温不宜过高,以免造成皮肤烫伤或身体不适。

    药浴频率:药浴不宜过于频繁,一般建议每周1-2次,过度使用可能对皮肤造成刺激。

    药浴是通背拳练习中的一种辅助养生方式,它能够帮助练习者在高强度训练后快速恢复,同时也有助于提升身体的抗寒能力和整体体质。但需要注意的是,药浴应根据个人体质和健康状况进行,避免不当使用造成身体负担。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