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长远合作
纪蓝很快就到了工厂里,新的一批服装已经做出来了,等送到海市那边儿,估计刚好赶上天热的时候,裙子正合适。
余香和厂里的另外一个会计,已经统计和检查过了:“有将近两百件儿不合格的,我们已经挑出来了。”
纪蓝点了点头,看了下批次合格的服装,抽检了一下,质量都过关之后,就让人打包,给李建那边儿送过去了。
又去不合格的服装那里看,经营她或许还不太熟悉,但服装是她的强项,因此一眼就看出来了,这些衣服要么是缝线不合格,要么是花边绣歪了。
倒不是说不能穿,但服装厂才刚开始,要是有这样的劣质品,肯定会影响名声的。
“这些都是谁做的?”纪蓝拿着衣服问,“我记得我检查的时候,大家做的不都挺好的吗?”
余香有些犹豫,“说是王姐他们那个组做的。”
“王姐?”这纪蓝到有些印象,是个做事儿很认真的大姐,也是一开始就进入他们服装厂工作的。
就因为她做事儿认真,还被暂时任命成了小组长呢。
“你把王姐他们那一组的叫过来,我问问是怎么一回事儿。”纪蓝说。
余香点头:“好。”
很快去了服装厂的工作车间,把王姐她们叫了过来。
现在服装厂的人并不多,一个小组也就四五个人,而且大部分都是大湾村的村民,纪蓝想着这会儿还是前期,要是真出了什么问题,尽早解决了也好。
王姐是个看起来老实巴交的女人,有些紧张的看着纪蓝:“纪厂长,您找我们?”
跟王姐一组的也都年纪很大,其中还有个上了六十岁的,刘老太太,按道理来说不应该被录用,不过她手艺确实很好,也就被特招进来了。
“是这样的,你们这一批呢,有很多产品不合格,我想问问是怎么一回事儿?”纪蓝开口打听。
王姐犹犹豫豫说不上话,还是过了一会儿,一边儿刘老太太说:“嗨呀,俺们手艺好,衣服做一遍那不会出错。可秀芬她们年轻,总是容易弄错……”
刘老太太说的秀芬她们是服装厂新照的几个年轻丫头,都是十六七岁的样子。
这个年代没有什么童工不童工的,到了年纪不上学大部分就是结婚。纪蓝也是想帮助年纪小的女孩儿有个出路,服装厂招聘最多的也是女孩子。
“秀芬,小瓶,这些不合格的衣裳都是你们做的?”纪蓝奇怪了,出场几件次货可以,但这也太多了。
秀芬连忙红着眼睛解释:“厂长,是我们做的,但是我们是想改的,可……”
“年轻人,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一旁刘老太太说:“自己做错了不知道给改还要找接口。纪知青啊,你放心,我一定给你把这两个人带好!”
秀芬和小瓶被刘老太太劫了话头,都不敢说什么了。
一旁王姐也是个老实的,垂着头就认错:“纪厂长,我们以后争取都做合格的。”
刘老太太笑:“哎呀,纪知青,不是我说你,都开了大厂了,人也要放阔气一些,哪家工厂没有不合格的产品啊?再说了,国家都没说什么呢,你何必找咱们自己人的不痛快?”
纪蓝听到这儿眉头皱了起来,但也没说什么。
“好了,你们先去干活吧。”
刘老太太起来:“好嘞,我今天活可还重着呢。”
等几个人走了,余香才开口:“厂长,怎么叫她们都走了,我感觉这事儿不对啊?”
纪蓝也不傻,当然清楚了。
可服装厂的大部分员工都是大湾村的人,而刘老太太年纪大了,再村里辈分又高,要是在厂子里一哭二闹三上吊,这个厂就没法开了。
解决问题,当然是要一劳永逸。
……
沈平昭骑着自行车来接纪蓝回家,纪蓝也把今天工厂的事儿跟沈平昭说了。
沈平昭赞同道:“对,是应该这样,事情闹大了,对你和服装厂都不好。”
纪蓝说:“我们先不回村,我得去先秀芬小瓶打听清楚什么情况。”
很快就到了秀芬和小瓶的宿舍,两个人见纪蓝深夜来了,还有事儿闹大了,要把她们开除,脸色都变了,就差给纪蓝下跪。
纪蓝连忙把两人扶了起来:“你们两年纪都不大,再说了,头一次犯错,都会给机会的。”
纪蓝语气温柔:“我呢,现在就想知道是什么情况?我看了不合格的衣服,那错误太低级了……都是大湾村的,这次我可以留着你们,但是你们能保证下一次不再犯吗?”
秀芬和小瓶年纪都不大,心慌意乱之下什么都说了:“厂长,我们不是故意的!我们就是刚学那几天有做错的,可后来我们都改了!”
小瓶咬了咬牙:“是刘奶奶,刘奶奶说,工厂会把次品处理了,说厂里的便宜,不占白不占,非要我们故意弄几个次品!”
“那你们就答应她了?”纪蓝问。
两个人连摇头:“没有。但是她故意再我们做衣服的时候吓唬我们……又说我们不听她的,就让人把我们开除。她是村里辈分最大的,我们也……”
纪蓝明白了,又问:“那王姐知道这个事儿吗?”
小瓶和秀芬沉默了。
王姐家里穷,刘老太太偷工厂的东西贴补自家,她睁只眼闭着眼,也拿了不少好处。
纪蓝心里也就有数了:“秀芬,小瓶,你们跟我回一趟大湾村吧。”
两个人一听这话要吓死了,“厂长,不要开除我们,我们以后绝对不会再犯错误了!”
纪蓝说:“不是开除你们。”
再她看来,秀芬小瓶一来年纪小,二来没有偷盗厂里的东西,又被人威胁,不是原则性错误可以原谅,至于另外两个人……工厂开了一段时间了,她也需要杀鸡儆猴了。
要带着两个小姑娘,晚上回村就不合适了。
纪蓝带着沈平昭去自己的宿舍打地铺睡下来,等第二天天一亮,几个人一起坐车回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