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朱标:我出去巡视两次,雄英就砍了两波官员?
朱雄英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让毛骧派人看着山头的入口,禁止任何人进入工业区。
他一个人骑着马,朝着半山腰走去。
“带我看看玻璃厂!”
朱雄英对着锦衣卫下达了命令。
很快,一座玻璃厂出现在了朱雄英的眼前。
玻璃厂的正门并没有多大的气势。
只是门头上写着几个字,大明玻璃厂。
朱雄英巡视了一圈,很是满意。
这座玻璃厂每天的产量相当可观,产能达到1500吨。
但是,朱雄英并不是很想要量产。
任何新奇的事物,最初都是用来割韭菜的,只会从有钱人那里卖出价格,多了就不稀奇了。
玻璃厂有很多东西可以制造,就拿透明玻璃来说吧,完全可以生产一种可以用来当窗户的完全透明的平面玻璃。
甚至还可以生产一些玻璃饰品,只要在玻璃上加点颜色,就能制作出各种装饰品。
最重要的是,玻璃的成本并不高,这简直就是一本万利。
这里已经成为朱雄英的工业基地。
一家水泥厂、一家火枪厂和一家玻璃厂。
水泥厂和火枪厂坐落在山顶,玻璃厂坐落在半山腰上,将来还能建更多的工厂。
朱雄英召来了负责此地的锦衣卫,吩咐道:
“从水泥厂抽调五百名工人,生产各种杯子、装饰品和玻璃板。”
“遵命!”
锦衣卫还是很给力的。
没有任何的废话,属于是行动派。
做完这一切,朱雄英和毛骧一起,向着应天城而去。
接下来的几日,朱雄英发现了一件怪事。
淮西的将领们,纷纷掏出银子,到朱雄英的大明银行,把银子换成宝钞。
短短半月,淮西诸将,还有朝中大员们,加在一起,从朱雄英名下的大明银行兑换的白银,已经超过一千万两。
大明银行库房里的银两,已经超过了一亿二千万两。
之前的货币贬值,已经完全稳定下来。
一枚宝钞,相当于一千枚铜钱。
没有多,也没有少。
百姓们也很乐意使用宝钞,而士绅和地主们,本来就对宝钞抱有怀疑。
不过,现在整个大明的市面上,都是流通宝钞的,没办法拒绝。
手里的钱又不能拿到台面上去花,还要担心有人举报。
所以每个月,他们都会去一趟银行。
不到三个月,大明宝钞已成为市面上不可缺少的货币。
朱雄英坐在科技部基地,听着毛骧的汇报,然后一一回复。
“昨日各地钱庄收到的银两,再创新高,已达五十万两。”
“太子那边传来消息,三天后就会回京了。”
“这次,陛下把北平的燕王和泉州的湘王都召了回来。”
朱雄英闻言,这才抬起头来。
马上就是除夕了,朱元璋召回了朱棣和朱柏。
看来老朱的思路也跟上了自己。
北方,北元王庭虽然被灭了,但是北方的情况却是不容乐观。
因为草原上的游牧民族还是有的,必须要防备。
至于大海,老朱显然也注意到了。
朱柏修建船厂的事情,根本就不可能隐瞒得住,于是朱元璋就让朱柏回来了。
“你的意思是,燕王与湘王,都会回京?”
朱雄英道:“什么时候回来?”
“就大概三十那天吧。”
毛骧将自己知道的都说了一遍。
“玻璃厂的第一批货已经准备好了,锦衣卫的人让我给您送一些样品。”
说完,毛骧将一个盒子递了过来。
当箱子被打开的一瞬间,毛骧的呼吸都停止了!
一共九个水晶杯!
一条半人多高,通体赤红的龙!
毛骧虽然不是什么有钱人,但也知道,这绝对是顶级的琉璃!
对于毛骧来说,这些都是无价之宝。
可在朱雄英看来,却是稀松平常的玩意。
这不就是后世那个普普通通的杯子吗,十几块一个,还带讲价。
再往上,就是那只一米多高的玻璃龙了。
玻璃龙的内部是红色的,看起来非常逼真,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朱雄英上前一步,轻轻抚摸着那条红玻璃龙。
做工十分粗糙,谈不上精美。
不过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已经足够了。
反倒是杯子,朱雄英更看好。
因为这个年代,很少有人会把玻璃龙放在家里。
这也是为什么朱雄英做出来的模具会比较粗糙的原因。
但杯子就不一样了,玻璃杯以后可是能畅销整个大明的。
这就需要模具做的更精细些,这些杯子已经和现代的杯子没有什么区别。
朱雄英看了一眼毛骧,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嗯,你想要这杯子?”
毛骧吓了一跳,连忙说道:“这可是宝贝!属下欣赏欣赏就心满意足了,怎么敢奢望。”
“那这样就算了。”
朱雄英摇了摇头,说道:“我还想着过年的时候给你弄一套呢。”
“要要要!”毛骧立马改口。
朱雄英是个有原则的人。
玻璃龙的制作成本并不算太高,可他也只能弄了一条。
玻璃杯在未来的日子里,会风靡整个大明,让大明的士绅们,都趋之若鹜。
不过,这可是大明第一套酒杯,送给老朱没毛病!
第一件总是有纪念意义的,是不是很合理?
不过,朱雄英很快想起一件事情,转头望向毛骧。
“另外,你去玻璃厂拿一套玻璃杯,作为我爷爷的新年礼物,至于这个,给我留着。”
毛骧微微一愣。
虽然心中有无数的疑问,但毛骧还是听从了命令。
他得罪不起陛下,也得罪不起皇长孙殿下。
接下来的几天,大明朝一片寂静。
家家户户都在忙着置办年货。
对于华夏人来说,新年是最重要的一天。
朱标回到了应天城的皇宫之中。
他一回宫,就嚷嚷着要打朱雄英。
朱标总觉得事情不对经。
这半年来,他帮朱元璋视察过两次了。
空印案、郭桓案、李善长案,是第一次视察的时候发生的。
许多人都被抄家灭族,大明的官员死了三分之一以上。
第二次巡检,朱雄英又将屠刀对准了淮西诸将。
这朱标可不答应,淮西的将军们,都是大明开国之臣,他们能活到今天,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朱雄英虽然没为难他们的家人,但杀了淮西勋爵,难免给人一种老朱家杀害功臣的感觉。
在这一点上,和朱标的仁政思想是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