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重生皇太孙,祖父朱元璋 > 第98章取十二个状元,也叫状元?

第98章取十二个状元,也叫状元?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锦衣卫的人去抓人,朱雄英却并没有跟随。

    他静静地站在朱元璋的身边,后者的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

    几个月前,空印一案,杀了大量官员,现在又来了一桩。

    再这么杀下去,大明怕是连个官员都没有了!

    “雄英,你说,大明的贪官污吏,到底是怎么来的?”

    朱元璋长叹一声,语气中充满了无奈:“再这么下去,满朝文武,都要瑟瑟发抖,认为我们老朱家,就是一个嗜杀臣子的皇族。”

    “咱害怕,那些有能力的人,都不敢在大明效力了。”

    “这些贪官污吏,都该死。”朱雄英毫不犹豫道,“但是皇爷爷确实该给他们加钱了。”

    “至于效不效力,那不重要。”

    “治国靠的是文臣,但想要一统天下,还需要武将和士兵。”

    “一石招不到官员,那就十石,还招不到,那就一百石吧。”

    “你还不明白,雄英。”朱元璋笑道:“天下大势,皆有定数。”

    “空印案一出,能办事的官员已经不多了。”

    “再这样下去,恐怕地方上没人能用了。”

    “这些官员既然堕落了,没必要放过他们。”朱雄英有不同的见解,“我只威胁了郭桓三句,他就把所有的事情都说了出来。”

    “放在乱世之中,指不定他那就是卖国贼了。”

    “皇爷爷,丢了官心不要紧,能得民心才是最重要的。”

    “更何况,我们还有科举!”

    “大明也该举行科举考试了!”

    想当官的不多了?

    行,如果你们不愿意,那就下去吧,把位置留给想上的人。

    没人想当官,那就让朝廷加俸禄。

    总会有人站出来的。

    华夏封建社会几千年,无数人挤破了脑袋想要当官,从此建功立业。

    杀几个贪官污吏,是给后人警醒用的。

    就科举而言,洪武时期的确存在过科举。

    不过,洪武年间,科举考试一直是断断续续的。

    自洪武三年至洪武五年连续举办三次科举。

    不过,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过科举了。

    一晃就到了洪武十五年。

    朱元璋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距离上次的科场考试,已经过去了十几年。

    如果实在没人愿意做官的话,科举也不是不可以。

    最起码,想当官的人,也能混个一官半职。

    不过很快,朱元璋就反应过来了:

    “科举是好事,但是,大明十年来,都没有举行过科举。”

    很显然,朱元璋对科举并不热衷。

    “皇爷爷什么好担心的?”

    朱雄英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疑惑。

    朱元璋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

    科举好坏,一看便知。

    没必要纠结。

    又是胡惟庸案,又是空印案,又是几个月后的郭桓案。

    大明不知道死了多少官员。

    这样下去,朝廷的命令根本没人执行。

    人少了,就算给他们更多的钱,他们也不会尽心尽力的。

    “科举虽然好,但也不是没有坏处的。”

    朱元璋长叹一声,说:“最近一次科举,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

    “那次的科举结果,南北方的实力,完全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

    “洪武五年举进士,全是江南进士,北方一人也没有。”

    “如此下去,将会出现南重北轻的情况。”

    这的确是原因之一。

    老朱统一了大明之后,北元便被逼到北方草原。

    此时的大明境内,还有很多其他的势力,并没有完全统一。

    大明的头十多年,一直处于战争状态。

    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科举考试都是南方人参加的原因,其中浙赣、闽等地的读书人占了大多数。

    别的地方没有几个文人。

    这不是老朱想要的。

    所以,他决定废除科举制度,用举荐的方式来选拔人才。

    “其实也不难。”

    朱雄英微微一笑,道:“在大明,一共有十二布政司,各自进行科举考试。”

    “按布政司举行的科举考试,每个布政司,都是以第一名为状元。”

    “十二名状元,这还不够用吗?”

    “为什么要十二个状元?”老朱也是个倔脾气。

    第一名,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十二个人同名次,还叫什么状元?

    “那就叫布政使状元吧。”

    朱雄英道:“比如从北平来的,就叫做北平布政司状元。”

    “其他地方也是一样,各自选举便可。”

    “至于整个大明第一名,又有什么关系呢?”

    “只要他是布政司状元,爷爷从中自己挑选喜欢的就好了。”

    按照布政司前来参加科举,这一招让老朱眼前一亮。

    在这个时候,大明朝死了无数官员。

    这种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分布政司举行科举考试,是最好的办法。

    朱元璋点点头,低声道:“这件事容我再想想,再征求一下群臣的意见。”

    闻言,朱雄英顿时不高兴了。

    老朱一向是个果决之人,怎地今日却是如此的犹豫不决!

    “好吧,爷爷不开展科举也没事。”

    朱雄英笑道:“我打算在大明各地,开设科技部的讲堂。”

    “从大明各地招收优秀的学子,由科技部资助培养。”

    朱元璋一听,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咱连科举都还没开始呢,你就开始在全国各地开学堂了。

    这简直就是在打我老朱的脸!

    “雄英,不要太着急了。”

    朱元璋摇摇头,说道:“如果是有钱人的弟子也就算了,可如果只收取穷人家的孩子,那些富家子弟恐怕要闹翻天啊……”

    朱雄英不以为意地笑了笑。

    在他这个皇长孙眼中,所谓贵族阶级就是谢特!

    他从不把这些土豪士绅放在眼中。

    不过是一群暴发户无赖而已。

    再说了,如今的老朱还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

    后者一直以为,大明是建立在百姓的基础上的。

    不过,大明的安定,还得看士绅们的支持。

    然而,老朱并不知道,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各种问题都会随之而来!

    “不过是一群平民而已。”朱雄英大手一挥,道,“他们敢闹事,我自会处理好。”

    “我的课堂,只收天赋异禀之人,无论贫富。”

    听得这话,朱元璋这才放下心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