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国库券
次日一早。
季云溪拖着行李箱背着行李包和帆布包去汽车站坐车。
作为后世的普通人家孩子,她再一次感受到了这个年代长途远行的痛苦!
首先,早早就到的她第一时间没有意识到很快被这个时代的交通再次血虐!
她把拉杆箱放好在汽车下面的放行李的区域后,准备排队上车时就被一群提着各种蛇皮袋的大爷大妈们挤出了上车队伍。
好不容易挤上了车,发现座次都不会那么硬性要求,自己买票的位置已经被一个抽土烟的大爷给占了。
甚至有些人自己占了位置还要帮还没到的同伴占。
季云溪绝望又无奈,还好勉强找到一个空位坐下。
再接下来,让她再次惊讶的事情出现了。
汽车在汽车站的时候还正常,出了后,在出城的时候上那几个超载的用小板凳坐在过道中间。
再后来,经过各个乡镇时,大巴车已经变成了挥手就停的“公交车”。
“呼……”季云溪绝望的吐了口气。
她算是明白为什么这个时代的汽车总是晚点。
不止是路不好,司机外快也是其中之一。
在坑坑洼洼的道路各种颠簸了差不多三小时,终于到达易县了。
而季云溪也已经骨头散架了……
颤抖着身子下了车,绝望的季云溪看到刚刚超载在车上站了大半小时的白发大爷神采奕奕,瞬间感觉自己抱怨都太矫情了。
她活动了一下筋骨,拉着行李继续走上买票再坐车的遥远道路。
在易县的汽车站又排队半小时后,终于轮到她了。
“你好,我要一张去文山村的票。”
“去文山村每天只有一辆,刚刚已经走了。”售票员道。
季云溪问道:“那请问有经过文山村的吗?”
“有到红溪镇的你要吗?”售票员问道。
红溪镇,挨着文山村。
虽然挨着,但温省多山,道路不平整,挨再近也不像海城城里到新平村那样的距离。
所以,到了后还得找交通工具,
问题来了:两个小地方之间没有汽车和公交车,更没有多少人买得起的摩托车。
她若是到了红溪镇,要找个黑车都难。
季云溪绝望了……这个年代出行怎么就这么难!!
“要不要?不要就让一下位置,后面的人还要买票。”售票员冷冰冰地催促。
季云溪犹犹豫豫还没决定,后面的大姐就直接推开她让售票员帮她买票。
绝望……
季云溪再次感受到绝望!
她等大姐买完后才再次占据窗口:“您好,我想提前买明天到文山村的票。”
售票员道:“明天中午十一点零五。”
“好的。”
……
一个小时后。
季云溪再次找了汽车站的一家宾馆。
她浑身无力地躺在卫生比昨天的宾馆还差的床上。
反正经历这一次后,她再也不想回原主的老家了。
除非以后坐飞机!
季云溪被交通折磨的就这样缓了好几个小时才再次“灵魂归位”。
休息好了后,她也有了新的事儿要干。
今儿意外没回到村里,那她就先把心心念念好几个月的重要任务完成:把三万块换成易县这边的国库券。
原本她是决定年后回海城再买。
这趟下来,她可能回去时再贵要要坐飞机了,就不会兜兜转转这么多地方。计划的国库券就直接买来存着。
……
这个时代暴富的机遇可是可遇不可求的。
简单来说就是国库券一直以来都不受待见,很多人甚至宁愿低于券上单的价很多卖掉。
后来在88年国家开放国库券交易,允许国内国库券转让后,国库券就开始涨价了。
甚至夸张到百元的国库券上午买成一百零五,下午就涨到了一百一。
这这一交易都是在沿海的交易市场,落后的地去可没有机会蹭上这趟发财之路。
季云溪以前就看过新闻,有人从落后地去买低于市场价的,去沿海的交易市场卖,一倒手就赚了个几十万。
如今,手握三万的季云溪不贪多,能赚一点是一点!
此时,她起床洗漱完毕,存折,小刀,涂文标帮忙弄到的乙醚,从人贩子身上搜刮的迷药等等……
三万巨款,万一遇到什么不长眼的小混混呢!
一切准备充足后,她先是去取了钱。
拥挤的银行里,周围基本都是存取个几十百来块,季云溪一口气取三万不止是柜台,就连周围的人都被惊住了。
“同志,你确定取这么多?”银行柜台小姐姐不敢相信地问道。
“对,我有急用。”季云溪道。
柜台再三确认后还是给取了,并提醒道:“数额巨大,您取钱后小心保管。”
季云溪道谢后,小心地装好钱赶紧去买国库券了。
……
“你好,请问现在国库券一百面值的多少价格,买的多能便宜吗?”到了交易所后 ,季云溪十分激动地问。
工作人员道:“现在九十五,你要买多少?”
“我要是买三万能再优惠一点吗?”季云溪问道。
“三万?这么多?”工作人员惊讶,“小姑娘,你没给我开玩笑吧?”
季云溪把自己的帆布包往柜台一放,微微打开给对方看:“我刚取的钱,还热乎呢!”
“这个价格我定不了,我得问一下领导。”工作人员道。
就在这时,季云溪背后响起了汽车的引擎声,然后是越来越近的脚步声。
“你好,请问你们这里还有多少国库券?”
这声音异常的熟悉。
季云溪转头看去,整个人很崩溃,果然是裴子显。
裴子显对视上季云溪先是震惊,而后又是止不住的怒气。
“这位同志,你也要买?你要买多少?”工作人员询问。
这国库券以前是狗都嫌弃的东西,今儿怎么来买的人这么多?!
裴子显道:“你们这是什么价?要是价格合适,有多少我要多少。”
“现在价格是九十五……”工作人员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具体大量收购的价格,我得跟领导商量。”
毕竟是坐汽车来的,说“有多少要多少”似乎也很有底气的样子。
一个两个都是大客户啊。
此时,深知一些门道的工作人员觉得上头一定有什么大动作,不然不会有人这么大手笔。
想着,他觉得接待了大客户后,自己是不是要屯一点看看是否能发财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