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朱允熥,带着朱棣造反 > 第604章琴声不绝,叛军全线溃退

第604章琴声不绝,叛军全线溃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景川侯曹震率领大军,没留给叛军过多思考的时间。

    几千骑兵列阵平原,仿若在九边荒原上。

    以全体冲锋架势,发起最后的冲刺。

    马蹄轰鸣,如雷贯耳。

    曹震,一身重铠,手执特制加长枪,腰间还别着两枚拳头大小的铜锤,威风凛凛。

    “冲锋!”

    一声令下,大军宛如乌云蔽日,山崩地裂,直捣南城叛军。

    与此同时,东城外,朱允熥已带领着虽减员但仍英勇的骑兵队火速赶来。

    瞥见南面官军已如潮水般冲击敌阵,朱允熥的目光迅速扫过整个战场。

    “是哪里人马?”

    紧跟其后的朱尚炳审视着冲锋的官军,答道。

    “应该是景川侯曹震亲至,放眼军中,那杆独一无二的长枪无人能及。”

    话音未落,朱尚炳已是一身向前,紧贴马背,手劲倍增,牢牢攥住长枪柄。

    既然景川侯领兵而至,这边自然也该挥师冲锋了。

    此时,南门外的叛军正忙着车轮战的换防,整个叛军阵列一片混乱,正是进攻的黄金时机。

    朱允熥轻声一笑,回首顾盼,朱尚炳,郭文栋,冯海,周豪等众将。

    “众位将军。”

    “随孤冲锋陷阵。”

    日已过午,搏杀已持续了大半天之久。

    城墙之外,汤辉麾下5600多冲出城的羽林右卫军,现只剩4000左右。

    个个疲惫不堪,汗水如泉涌,持械之手不住颤抖,虎口处麻木感阵阵。

    羽林右卫的战马也喘着粗气,即便是西城外炮火纷飞,那沉重的鼻息仍清晰可闻。

    战士们伸手轻抚马颈,触手滚烫,那是连续冲锋之下,热血沸腾的证明。

    平日里视马如命的羽林右卫战士们,此刻无暇心疼这些并肩作战的伙伴。

    击溃西门外的叛军,才是当务之急。

    他们的枪已几乎举不起,但城外的叛军同样苦不堪言。

    历经羽林右卫的数番冲击,城外叛军的阵形早已支离破碎。

    既要防备羽林右卫再次突击,又得警惕城墙上的炮火。

    双方皆已至极限,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能赢得最终的胜利,品尝胜果的甘甜。

    至于开封西城墙的城门楼下,大明布政使司左布政使戴星海,自拨动琴弦起便未曾停歇。

    十指通红,额间汗珠滚落如豆。

    他身边城楼的窗棂,早被叛军炮火轰成碎片,城墙上守军损失惨重。

    若非汤辉率部频繁出城冲击叛军,开封城或许早已陷落。

    布政司的衙役不时回首,望着那几近断裂的琴弦,眼神中满是对戴星海的忧虑。

    他们担心,布政使虽未被叛军所伤,却可能因琴而损双掌。

    但这效果绝佳。

    只要戴星海琴声不断,只要城上守军能听见左布政使的琴音,哪怕城墙下叛军攻势更猛,也无人胆怯退缩。

    而城楼下,那群谋反的士兵,在羽林卫如潮水般的冲锋和城垣上号角的震响中,心中难安,神经紧绷似弓弦。

    “冲锋。”

    旷野上,禁卫军稍作喘息,队伍重整,兵刃新换。

    不待号令,众人口中爆发出同一声吼叫。

    “冲锋!”

    汤辉挺枪立马,枪尖微颤,敌人溅上的血滴如骤雨般洒落地面。

    “大明万岁。”

    一声初起,即刻引来山呼海啸。

    “大明万岁。”

    “大明万岁。”

    ……

    4000铁骑,却有万马奔腾之势,震撼中原。

    让叛军在明军铁蹄下再无反抗之地。

    与此同时。

    自南城方向,数千残兵西逃,身后数千铁骑如影随形,不断追猎着叛军。

    朱允熥已率部与景川侯曹震于南城会师。

    两军合流,正疲于轮战的南城叛军,瞬间崩溃仅在眨眼之间。

    西逃的叛军,正面遭遇汤辉率领再次冲锋的禁卫铁骑,

    一时之间,仿佛两股洪流,合力冲击叛军的西防线。

    东南方,朱允熥与景川侯曹震等,率大军紧跟其后,如锋利钢刀,深深切入西城叛军阵中。

    城墙之上。

    嗡!

    那把源自西汉的古琴,弦断音绝。

    年轻布政使的手指,因过度用力而破裂出血,血滴落在琴上,如同冬梅绽放。

    但见他热泪纵横,拍琴大笑,

    “河南安定矣。”

    戴星海泪光闪烁,嘶吼而出,胸中郁结一扫而空,声音豪迈激昂,回响于开封古城之上。

    晨曦初现,红日跃出地平,天际渐亮。

    古老的开封城,历朝古都,繁华通衢,此刻却沉寂如死。

    城外远端,几道黑烟几日未散,仿佛在述说着乱世余音,贼寇逃亡的无望之路。

    城门下,几位府县衙役蜷缩于棚内,裹紧身上的棉衣,清早的寒气依旧刺骨。

    即便此刻皇上亲临,他们也是懒得挪动分毫。

    如果不是外面军队还在忙着清理反抗的余党,这群人早就该回家了,围着妻儿邻里,夸耀他们在守城战斗中的英勇表现,讲讲自己如何临危不惧。

    那可是太孙亲口表扬过的。

    大明功劳本上,会有他们的一席之地。

    城里街道安静得能听见针掉,就连那些平时起得比鸡早的勤快人,这会儿也宁愿窝在家里,搂着媳妇躺在床上,睁着眼数着安宁日子又溜走了多少。

    王府别院。

    “凉国公已经扫平河南道残余势力,请求进城,并求见太孙,不知太孙意下如何?”

    手缠白布的戴星海,坐在案桌后,拿起一份奏折,笔悬半空,因那绑着的手指显得有些滑稽。

    燕世子在一旁埋头疾书,案上是一份份关于河南道改革,设立税务分支机构的奏章,墨迹未干,规划已然成形。

    朱允熥捧着一碗白粥,配着张烙饼,慢悠悠地咀嚼着,仿佛这样朴素的早餐,就是人间至味。

    咕嘟嘟。

    一口粥一口饼,暖胃又暖心。

    朱允熥抬眼。

    “回禀,开封城内百姓已安然无恙,朝廷体恤民情,禁止兵马擅自进入城内,以免惊扰百姓。各路兵马需退至城外30里处驻扎,静候朝廷进一步指示。”

    “凉国公平乱有功,赐宴犒赏,其军功则由相关部门审核评定。”

    戴星海垂目,眼帘微颤。

    太孙虽赞凉国公辛劳,却未言军功,话里有话。

    但他仍旧将太孙之意转达于凉国公的奏报之中,静候官府传递。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