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近代第一所女学堂,独立则天下皆宽,时刻警惕敏感
在抗战女性事迹的感染下,许多男子对女子“柔弱”的观念彻底改观。
那些曾经认为女子只是在家相夫教子的男人们,如今满是羞愧与敬佩。
他们看到了女子蕴藏的巨大力量,那是一种能在国难面前撑起一片天的力量。
古代的百姓们,无论是未出阁的姑娘还是已为人妇的妇女,都被这些抗战女性深深触动。
姑娘们眼中闪烁着向往的光芒,她们不再满足于传统观念中对女性的束缚,心中燃起了为家国贡献力量的火焰。
妇女们坐在庭院中,一边做着活计,一边谈论着。
“谁说咱们只能围着灶台转?那些抗战的姐妹给咱们做出了样子。”李婶眼中闪着光。
她们不再甘心被封建礼教这吃人的枷锁禁锢,一种打破束缚的渴望如萌芽在心底呼之欲出。
每一个关于抗战女性的故事都像春雨,滋润着萌芽让它茁壮成长。
在此刻,妇女们也感受到了自身价值的升华,“妇女也能顶半边天”这句话如同春雷般在她们心中炸响。
……
明朝。
精致却又压抑的闺阁之中,月娘本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
她像一只被金丝笼困住的鸟儿,每日对着雕花的窗棂做着女红,每日默默忍受缠足之苦。
天幕的话语如同一记记重锤,敲打着月娘的心。
她看着自己正在被缠裹的脚,眼中第一次有了愤怒的火焰。
那是对这种残害女性身体陋习的愤怒,更是对不公命运的反抗……
原本深埋在心中的自我觉醒意识,如破土而出的萌芽,迅速生长。
月娘决定反抗。
当她向家人说出不想再缠足的想法时,家人震惊了。
母亲泪流满面,认为她违背了祖宗之法,父亲则大发雷霆,斥责她不知廉耻。
月娘知道,仅靠言语无法改变家人的想法。
所以,她选择不听。
虽然不轻松,但总有人会走下去。
而这一幕发生在无数个位面瞬间,无论是南宋还是元明,裹脚不应该束缚女性自由的双脚。
女性思想的觉醒也在这一刻彻底爆发。
“——系统能量90。”
[我反对裹足,反对川儿,我那时并不懂得什么男女平等,只知道同样是人,妈妈早上替我裹脚,我可以晚上在被窝里解开,我哭闹着要上小学时便把所有的裹脚布一寸寸的撕掉了。那是我与封建社会作战的第一声。]
这段文字摘自作家谢冰莹的《女兵日记》。
智男而愚妇,是中国妇女在封建社会长期受到的传统愚昧教育,上学堂更是妄想。
她生于晚清,拒绝缠足,家人不让她读书,她愤而服鸦片自杀,幸而得生又伺机逃走,终进女学堂。
她是无锡17岁女子杨晴瑛,当时这样的女子并不是少数。
1897年,她们在晚清封建专制的重重压迫下,成立了中国近代由第一个女性组织的团体,中国女学会。
她们倡导男女平等、女性平权,为妇女解放摇旗呐喊。
次年,该会创办了中国第一所自办女学堂。
中国女学会书塾。
一年后,学生从最初的20余人增至70余名,该会还出版了中国第一份以妇女为对象的刊物。
《女学报》
主笔30余人全由妇女担任,她们发表了很多抨击男尊女卑、反对缠足、提倡女学、女性参政、婚姻自由的文章。尽可能地促进当时的女性将解放。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彰显女性的重要,主笔之名全都刊登在报头左侧显著位置上,这充分展现了新女性追求独立人格的态度。
女学会创办者中她捐出家产,创办浏阳第一所女校,给学生传递自强自立新观念的同时,也教给穷苦女孩子求生的本领。
她是李闰。
集中办学的同时还兴办孤儿慈善,《女学报》主笔中有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女报人,她不缠足、不穿耳。
她是康同薇。
她不仅国文功底深厚还精通英日双语,10多岁就帮助父亲康有为翻译大量日文资料。
戊戌变法前,女子大多身居闺阁,而她却抛头露面去《知新报》主笔,发布《女学利弊说》等男女平权文章。
可想而知,康同薇在当时要顶住多少的舆论压力。
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女学会、女学堂、《女学报》被迫终止。
但在这之后,仍有不少争取女学堂的合法化。
直到1907年3月,清延只能顺应局势、发布章程。
从此,正规教育系统中有了女学堂的一席之地。
1939年7月20日,中国女子大在延安举行开学典礼,教员发表讲话:“全国妇女起来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胜利之时。”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而这句话无论适应用于任何时候。
永远不要被糖衣炮弹打倒。
不管是革命还是
真正的女权应该是坚强、勇敢、自由、劳动、自强自立。
女性要成为自己人生的决策者,独立则天下皆宽。
请时刻保持警惕,时刻保持敏感。
有些搞事情的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挑起舆论上的敌对情绪,破坏团结。
这跟种族议题,阶级焦虑论是一个性质。
如果是底子差一点的国家可能就解体了。
苏联:你直接报我身份证得了呗。
“”
幸好,我们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思想还是统一的。
煽动民族对立,性别对立,城乡对立,以掩盖阶级对立。
试图破坏民族一家亲,先富带动后富,共同实现社会主义的统一战线。
因为我党定义当下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矛盾。重点在于对外做大总量,对内做好转移支付。
民族、地区、性别问题这些确实存在,但不是根本主要矛盾,而是次要矛盾,或主要矛盾带来的一系列表面现象。
所以,过于强调,过犹不及。
比如在西安变前,我们是认为和倭国侵略者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希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统一抗倭。
而某些组织则是坚持先安内,再攘外。
后者显然是根本上的错误,其危害是巨大的。
方向错了,越努力,损失反而越大
除了上述政治目的,客观上造成了或可能造成其它危害。
这里作者就不过多赘述了。
就事论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要被某些搞事的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利己主义当枪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