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相见
帝王闻言大喜,念及皇子皆以长成,特封二皇子薛璟渝为梁王,封地“凉州”。
四皇子薛璟澜封“汾阳郡王”,在京中开衙建府,五皇子薛璟泽封慎郡王,仍随其母妃住在宫里。
如今二皇子虽做了王爷,却是连带余下兄弟一一受封,难免令人唏嘘二皇子出身过低,不得皇帝青眼。
但他自己却似未闻,除办差之外大多留在府中陪伴侧妃,愈发映衬出“恩爱”的名声。
老太太的寿辰在即,孟幼卿与宋氏便一心着手办起寿宴。
因着老太太今岁是整寿,加之府中有定亲的喜事,宋氏便商量着寿宴办的热闹些,除了二房与几位族中亲老,另外给与平南伯府相熟的人家送去了拜帖。
今岁尤宝珠嫁做新妇,与镇北侯世子方君祁同行庆贺,乐安侯府、承恩侯府奉礼不说,连崔氏也携礼登门。
席面是孟幼卿亲自盯着大厨房做的,男女宾客用四扇黄花梨木苏绣富贵莲屏风隔开;
孟偃与孟常行在外陪伴外男宾客,宋氏与孟幼卿则陪着老太太与女眷在宁辉堂用膳。
此番为给老太太贺寿,孟幼蓉送了一副亲手所写的“万寿图”,惹得席间贵妇纷纷颔首称赞。
尤宝珠的眸光在孟幼蓉清丽的面容上盘旋半晌,凑近孟幼卿耳畔,低声道,
“我这些时日吃了许多人家的席面,有不少人家知道我与你走得近,侧面打听你这妹妹如今定没定亲事。”
孟幼蓉如今将二房的生意打理得风生水起,孟仠不靠谱,人人知道是这位孟二姑娘能力出众,
若是娶了她,那些铺子生意也会被带进夫家,自是一笔好生意。
“幼蓉还未出阁呢,”孟幼卿不动声色地替她添汤,“况且她志不在此。”
“我也是这么说,只是许多人不大信。”
尤宝珠不以为意地道,“我听说她母亲犯了错被送去家庙,父亲与兄长又是那样的,我说句不中听的,未必有好相与的人家与她相看,只怕都是为了她的钱。”
话虽不好听,却不是作假。孟幼卿唇角微翘,“你嫁人后如何”
尤宝珠的面颊便浮出一抹羞涩,“他倒挺好的。我们说好了,等母亲过完寿辰后便回北疆,没人管得住我们。”
她眼底是掩饰不住的欢喜之意,孟幼卿心下感慨,也替她欢喜,“看来世子待你极好。”
她前世嫁过去没多久便传来镇北侯与世子战死沙场的噩耗,自然没与方君祁打过什么交道。
只知是正派之人,如今看尤宝珠的笑容不似作假,她便也放下心来。
“你性子率真,世子又是行军之人,都不喜欢拘束。也许去北疆对你极好。”
二人正说笑间,长歌悄声凑到她耳畔低语,“二门上有个粗使婆子吃醉了酒胡闹,绣雪他们没拦住,直嚷着要去前头吵宾客。”
孟幼卿眸色一冷,朝孟幼蓉使了个眼色,亲自去查。
还没走到二门就听婆子在前头叫嚷,句句难以入耳,“什么腌臜寿宴,连身边的人都收不住,倒反天罡”
那婆子力气极大,绣雪绣夏两人没压住她一个,一旁的小厮拼命捂她的嘴,仍是放出几句妄言。
孟幼卿沉下脸来,“找两个人从角门给她拖出去,醒醒酒,别在此处丢人现眼。”
绣雪有些不忍,“可她与张妈妈都是老太太的陪嫁”
孟幼卿不怒反笑。
宋氏一向善待老太太的陪嫁下人,无论犯了什么错都先问过老太太方才处置,更不会在今儿这节骨眼儿上派这般老弱妇人看二门。
二门自正堂延伸至后花园,来往宾客众多,只怕许多人都听到方才那些污言秽语,
自称是老太太的陪嫁,却在老太太寿宴之上犯浑,当真是“忠仆”。
“难怪在此处嚷嚷方才那些话,原是与祖母有气性。”
孟幼卿淡淡开口,“如此便更不该留了,免得日后成日里要挟主子,这府里倒成她们说得算了。”
绣雪绣夏稍显为难,流赋忙喊着小厮去叫她弟弟,一同将人拉下去,才算是安宁。
长歌道,“二房老爷今日回府后未曾踏进后院,蓉姑娘也是一直待在宁辉堂里,也不见与谁说话。这"
孟幼卿冷着脸,“也未必就是二房,家里的刁奴早该整治了。母亲心软,我可不是。派两个人将此事仔细说给众人听,若谁还有异动,绝不轻饶。”
长歌流赋忙应,便要从长廊再穿回宁辉堂。
但见尤珈禾自对面缓步过来,孟幼卿又立住脚步,福身执礼,“尤大人。”
尤珈禾的语意温如一泓春水,眉眼温和,“好巧。”
如今孟常寻与他是同僚,今日寿宴他自然也来捧场。
这会儿身上带着股若有似无的酒气,略带歉意地笑道,“在下不胜酒力,与常寻兄告了席,到后花园走走。”
孟幼卿不动声色地退后半步,与他避开些距离,“那我叫小厮跟着尤大人,也好为大人备茶递水。”
尤珈禾忙摆手,“不必如此麻烦。听闻孟姑娘如今与段大人定了亲事,尤某还未曾向姑娘道喜。”
“是。”孟幼卿笑意里便带了些许疏离,“大人亦是人中龙凤,日后必定前途无量。听闻京中不少贵女倾慕大人,连三公主都对大人颇有青眼。
“想来大人日后的姻缘必定也是极好的女子。“
尤珈禾苦笑,“孟姑娘何必取笑尤某。”
“哪敢如此,大人说笑了。”孟幼卿稍稍福身,“祖母身边离不开人,我还需回内院照拂女客,请大人恕幼卿失陪。流赋,你叫旺儿好生陪着尤大人。”
尤珈禾的笑意里哀伤更显,“也好。”
他稍稍侧身,也只俯首看她目不斜视地避开自己,渐行渐远,只留下一股若有似无的苏和香气,犹存鼻息。
孟幼卿穿过假山,忽地立住脚步,回身往墙外看去。
但墙头上空无一人,她遥遥望去,也只看到墙外的那株杏花随风摇摇而动,墙头青瓦上浮了一层红芳残瓣,淡香盈盈扑鼻。
孟幼卿眉眼弯弯,“大人既来了,又何必做梁上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