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谭峥泓
桑景云吃过午饭, 就坐在堂屋门口,继续写《双面魔君》。
她全神贯注工作一个小时,大约写了一千字。
放下笔, 桑景云开始在院子里遛弯, 顺便活动手指。
桑景丽瞧见,跑到桑景云身后,跟着桑景云绕圈。
桑景云转头看她,她就朝着桑景云甜甜地笑。
桑景丽是个过于听话的孩子,家里人让她不要在桑景云写小说的时候打扰桑景云,她就只在桑景云起身走动时, 跑到桑景云身边。
这样乖巧安静的小姑娘, 总是讨人喜欢的, 桑景云每天都会给她一块糖吃。
再多就没有了,小孩子糖吃多了,对牙和身体没好处。
桑景云牵起桑景丽的手,在院子里走了两圈。
小姑娘很可爱, 但她自己没养过孩子,不会哄孩子,也就不知道该如何与这个孩子相处。
正这么想着,桑景云突然看到院子里,被桑钱氏分类收集起来的公鸡的羽毛。
这时代是没有垃圾的,鸡毛也能卖钱。
隔段时间,就会有人喊着“鸡毛换糖”,挨家挨户来换鸡毛。
桑景云问桑景丽:“阿丽, 想不想要毽子?”
桑景丽不明所以。
这时候也是有毽子的, 桑景云这身体的原主小时候就玩过, 但桑景丽没玩过。
她一开始人小腿短玩不了, 后来则是家里乱糟糟的,没人陪她玩。
桑景云看向桑学文:“爹,你给阿丽做个毽子吧,再把我昨天带回来的连环画给她讲一讲。”
桑学文点了点头,去跟桑钱氏要铜钱。
如今的毽子,都是将两到三个铜钱叠在一起,往中间的小孔里塞鸡毛,塞紧实后,用布包裹铜钱,就是一个毽子了。
她没时间做,但桑学文有时间。
原本的桑学文,还很会踢毽子。
让桑学文去做毽子之后,桑景云又去找陆盈:“娘,你以后带着阿丽,多出去走走吧,她整日待在家里,无人陪她玩,挺无聊的。”
桑景云一直都觉得桑景丽整日待在家里不太好,小姑娘在家没有玩伴,桑学文还时不时犯病,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但桑钱氏要看着桑学文,她跟桑景英又有各自的事情要做,没时间带桑景丽出去玩。
能指望的,只有陆盈。
陆盈不解:“不都是这样的?”
桑景云微微一愣,目光落在陆盈的脚上。
陆家家教很严,陆盈从小就裹脚,年少时很少出门。
一直到婚后,她才有机会跟着桑学文出门逛街。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样,陆盈不擅长跟外人打交道,她还是一个非常安静的人,喜欢在角落里待着,没什么存在感。
桑景丽随了她,同样安静。
桑景云道:“娘,我在书上看到,小孩子要多走动,身体才好。你看,两个弟弟总在外面跑,是不是身体就好?我跟阿丽跑动少,身体就没那么好。”
桑景丽跟原主一样,身体一般,时不时生病。
陆盈道:“那我带她在院子里多走走。”
“娘,你带她去外面交几个朋友吧,咱家的院子太小了,也没人陪她玩。”桑景云道。
他们家附近,是住着一些农户的,可以让桑景丽跟农户的孩子玩。
陆盈没答应,满脸踌躇。
桑景云知道陆盈是心中胆怯,不敢带着桑景丽,主动去找人玩。
她给陆盈出主意:“娘,到时让爹多做几个毽子,你带着阿丽去附近踢毽子就行,若有孩子来找阿丽玩,你再给她们分点瓜子花生。”
让陆盈带着桑景丽主动去找人玩确实强人所难,但可以等那些孩子自己来找桑景丽玩。
只要桑景丽能有几样好玩的玩具就行。
有陆盈在旁边看着,那些孩子也不会去欺负桑景丽。
陆盈答应下来。
桑景云还要写书,很快便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继续写起来。
桑学文以前是个沉迷玩乐的纨绔,还会自制玩具,做毽子对他来说不算难,他花一下午的时间做了两个毽子,陆盈还用碎布将之装饰了一下。
桑景云对这样的无聊的运动不感兴趣,试了一下就不再踢。
桑景丽却不同,她大概是平日里能玩的东西太少,对这两个毽子分外喜爱。
意识到桑景丽缺玩具,桑景云第二天去县城后,就在一家卖竹制品的店里,给桑景丽买了一个小竹椅,一些竹子做的哨子,还有一个竹蜻蜓。
桑钱氏见桑景云花钱,什么都没有说。
家里前面三个孩子,是不缺玩具的,他们小时候,还有下人带着玩儿。
桑景丽这大半年,却连院子都没出去过几次,着实可怜。
桑景云买完东西,照旧去了洪兴纸号。
洪掌柜看到桑景云,一副很高兴的样子:“阿云,快来看报纸!”
桑景云闻言,立刻问:“洪爷爷,我的书刊登出来了?”
洪掌柜道:“没有,《新小说报》上还是没有《双面魔君》,是《上海日报》,上面写到了南城书局出的《西游记》连环画。”
原来如此!
桑景云来到洪掌柜身边看报纸,果然在《上海日报》上看到了相关报道。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大好事儿,桑景云心情极好:“洪爷爷,这报纸要一定要给阿玥看看,再收藏起来。”
“那是必然的,”洪掌柜笑道,“你们弄的这连环画很好,我也很喜欢,若有新书出来,你一定要帮我买。”
“好。”桑景云一口答应。
桑景云看到这篇报道很高兴,某些人看到之后,就不太高兴了。
《新小说报》主编黄培成,今儿个一大早,就来到编辑部。
他满脸笑容,心情极好。
就在昨日,他又收到了云景送来的稿件,如今他手上,已经有七万多字《双面魔君》的稿件,完全可以开始连载。
最要紧的是,他让人去制作刻了标点的铅字,如今已经做好。
明日的《新小说报》上,就会出现这部小说!
《新小说报》连载的其他小说,黄培成并不打算用标点,毕竟有些人,可能会不适应。
他甚至不打算用《双面魔君》,替换掉原本正在连载的小说。
如今很多报纸,都只有一张纸,但《新小说报》因刊登的是小说,需要的版面多,因而一直都有三张纸,卖三个铜板一份。
从明日开始,黄培成打算将《新小说报》增加到四张纸,其中一张纸,专门用来刊登《双面魔君》。
增加版面会增加报纸成本,但也能多登一些广告,并不会亏钱。
《双面魔君》是一部很好的小说,再加上他刊登这部小说时会用标点,他们《新小说报》,或许会因此声名大噪。
黄培成很有野心,他一直想办出上海销量最好的小说报。
“我们报社在其他报纸不用标点时,便使用标点,这虽然会引来争议,但也是一个巨大的卖点!总有人说我们的报纸上不得台面,结果呢?我们其实走在时代前列!”黄培成心情很好地跟手下编辑说话。
他手下的编辑纷纷赞同:“我们这也是在支持文化改革!”
“有标点的报纸,我们是独一份,一定引人注目。”
“虽然会被某些人骂,但有争议方有热度!”
……
黄培成也觉得有争议才有热度,之前《上海日报》的高汉林发文指责他们报纸上连载的一部小说,说那小说非常低俗,是教人如何去青楼的。
而这不仅没有让他们报纸的销量下降,反而让他们报纸的销量增加许多。
现在若有人骂,不见得是坏事。
最重要的是,他的报纸刊登白话小说还用标点,这是走在了《上海日报》前面,他也能压高汉林一头。
说完话,听到外面有报童叫卖报纸,黄培成立刻将人喊进来。
报童年纪不大,也就十来岁。
这报童很瘦,显然日子过得并不好,但他的手脸和打了补丁的衣服都干干净净的。
干净是对报童的基本要求——报纸不便宜,只有有钱人才买,那些有钱人,可不会买一个脏兮兮的孩子手上的报纸。
报童手上拿着一些报纸,背在身前的布袋子里,还放着许多报纸。
黄培成拿出几个铜板给他:“我买一份《申报》和一份《新闻报》。其余报纸你也给我看看,若我有想要的,便也买下。”
这报童无有不应,拿出各种报纸给黄培成看。
黄培成对别的报纸不感兴趣,挑出《上海日报》阅读。
他是不乐意花钱买《上海日报》的,资敌的事情干不得。
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上海日报》,他必须看。
“这报纸上的新闻,要么是大家都知道的,要么是过时的,别的又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实在没什么好看……”黄培成正嫌弃《上海日报》,动作突然僵住。
这报纸上,有一篇报道,是说南城书局出了个有标点的漫画,还号召大家使用标点。
黄培成看到这篇报道,险些一口血喷出去。
《上海日报》刚刚号召大家使用标点,他就在刊登小说时用上标点,像是跟着《上海日报》走。
“岂有此理!”黄培成怒道。
若是这《上海日报》的报道晚一天发,那丢脸的,便是高汉林了。
高汉林的运气,为何如此之好?
见黄培成面色有异,《新小说报》其他编辑,便都过来看报。
见到《上海日报》上的报道,他们也有点郁闷。
他们正准备一鸣惊人,结果死对头先呼吁了一番……
“先生,你要买这份报纸吗?”报童满脸希冀地问。
“这报纸不好看,我不买,我再买一份《时事报》。”黄培成又掏钱买了一份《时事报》。
他咬着牙,将《上海日报》上的报道又看了一遍,同时在心中将高汉林骂了个狗血淋头。
报童离开后,有编辑问黄培成:“我们可要按计划印刷《双面魔君》?”
黄培成道:“要!”
都做了那么多准备,他哪能不印?
他从不看《上海日报》,他们《新小说报》用标点,跟《上海日报》无关。
黄培成看《上海日报》时,上海地界,很多人同样在看《上海日报》。
法租界,一栋漂亮又宽敞的洋房里,谭峥泓正在吃早餐。
他吃的是牛肉粿条,这东西在上海没得卖,是他带来的厨子专门给他做的。
一边吃早餐,谭峥泓一边看报纸。
他父亲在来了上海后,便将销量好的报纸,全都订了一遍,每日,都会有专人将报纸送到他家。
报纸上的字密密麻麻,看得谭峥泓眼晕,他挑拣着排版清爽的报纸,看了些时事新闻,然后便翻出《上海日报》阅读。
谭峥泓的国文不太好。
他父亲谭大盛是日子过不下去,去南洋讨生活的劳工。
因为勤劳肯干,谭大盛被谭峥泓那个更早一些到南洋,开了一家铺子的姥爷看中,娶到了他的母亲。
之后,谭大盛跟他姥爷借了钱做生意,因运气好,在二十年间将生意越做越大。
现如今,谭家在南洋有好几个橡胶园,还有好几处矿场,乃是南洋富豪之一。
谭大盛一心想回来报效祖国,晚清时,就跟某些官员联系上,想回国投资开厂,后来国内局势有变,他的行程被耽搁,也就到了今年才回国,受邀来到上海。
谭峥泓受父母影响,也一心报效祖国,为此,不惜撕掉爱德华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谭大盛见他态度坚决,也就将他带回国内。
如今谭大盛在上海办厂,他也就住在了租界。
谭峥泓对租界生活,极为不适应。
他会马来语、英语、闽南语,还会一点潮汕话,但不会说吴语。
国文的读写,对他来说也很难。
字他是认识的,要读些白话文也不成问题,但文言文,他许多都看不懂。
他的字,还七歪八扭非常丑。
这不能怪他,他自幼在英国人办的学校读书,老师讲的都是英语。
十七岁的他说英语完全没口音,但国文只有上海高年级小学生的水平。
为此,来到上海后,谭峥泓还闹过几回笑话。
现如今,谭大盛请了一位名师教导谭峥泓国文,但这并非短时间能精进的。
谭峥泓愿意看《上海日报》,是因为《上海日报》上的新闻,写得非常白话。
此外,这份报纸还会刊登诸如某小开因被欺骗感情,闹着要自杀这样的新闻,谭峥泓对这些很感兴趣。
今日,他照旧在《上海日报》上,搜索有意思的新闻。
翻阅时,他看到其中一篇报道,说南城书局,出了一部有标点的《西游记》连环画。
若有标点,国文也不至于这么难读!谭峥泓当即就想看一看这连环画。
恰好今日,他的国文老师有事不来给他上课。
谭峥泓扯了扯自己的长袍,骑着自行车出门,一路问话一路走,很快来到南城书局。
此时的人,能做的事情不多。
因而许多人在看到《上海日报》的报道后,便来南城书局,想要购买《西游记》连环画。
谭峥泓见人多,对这部连环画愈发感兴趣,但此时书局里人满为患,他隐约还听到有人说这部连环画已经售罄。
正巧看到有人喜形于色,拿着一册连环画出来,谭峥泓叫住对方,提出要用两个银角子,购买对方手上的连环画。
那人毫不犹豫,将连环画卖给谭峥泓。
谭峥泓站在原地,便翻看起来。
他并未看过《西游记》,只听人说起过,翻开这连环画,也就觉得里面的故事非常新奇。
这石猴挺有意思!
谭峥泓看书有些慢,但没过多久,便将手上的连环画看完。
正巧此时书局内的人,因书已售完纷纷离开,他便挤了进去:“我想买这书后面的内容,要如何买?”
费中绪听到声音看过去,就看到一个比自己高了大半个头,相貌英俊的少年。
这少年穿着跟他一样的熟罗长袍,但他的长袍是亲戚给的旧衣,这少年穿的却是贴身新衣。
此外,对方的裤子是纺绸的,鞋子是缎面的,一看便知出身富贵。
费中绪笑道:“这书现下只出了一册,但若是有需要,可花钱预订后续连环画,若愿意出跑腿费,我们南城书局还可送货上门。”
见谭峥泓听不太懂吴语,费中绪还连比带划了一番。
弄清楚费中绪的意思后,谭峥泓摸出两个银元做定金,让南城书局在新书印刷出来后,马上派人送到他家,每册都送五本。
谭峥泓父母的国语也不好,谭大盛劳工出身,虽后来苦学过,国语水平也就跟谭峥泓差不多,他母亲更是许多字不认识。
他觉得这书,父母也能看。
他还有一些朋友,应该也会喜欢这书。
谭峥泓订购完,骑着自行车回家,觉得很是无聊。
上海租界能玩的东西不少,比如去年,就开了个新世界游乐场。
里面光剧场,就有十多个,表演戏曲、曲艺、话剧、歌舞、魔术等,还会放电影。
但戏曲他听不懂,话剧人家说吴语说北京话,他也听不懂,他还不喜欢歌舞,能看的就只有魔术和电影。
电影总共没几部,魔术表演也大同小异,他早已看腻。
他在南洋时,忙于读书没个空闲,还以为来了上海,也会过差不多的生活。
毕竟他父亲早已帮他安排好,让他进复旦公学读书。
奈何他国文不行,此时老师或是用吴语授课,或是用北京话授课,他还遇上听不懂这个大问题,只能先找老师学国文,改为明年入学。
谭峥泓想找些事情做,交一些朋友,但因为之前有人把他往烟馆带,他父亲便不敢让他出门社交。
南洋鸦片同样泛滥,还有专门的鸦片税,是殖民者的重要收入来源。
但有识之士,都知道这是祸害,谭大盛就对此深恶痛绝,唯恐谭峥泓被带坏。
回去的路上,谭峥泓看到有两个外国巡捕在用棍子打一个衣衫褴褛,背着两筐红薯的中年男人。
那中年男人不知自己为何挨打,抱着脑袋连连求饶,却让那巡捕愈发生气,踹了他好几脚。
他立刻上前,与那外国巡捕交谈起来,这才知道这中年男人,是迷路走到富人区,才遭到驱赶,偏他被吓破了胆子,只知道蹲在原地求饶,一直不走,也就挨了打。
这人实在冤枉!
谭峥泓拿出两个银元,给那两个外国巡捕一人一个,总算让那两个巡捕住手。
接着,他又拉着那满脸惶恐不知所措的中年男人离开这片区域。
最后,谭峥泓更是花费两个银元并三个银角子外加二十几枚铜元,连筐带菜买下中年人挑来的两大筐红薯,用自行车载回家。
这中年人只肯收一个银元,但他见对方一身的伤,就将身上剩下的钱,全都掏出来给对方。
然后,他跳上自行车,一顿猛踩逃之夭夭。
两筐红薯加起来一百多斤,被中年男人细心地绑在谭峥泓那辆自行车的后座两侧,让自行车难骑许多。
十七岁的谭峥泓力气不够大,到家时已筋疲力尽。
让下人去收拾红薯,他往沙发上一躺,便不动了。
过了许久,他才让人将《新小说报》拿给他,慢慢看起来,遇到不懂的,便用铅笔圈出。
这是他国文老师让他做的事情,等上课时,老师会帮他讲解。
《新小说报》算有意思的,但谭峥泓还是看得昏昏欲睡。
他一直以为自己是爱看小说的,曾经,有人送他一部英文版《基督山伯爵》,他就看得如痴如醉,一晚上没睡。
但这些小说,他实在看不动。
桑景云对租界种种,并不清楚。
她回到家,将买的玩具给桑景丽后,便如往常一般,写起小说来。
她如今已经有了些积蓄,但还是太少。
她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还想要属于自己的,位于租界的房子。
努力赚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