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冤家路窄
回到营中,李锦叫人找来杨彦昌,询问上午攻城时,敌军的战力和顺军自身伤亡。
杨彦昌刚到中军帐里坐下,李锦就问他:“你上午在军中组织攻城,感觉守军的战力怎么样?”
“上午攻城,阵亡的有四五百人,受伤的快一千,已经损失一半了,再打下去,我手头的人马都要崩了。城头的守军应该有两部分,有些人难对付一点,还有些敌军稍弱。上午两次登城,都是从稍弱一些的守军那里上去的。不过如果在平地厮杀,他们都不如我们顺军。”
李锦听了张能的话,回想到昨天杨彦昌说的,城头守军自称关宁军,心里分析道:一部分战力强,一部分战力弱,强的那批人应该就是关宁军了,弱一点的可能是贺珍在汉中的部下。关宁军!真是冤家路窄呀!
“贺珍手下有一两万人,吴三桂麾下被我们在延安偷袭了一下,又在盐池打了一仗,现在不会超过四千人。凭借不到两万多人,就敢借助地势阻拦我们大军,他们会不会还有后手!”
杨彦昌想了想说:“如果我是吴三桂,我就不和顺军打,调集西北各路鞑子,堵住阳平关前后山口,耗上几个月,我们就不战自溃了!”
“就怕遇到这种情况,吴三桂把我们堵在关口,鞑子再从陕西、甘肃调兵过来围堵;或者鞑子把我们堵在这里,另派重兵追击陛下。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尽快突破阳平关。让老营和俘虏一起打造工程器械,下午我再让马重僖和李友协助你,你们一起继续强攻。”李锦分析了周围的情况,对比历史上的李自成撤出西安以后,一路逃跑,清军可能把重兵都用在追击李自成了。
要趁着清军还把注意力集中在李自成身上时,带领大军走出大山,这样才有闪转腾挪的空间。要不然清军把路一堵,这七八万大军就闷死在这大山里了。
李锦想了想,又补充说:“我再让贺兰带人探探路,看看北面山里有没有绕到关内的小路,咱们双管齐下,尽快拿下阳平关!你也回去休息会儿,下午继续强攻。”
下午杨彦昌、马重僖和李友三人一起在城下组织继续攻城,李锦也让前军的所有人马,同时后阵人马做好准备,随时出动支援。
随着营中战鼓声响起,杨彦昌长刀往前一指,攻城令下,顺军将士开始抬着长梯冲锋,下午的攻城战又开始了。
还是像上午一样,顺军顶着关上守军的火炮和火铳,跑到城墙下,架上长梯后立即开始爬城。
由于调派参加攻城的顺军人数变多了,清军的炮火对顺军的杀伤要大一些,被城头佛朗机炮和虎蹲炮的石弹打中的人要比上午多一半。
李锦在后阵,看到顺军将士挤在一起冲锋,增加了不少伤亡。立即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让身边的李世威去军中传令,让杨彦昌减少攻城人马,撤下一部分人在后面准备,以减少伤亡。
李锦心想,这阳平关和延安的地形还挺像,一面临河一面靠山,大军想要攻城,只能从城墙正面攻击,军队人数再多,也不能展开,发挥不了人数优势。
关宁军也是惯于守城的军队,顺军想强攻下关宁军驻守的阳平关,恐怕也是不容易的事。
眼下只能一边攻城,一边想其他的办法,看看四周的山上有没有路能绕过去。
李锦在后阵中束手无策的时候,杨彦昌三人在前阵指挥攻城,发现城头哪处防守薄弱,就立刻调派后队的军队去攻击哪里。
只是顺军数次爬上城头,都被城头上的守军以多打少,一段时间以后,顺军非但没占到便宜,伤亡还增加了不少,气得马重僖在在马上破口大骂,抽出腰刀想要亲自上。
杨彦昌和李友又要盯着城头的动向,调派军队,又要看着马重僖,防止他冲出去加入攻城战中,一时间忙得焦头烂额。
有好几次顺军攻上城头,就因为后续调派的援军不及时,守军的援军又及时赶到,所以才功亏一篑,被敌军赶下城头。
没有其他办法,前军三将只能调整军队,继续加紧攻城。
城头的守军将领,见顺军攻击了大半天,没有一点进展,也得意忘形,对着手下将士,嘲讽顺军。同时守军也更加起劲,将礌石金汁都倾倒在爬梯的顺军头上,还有几架飞梯都被浇上火油,连同飞梯上的顺军,都被守军点燃,飞梯被烧毁,被点燃衣甲的顺军,来不及脱掉衣甲,只能在火中哀嚎,等待被慢慢的烧死。
李锦远远的看见被守军杀死,被火油烧死的顺军,虽然他们的哀嚎声被战场上的喊杀声、火炮声掩盖,但是李锦还是能想象他们遭受到的苦难。
李锦不忍心看到自己的麾下被活活烧死,但是又不能下令停止攻城,如果不攻城,双方僵持在阳平关,最后一定会使整个西路顺军陷入绝地。
就这样打了快一天,除了给守军造成远少于顺军的伤亡,什么收获也没有,李锦的心里有些急了。但是李锦也没有办法,加派军队的方法已经试过了,除了增加伤亡,用处不大。
李锦没办法攻下关口,又不想看着自己麾下的将士被残忍的杀死,只能把攻城战场交给麾下众将,他自己则回到大营,监督制造攻城器械,安抚顿兵城下的顺军将士。
刚进入辕门,李锦就遇到正在到处找他的贺兰,原来他在阳平关北面的山里,找到一条可以绕过阳平关的小路,只是这条小路是山中采药的人踩出来的,大军根本走不了。
李锦听贺兰说到,有小路能绕过去,正高兴着的时候,又被贺兰拉回现实,看来携带大批辎重,人数众多的顺军想要穿过汉中,只有拿下阳平关了。
“哎!那就继续攻城吧,贺将军你继续去查探小路,可以派一队人马潜过去,绕到阳平关后,有机会就夹击关城,接应大军进关!”
既然决定强攻,那攻城器械就是重中之重,所以李锦回营后,就到辎重营查看军中制造的器械。
李锦的指挥水平,比不过高一功等在明末修罗场熬过来的将军们,索性就不管战场上的状况,把战场交给高一功、杨彦昌他们,自己只用保证军心稳定,同时帮他们做好后勤就好了!
这在部下看来,是对他们的充分信任,也是李锦对战局胸有成竹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