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孤要随军出击
这群武勋其实也有很久没打仗了,时不时的打仗也是对北元的残余势力进行一些清扫活动。
难有什么成效不说,有时候还经常白跑,不能痛痛快快的打一场。
要么就是一些偏远地区,时不时的爆发一些小规模的动乱和造反。
但那些场面都太小了,随便过去一个像样的将领都能够搞定。
也是不能过瘾。
而眼下朱雄英说要打倭国,那就不一样了,倭国的总体实力还是不错的。
起码一个因素,它离得远,大明就对倭国也挺无奈,拿他没办法。
可眼下朱雄英既然说要打,那肯定不是说着玩儿的。
他做太孙之后,干事情,几乎是干一件成一件,不能干成或者没把握的事,就绝不会去干,也绝对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决心和态度。
而眼下他既然如此的大动干戈,便足以说明他的态度和想法。
那么这一场针对倭国的战斗,就肯定是要全力以赴的。
在场的这些淮西武勋们,也就真正的能够有仗可以打。
朱雄见他们也都很激动,满意的点了点头,就说:
“适当的准备准备吧,三日后出发,到东边的沿海港口乘坐战船,对倭国发起战争。这三天时间里,武器粮草务必准备妥当。”
一群武勋们纷纷点头,随后就离开了。
朱雄英深呼吸了一口气,又去了朱元璋那里,告诉朱元璋,他已经定下了作战的计划。
朱元璋并没有过多过问,而是对朱雄英说:
“太孙,这一次去倭国,你要不要去?”
朱雄英愣了一下,他没有想到,朱元璋居然说这话,朱元璋说:
“虽然战场上相对危险,按理说太孙不该轻易犯险,但是……”
朱元璋似乎还有别的顾虑,让他很纠结。
朱雄英很快就想明白了,一笑,对朱元璋说:
“爷爷,我去。”
朱元璋抬头看着朱雄英,旋即询问说:
“大孙,你知道我的意思?”
朱雄英点头说:“我知道,爷爷是觉得我应该到战场上去历练一番,最好是能够学一些带兵打仗的本事。
以后才能够不会受制于那些武将,才能够真正的从各方面拿捏他们。不至于从战争方面被他们糊弄,而一窍不通。
爷爷当然是希望我不仅能够懂打仗,懂带兵,甚至还能够自己带兵打仗,善于带兵打仗。是吧?”
朱元璋不住点头说:
“不错,自古以来,皇帝再厉害,可若是对行军打仗并不懂,那么总是容易出现乱子。
在历朝历代,许多文人武将都不鼓励皇帝御驾亲征,甚至不鼓励储君带兵打仗。
但咱跟他们的看法不同,咱作为一个马上天子,比任何皇帝都清楚,一个皇帝能打仗,是多么的重要。
咱也知道,太孙你能力很强,各方面都能擅长,也让人出乎意料。可打仗这个……咱还是很担心的。
咱希望你能够亲自,去带领队伍,但又担心你亲自去的话,会有什么危险,所以咱很纠结呀。”
朱雄英却说:
“爷爷不必纠结,我已经做好决定了,这一次由我亲自带领队伍到战场上去。
爷爷说的对,行军打仗不一定非得要我来做,但我一定要懂,一定要会。
否则的话,确实容易被牵着鼻子走,这不是什么好事。”
这一点呀,朱雄英照样有一个反面教材,那就是朱允炆了。
历史上的朱允炆,治国就先不说了,把朱元璋之前定的一些挺好的政策,给全部作废,自己莫名其妙的弄了一些政策出来。
那些政策都非常偏向于,曾经的那些儒家的政治。都是些过时的东西,非常不好的东西。
这就不说,关键朱允炆对打仗这一块也是一窍不通。
但凡他懂点打仗,也不至于在朱棣造反的四年时间内,一点翻盘的机会都没有啊。
若是朱允炆,但凡懂点行军打仗,手底下的铁炫、许徐允恭这些好好利用的话,朱棣是绝对没有办法打赢靖难之役的。
他但凡是懂点兵法,懂点战争,也绝不会在意识到李景隆那样乱搞的情况下,打的一败涂地的情况下还重用李景隆。
所以朱雄英非常深刻的明白,作为一个掌权者,不光要懂政治,还要懂军事。
这是绝对的。
朱元璋的想法是对的。
他之前还没有想到。
好就好在朱元璋最少还有五六年的寿命,能够在大明坐镇江山,能够让朱雄英放心的去带领将士们打倭国。
这么好的机会,当然不可以浪费。
所以朱雄英就已经下定了决心。
朱元璋对朱雄英的态度也是很满意,同时有一些担忧,说:
“倭国那个地方远在海外,咱也不是没收拾过他们,但凡他们接近大明,或者跟大明接壤,咱都能绝对消灭他们。
可偏偏他们在海上,距离还远,所以说这一次的征战,调动兵马这些并不容易啊。
必须一次性调过去的兵马要足够充裕,要能够打赢这场战争,否则再调动兵马的话,不仅需要时间,还很麻烦。”
朱雄英点点头,老朱对于形势的分析是非常独到的。
朱雄英不得不认可,他也没多说什么,自己脑子里也有他自己的想法。
不管怎么说,现在的倭国,基本上还是在使用冷兵器。
但是现在的大明不仅有了火铳,还有了升级后威力起码提升十倍的火枪和各种大炮炸弹。
朱雄英有这些武器在手,要是还能失败的话,那他跟朱允文也没什么差别了。
第二天早朝的时候。
朱雄英和朱元璋都在。
朱元璋坐着,朱雄英站着,但他还是穿着龙袍,反正已经穿习惯了。
朱雄英看着下方的文物官员们,开口说:
“孤已经决定,要对倭国动兵,想必各位也都知道了缘由。
到倭国东京就藩的朱允炆,在如此困境之下,我大明若是不救的话,一是失了国威,第二也等于是向倭国示弱,绝不可行。
故而孤决定向倭国出兵二十万,蓝玉任大将军,孤亲自随军出战到倭国去,务必将倭国拿下,以正大名国威。”
此话一出,在场的那些文武百官们一开始都是纷纷点头,觉得大明对倭国出兵是应该的。
尤其是那些文官呀,一听说是朱允炆在倭国被欺负,那他们顿时就没有了半点意见。
武勋就更不用说了,他们虽然不想救朱允炆,但是打仗这事还得打呀。
只不过后来他们反应过来,才意识到朱雄英居然说他要亲自随军出击?
立马一群官员们就坐不住了,纷纷七嘴八舌的表示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