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踩一捧一的史官
报纸一事,不仅在南京城内售卖,也已经开始以各地方的驿站为点,往各地方进行售卖。
就是报纸当天早上印发,就立马发往各地驿站,由各地官府派人把报纸拿回去,再进行售卖。
这玩意儿不仅让天下百姓,都能在一到三天内知道各种朝廷的消息新闻,也能把本来开销巨大却用的很少的驿站给彻底盘活。
古代的驿站是一个重要的传递消息和官方住宿的地方,一个驿站会养一个驿丞和一些驿卒,所以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平日里只是用来传递各种朝廷消息,接待官方人员。
这也是开销。
可平时,这些驿站都很少有活儿,大多数驿站甚至都没活儿干。
所以这些驿站开销大,却很少用,又绝不能没有。
如今用来当做报纸的中转点,让他们多了点事儿,同时报纸还能赚钱,这就是好事了,物尽其用的同时还能带来收益。
所以报纸这个东西,开始完善起来,带来的收入,也是非常可观。
朱元璋对报纸,一开始还是持观望态度。
可现如今,意识到这东西如此赚钱,就立马不一样了。
笑呵呵的告诉朱雄英,说:
“大孙啊,真如你所说,如今这报纸,全国各地都卖的好。只要是认字儿的,都买。咱听说,那些小娃娃,都要买报纸回去当认字的看。不认识字儿的也买,哈哈哈……”
朱雄英疑惑:“不认识字的买回去干嘛?”
“不是有图嘛?哈哈哈,再说了,不认识字儿,就买回去,人家认识字儿的读,不认识的就跟着看。据说这样,还能很快学会一些字儿。”
朱元璋提起就哈哈大笑,锦衣卫以应天府为中心,辐射全国。
地方上的事儿,他想知道,就能知道。
朱雄英也笑了,报纸这种亲民的东西,让老百姓们也能接触到政治的东西,百姓们买是肯定的。
但是朱雄英没想到这么夸张,不认识字儿也买,跟着一起顺便把字儿学了。
想想,某个村子里,一群农民,拿着一些报纸在手上,听着唯有的几个认识字儿的老先生,或者才学字的小娃娃,一个字一个字的念着。
他们就跟着一个字一个字的听着看。
时间久了,可不也就认识了?
人没有笨的,只有感不感兴趣。
若是感兴趣,什么都学得快。
如今的天下的百姓,一听到朝廷里那个太孙,如何如何坑百官,如何霸气治棒子国,如何套路皇亲国戚的钱赈济灾民。
那别提多来劲了,这报纸写着朝廷政事,和百官趣事,百姓们哪儿看过这种?
严肃的地方特别严肃,有意思的地方又特别有意思。
这报纸都快成为百姓们每天的精神支柱,快乐源泉了。
一下子,让许多一辈子没离开了村子镇子的百姓,都见识到了外面真正的大世面了。
这样的大世面,可给他们激动坏了。
……
武英殿。
朱雄英见朱元璋高兴,就跟着笑了笑,随即就找到机会,说:
“爷爷,如今报纸推行成功,收入也可观。咱们现在,就可以施行官员待遇一体化了。”
朱元璋点头:“太孙的点子,咱肯定是支持的,你肯定已经计划好了具体的章程。”
朱雄英说:“是,就是选个时间,由爷爷来推行一下。”
朱元璋愣住:“哦,还是咱背锅?”
“这是于官员有利之事,爷爷怎么能说是背锅呢?”朱雄英撇嘴。
朱元璋闻言点头:“倒也是,不过总感觉哪里不对……这种好事,你会想着爷爷?爷爷的作用不是给你背锅么?”
朱雄英咳嗽一声,这爷爷现在也不好套路了呀。
也不是朱元璋不好套路了,实在是替朱雄英背锅背多了,习惯性就觉得,朱雄英让老朱去干,那准没啥好名声……
实际上还真是。
朱雄英让朱元璋来推行,就是因为朱雄英知道,有点脑子的官员一下子就能明白,施行官员待遇一体化,就很难行贪污之事。
而且之后吃好的喝好的就很难了。
所以一些脑子好的,就能够明白这是对官员们待遇的明升暗降。
他们肯定会想办法阻挠这事儿的推行。
朱雄英怕麻烦,还是让老朱来。
若是有官员要阻拦这个制度,也就让老朱提刀。
他朱雄英在乎名声,是个大黑芝麻汤圆儿!
朱元璋哪能不明白朱雄英的心思?
所以最后还是笑了笑:
“你说啊,你爹当初要给咱来这套,咱能不吃?他就是喜欢跟咱硬杠,不如你有法子,变着法子让咱妥协,咱还受用!”
朱雄英靠在椅子上说:
“我爹确实仁善,另外就是他和爷爷毕竟父子。父子有时候,反而有道隔阂。爷爷和孙儿是隔代不隔阂!”
朱元璋猛点头:“是,透彻。这些话,这辈子也就你和爷爷说。你奶奶都没说过,为啥?她不是不敢说,可能没想到。”
“哈哈哈……”朱雄英笑了。
老朱也笑了,笑着笑着,就偷偷扭头,假意拿茶杯,却偷偷拭泪。
真是老了,动不动脑子里就想起自己的老婆子和儿子。
回过头喝口茶,再看向朱雄英,就觉得老天爷总算还是可怜他……
若是这个大孙没有回来,自己该怎么办?
不敢想,那太残忍了!
朱元璋深呼吸一口气,这已经很好了!
就在这时,他看到史官在角落里刷刷的记录着。
那史官是个方正国字脸的小老头,提笔就写:
“武英殿内,皇太孙提国策官制,陛下忧而不愿亲行,太孙劝诫,陛下曰:恐为太孙扛祸乎?
太孙赤心一片,无奈而曰:行国策,定官制,何以顾左右而言锅之?
陛下才肯,决心推行此策……太孙心慰……”
这史官明显太孙粉,把踩一捧一玩的很溜!
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朱元璋看那史官写着,还时不时盯着自己看,就有种不好的预感,说:
“那谁,你记得什么?拿给咱看看……”
那方脸史官摇头:
“陛下,史书所记,您不能看……”
朱元璋闻言就怒了,这不明显没写自己啥好的?就指着史官:
“你敢抗旨?信不信咱……”
史官见状却有些兴奋,御史言官不怕死,死了就是名垂青史。
他们史官何尝不是?
一些史官把皇帝的一些不好的事都记下,皇帝们能怎么办?
把他弄死?
史官被弄死,那皇帝骂名可就大了。
朱元璋也明白这点,御史言官他都不能轻易杀,何况骨头更硬都史官?
所以朱元璋冷笑:
“哼,你想咱杀你?成就你史官之名?做梦!记住,好好记,不准乱记,不准毁坏咱的名声。”
那史官只能点头:“是,陛下……”
朱雄英这时候开口:“爷爷,您跟史官计较什么?他们本来就应该记录真实的东西,而不管事情和人的好坏。若是历史都不能记载为真,那还得了?”
朱元璋尴尬的笑了笑。
那史官闻言激动的手都在抖,于是又提笔:
“陛下以威严恐史官,皇太孙忙曰:史不分好坏,但求真。”
朱元璋皱眉:“你又在记什么?”
史官又写:
“陛下再吓史官,史官无惧,提笔,偏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