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微斯人,吾与谁归
“林大人,稻穗扬花之际,着人用长绳拉着从一头赶到另一头,使稻花授粉,半晌午进行,每日一次,三四日即可。”卢照时对林冲之道。
“是,大人!”林冲之躬身道,“大人,如此这般,是否粮食增产?”
“正是,稻穗扬花,此举可助稻穗授粉,结穗多,籽实饱满、颗粒大!”卢照时点头遗憾道。
“可惜,阿樱这会儿才来信,这一季赶不上了,只得下一季用!”
说着拆开胡县令的公文,匆匆扫了几眼,激动地站起来。
“善!水泥还真让他们弄出来了!苏步青当居首功!另有十二村民亦当受嘉奖!”
“恭喜大人、贺喜大人!”在座之人皆道贺。
林冲之殷切的望着卢照时。
“行啦,别望着我,赶紧回去准备!找一座炼石灰的石山,把道路开通,石碾子等一营用具、人手准备上。
农忙后,阿樱会派一支工程队过来,指导你们建石灰窑、修路!”卢照时笑道。
“是!大人!”林冲之屁颠屁颠带着厨子走了。
“苏先生啊,真羡慕你们荒沟村,一件又一件喜事儿!这水泥一出,你二弟也是有功之人!
此功甚伟,这次我就不再压着,往上呈报,你意下如何?”卢照时问。
今非昔比,流放已一年,天可汗的怒气应该消了些。
彩丝的功劳已呈报,首功者苏樱,水泥研制成功的消息接踵而来,不再遮遮掩掩,该谁的功劳就谁的功劳。
就这两件功劳,苏家就应赦免!否则,天道不公!
“听大人安排!谢大人成全!”苏步成抬手,深深一揖,恭敬道。
前面几次功劳皆以荒沟村村民替代,苏步成留在州府后,卢照时没隐瞒,也说了当初的顾虑与善意。
苏步成很感激,只有惺惺相惜之人才会如此考虑,默默守护。
“来,喝酒、喝酒!如此喜事,怎能无酒助兴?”卢照时高兴。
这么多好东西诞生于自己治下,有荣与焉!只待这两季水稻收获,不用猜都知道自己一定有好消息。
哪一样不是利国利民?这样都不能升迁,那什么样的政绩、功劳才升迁?
三人碰杯后一饮而尽。
卢照时感叹,“这么多年,也就这一年最痛快!最得劲儿!”
“苏先生,吃菜呀!心事重重的?可是家中遇到麻烦?”王延年问。
拆开信看完后,苏步成就有些神不守舍,也不知阿樱写了啥?
“无甚!喝酒、喝酒!”苏步成笑笑,举杯与两位大人碰杯。
“嗯,不对,苏先生,一定有事瞒着!说出来,我这刺史官职不高,梧州境内还是管用的,能帮的一定帮!”
卢照时喝了几杯酒,难得放出豪言。
“大人,可还记得大庾岭?”苏步成盯着卢照时,眼里闪着光。
“大庾岭,十年前走过,那里道路险峻,好些商旅阻塞于此。
只得人扛马驮小心行走,那一段路着实难行!苏先生怎突然提及?”卢照时不解。
苏步成不说话,默默递过那封信。
卢照时愣了一下,你的家书我能看?忍不住好奇,接过来看。
王延年亦凑过来,匆匆看了几眼,发出惊呼,“天!这、这…”
真的敢想,朝大庾岭下手!大庾岭啊!不是一座小山头!
千百年来,一直是交通咽喉、军事要道,守军驻扎,没见谁说过要凿通大庾岭!
这是喝了多少酒,才敢放出如此豪横之语?
卢照时沉默着看完,坐那儿进入神游状态,脸上神色变幻莫测,眼睛亮闪闪。
“老卢?”王延年伸手在卢照时眼前晃动,不会是癔症了吧?
“想不到我卢照时也有机会建奇功!”卢照时一把拉住王延年晃动的手,喃喃自语。
“老卢,冷静、冷静!”王延年劝道,“这是不可能的!阿樱是孩子,异想天开正常,你年龄不小,切记不可莽撞,贸然行事!”
“不,鹤龄!人活一世图个啥?不就是名垂青史?”卢照时目光灼灼。
“哪怕是失败,大庾岭上也会留下我卢照时的名字!我干!”
苏老二修山路有经验,又有水泥,苏樱连工时、人手、费用大致都算出来。
现成的功劳递到眼前,傻了才不接。
“大人,醒醒!”王延年看着入魔的上司很是无语,“大庾岭不在梧州!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
“我省的!”卢照时回过神,“我们可以向上提请此建议,在此期间,派人去大庾岭勘验地形地貌。”
“大人,你这不是抢人家驻地守军功劳?”王延年道。
“我只愿此路不再阻遏南北,何来抢功之说?向上提请,若真怕被人抢功劳,那就让他们自己去修!”
卢照时凛然道,“他们有那个技术,有那个胆量?”
王延年被问的哑口无言,是啊,自己没能力,总不能阻止有能力的人去做!
大庾岭都走过,通往岭南的道路不是只有大庾岭一条。
还可取道衡阳、郴州北上,但这条道不但绕行,而且大部分为陆路,行走成本高,耗资巨大。
商旅、行人多选择大庾岭,这条道阻遏在大庾岭,只在南雄北部到江西大余县梅岭一带要离开水路,走陆路。
古人出行多选择水路,便捷、耗资低,且耗时短。
只要大庾岭凿通,那么岭南通往中原的路将畅通无阻。
那一段险峻不过十几里地,凿通不是不可能!
“鹤龄,你我一把年纪,何不疯狂一次?我们一起上书,如何?”卢照时拉着王延年道。
“我?”王延年没想到老友会拉上自己。
“对!咱们一生干成这一件大事,不枉年少时立下的雄心壮志!”卢照时豪气干云。
“好!我们一起!”王延年觉得自己疯了。
老友发疯,自己没劝住,也跟着疯!
是夜,三人共同起草了凿通大庾岭的奏疏,落下三人姓名,这一回苏步成堂堂正正落下自己的名字。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微斯人,吾与谁归?
三位志同道合之人相视而笑,这才是为官之道!入仕多年,真正体会到为官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