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科幻小说 > 大国军工:我为祖国献核弹 > 第214章 颇为不易

第214章 颇为不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因此,图书馆内座无虚席,甚至还有许多人在地板上找了个地方坐下来学习。

    借了几本书后,许宁匆匆吃了顿简单的午餐,便带着资料返回计算机室继续工作。

    即使没有利用任何特殊工具的帮助,凭借过往丰富的研究经验,他依旧能够高效完成任务。

    然而,随着工作的深入,他对成果感到不太满意。

    当年,当他为常红集团工作时还很年轻,只有二十多岁,是一位刚出校门不久的新手工程师。

    经过了二十年的磨砺,并且在系统辅助下完成了一个整体研发方案,如今他的思维方式早已超越了过去。

    “虽然完成了,性能也达到了预期,但是……”许宁看了看屏幕上的研发文件。

    由于是为一家小型公司工作,不需要遵循严格的格式要求,所以他直接准备了一份电子版的研发报告,打算完成后直接发送给赵志德。

    考虑到这只是一个普通的空调扇叶研发,其旋转速度和空气流动速率都不算太高,所以在文档中使用了许多近似值和忽略处理。

    “这还不够透明清晰……”许宁对着电脑喃喃自语。

    尽管在家电行业这类简化是可以接受的,但现在他有了更进一步的想法。

    许宁一直觉得,他能够做得更出色。

    轴流风扇其实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压缩机。作为一类叶轮机器,它内部的气流会扩散开来,这使得气流容易分离,进而影响其性能。

    虽然轴流风扇在稳定运行时不太可能出现严重的失速或喘振,但是随着端部边界层逐渐加厚,风扇效率会降低,同时还会产生噪音。

    过去,大多数制造商只关心风扇能否提供足够的风量,对效率和噪音控制的要求并不严格。

    但现在,如果要与富士电机竞争,就必须提升风扇的综合表现。

    “或许可以从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压气机研发中找找灵感?”想到这里,许宁迅速保存了当前的研发版本,并另存了一份副本。

    对于研发师来说,“频繁保存,备份多多”是必须牢记的原则,这可是前辈们用惨痛经历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他给新的文件夹命名为“叶片研发第二版”。

    重生前的许宁虽然小有成就,但在航空发动机研发方面还很稚嫩。

    这次的小项目正好给了他练习的机会。

    “在这个小型风扇上实现流动分离主动控制不太现实,不如调整叶片形态试试。”

    “将原本直线形的叶片改造成弯曲的样式……”

    在叶片不同位置选取三个关键点,采用拉格朗日插值法构建新曲线;

    对于最远端的点设置限制条件,防止叶片与壳体内壁接触;

    利用isight软件整合icem-cfd与fluent工具,对叶片进行优化处理,确保弯曲后的叶片与原先直线叶片覆盖面积相同,且每个横截面的翼形参数不变。

    接下来就是不断试验、寻找最佳方案的过程了。明确了改进方向后,剩下的就是全力以赴的执行。

    许宁再次启动了catia软件,着手对第一版叶片进行改良。随着研发逐渐趋于完美,他的速度却慢了下来。

    毕竟,模拟只能提供大致的方向,而不能替代实际的实验。

    波音737 max的教训历历在目,单凭模拟,缺乏充分理论支撑,最终可能酿成大错。以前研发歼-7改型时,尽管系统建议通过风洞测试来验证,但由于现实条件限制,未能实施。

    那时,许宁使用了一个双椭球模型来检验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毕竟那仅是个研究作业,并非实际产品。

    然而这次不同。没有系统的支持,也没有现成的性能基准可供参考。

    更麻烦的是,这次的研发是为了直接与富士电机竞争。

    特别是,在对初版叶片做了弯曲调整之后,所需的仿真技术也随之改变,使得预测性能变得更加复杂。

    这种情况下,客户感到不安,连研发师本人也难以确定究竟取得了多大的进步。

    “看来必须找到地方进行实验才行。”他这样想着,将第二版研发保存下来。

    这时,夜幕早已降临,时间显示快到机房关闭的时间了。

    “明天得找杜院士帮忙,看看能否安排个实验场地。”许宁伸展了一下身体,开始整理桌面。

    幸好午餐吃得还算满意,否则此刻肯定饥肠辘辘。

    在这个年代,深夜外出并不安全;为了保障组员的安全,学院夜间会实行封闭管理。

    许宁口袋里虽然有800块钱,但在那个偏僻的地方,他连一家餐馆都找不着,只好空着肚子过夜。

    第二天清晨,许宁匆匆洗了把脸,就背着电脑直奔杜亦熵教授的办公室。

    “哟,小许,这么早就来了?”杜教授见到许宁有些惊讶,手里还拿着刚准备拨打的电话。

    “杜导师好!”许宁熟络地打招呼,并且自己拉过一把椅子坐在杜教授身旁。

    “你怎么知道我已经看完你的论文了?”杜教授一边整理手边的资料,一边抽出许宁的论文。

    “其实……”许宁挠了挠头。

    “你的论文写得相当不错,几乎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杜教授接着说:“不过,如果把我的名字加进去,好像不太合适。”

    “杜导师,您太谦虚了。”

    “你觉得我会在意一个第五作者的位置吗?”杜教授打断了他。

    “那您当通讯作者如何?”许宁提议。

    杜教授伸手拿起桌上的三角尺,似乎在思考什么。

    “哈哈,我开玩笑的,别当真!”许宁连忙摆手。

    “既然如此,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都写你的名字吧。这样,如果有同行对这篇论文感兴趣,可以直接找到你。”

    杜教授整理着手中的稿件说道:“如果你想快点发表,可以考虑我们学院与华夏航空学会合办的航空学报》。”

    “不过,仅仅发表在校刊上可能显得不够分量。如果你愿意再花点功夫打磨,这篇论文甚至可以直接投稿给航空航天科学进展》,这可是行业内的顶尖杂志。”杜教授补充道。

    显然他对许宁的工作评价非常高。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