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发现问题
张瑞对这个气度不凡的老人印象极深,跟着张三、马叔、恭恭敬敬把杨老迎进教室,直接在张三旁边安排了一个座位。
杨老进门看到一屋子的老人在等待体检,心里也有些许惊异。随即恢复云淡风轻,这种场面也只是让他脚步停顿了一下。
坐在底下的一众老人看到他们对刚来的老者异常恭敬,纷纷开始议论,这一位到底是何方神圣,一时之间教室内有些嘈杂。
张瑞站起来又宣读了一下纪律,这才止住了底下的鼎沸人声。但却没有向大家介绍杨老身份,他自己只是见过杨老一面,对杨老身份也是一无所知。
杨老泰然自若坐在张三身边,不发一言。安静看着老人挨个上去接受体检。张瑞想上前攀谈两句,被杨老挥挥手挡了回来。
体检按部就班继续进行,直到中午也才检查了20多个老人。张三检查很细,望闻问切一个环节都没有减少。
所幸检查过的老人都没有什么大问题,至少体内阴阳都基本平衡。身体机能老化,这不是医疗范畴,他也无能为力。
遇到一些需要调理的小毛病,张三当场出手就解决了。需要针灸的在旁边单独隔离出来的治疗间就可以治疗。
需要推拿按摩的他忙不过来,马叔也可以出手帮忙。
以这个速度,下面排在后面的老人根本不需要继续等待。可是没有一个人离开,都老老实实坐着,只当是看个热闹。
张瑞看时间差不多了,就宣布吃饭。饭后休息一个小时继续检查。这是张三的要求,现在这个速度太慢。
下午马叔又不能帮忙,仅靠自己一个人,速度只会更慢。必须抓紧时间,就是中午这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也是考虑了老人需要午休的问题。
养老院食堂变化不小,新增加了几个包厢,为的是满足一些老人家属在养老院就餐的特殊需求。
还有就是接待来养老院检查的工作人员。总是和大家聚在一起吃喝,有些话也确实不方便说。
张瑞把杨老三人请进包厢,然后安排了一桌酒宴。他知道张三和马叔不喝酒,但不了解杨老是否也是如此,所以还拿出了一瓶好酒放在桌上。
张三对养老院的伙食是很放心的,他对张瑞也算了解。知道他不会在这种小事上失了良知,所有食材一定是正规合格的。
杨老没有对张三早上的工作做出点评,反而是饶有兴致的了解起养老院老人的起居生活情况。
张瑞面对杨老,像是天生就矮了一头。对杨老的问题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主打一个唯命是从。
饭菜上来后,没有人动桌上那瓶好酒。张瑞也没有生出劝酒的心思,实在是这个杨老气场太强。
坐在那里像是一棵枝叶繁茂的古松,把整个房间层层笼罩。就连马叔也生出一种不自在之感。
张三对此早已免疫。等杨老动了筷子,他才带头和另外两位有些不知所措的人举筷动菜。
张三是最后一个吃完,连吃了两碗,他才停住筷子问杨老,“您看有没有哪里不合适的?”
杨老已经吃好,正端着茶水在喝,淡淡回他,“我就是看个稀奇,你不用管我。”
一早上的观察,他没找出张三的什么毛病,一切都是中规中矩。没有特殊病例,这让他有些失望。但他更愿意见到所有人都是健健康康。
“张总,早上的体检能看出一些隐患,或许只能你来解决。”张三看向张瑞,“检查了23个老人,其中女性8位,身体全部都有隐患。”
“什么隐患?”张瑞心脏不受控制的加速跳动,早上他的母亲可是第一个接受体检的。
“他们的身体暂时都没有什么具体表现,最多就是胃口不好,睡眠质量差这些小问题。”张三看他有些紧张,先出言安抚。
“但是,这种小问题很集中。”他向马叔要过体检记录交给张瑞,“你看,除了8位女性,还有几个男性也是这个情况。”
张瑞有些奇怪,不明白这能说明什么。
杨老有了兴趣,要过记录细细翻看。
“我估计这些有问题的男性性格应该都是偏内向的。”张三看一眼杨老,有些紧张,“而这几位女性,应该都是很少外出活动的人。”
“他们每天都集中做你教的养生操,这个情况,我知道。其他的我还真不是很了解。”
张瑞有些不确定,“但是,院子里我增加了很多活动设施。很多老人都是乐此不疲,挺接受的。”
“我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咱们聊聊这个。”张三再次看了一眼杨老,“人的病因有很多,有来自身体免疫力低。
有来自口中,比如食物、烟酒、过度营养这些。还有一种就是不良情绪。”
“你是一个有良知的企业家,我相信你不会从老人口中的食物中谋取利益。”张三给张瑞戴了一顶帽子。
“免疫力的提高很缓慢需要时间,养生操和一些运动是能起到一些效果的,这一点你做的也很好。”
张三的话让张瑞有些惭愧。他是商人,怎么可能不从老人嘴里谋求利益。只不过是有自己底线,不会做出出格事情而已。
“但是,我觉得你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个,就是这些老人的不良情绪。”张三很认真的看着张瑞。
“适合老人的运动不多,适合老年女性的活动就更少了。你虽然在院子里设置了很多活动的项目,但是有几个适合老年女性?
而且还有很多老人对这种活动本来就没有参与兴趣。可只要是人就会有情绪,不良情绪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人体的基本属性。
这种不良情绪,如果不能得到释放和开解,就会沉淀积滞。长期的、严重的、无法释怀的不良情绪会导致气滞。”
杨老已经停止了翻阅,饶有兴致听着张三的讲述。
而马叔和张瑞则是不明所以看着张三。他们是首次听到这样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