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如何有效建立明初科学体系 > 第21章 玻璃工坊与李善长的下场

第21章 玻璃工坊与李善长的下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回乾清宫御书房的路上,朱元璋和朱标缓步前行,放弃了长期以来出行使用车驾的习惯。

    “标儿,今天可有收获?”朱元璋看向朱标。

    “父皇,张先生所讲的这些东西,虽然孩儿能听懂的不多,但是也能察觉到,这些东西对于国家治理应该是站在比较高的层面的,通过分析国家整体的情况,去进行调整和实施,一些政策,是比较能切合实际的。”朱标赶紧回道。

    “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民间的整体情况其实是下面官员上报的,那么这其中就可能存在虚报或造假的可能,因此一般的监督机构怕是不够用了。”点出其中的重点问题,朱标欲言又止的看向朱元璋。

    “有什么就说,咱爷儿俩还有什么不能讨论的吗?”朱元璋倏然一笑。

    “孩儿以为,光靠仪鸾司加上都军亲卫府只能做到对官员的监督,对于国家基本情况的监督,需要专业一些的人来做,至少要懂得户口的清查、土地的丈量、银钱的统计和法令的执行等。因此,孩儿以为可以额外招募人手设立一司,全国每个县府都安排一些人,平时调查民间人员往来、商贸物流和银钱流通,在府则负责监督主政官员统计汇报当地的基本情况,不知父皇觉得如何?”

    朱标暂时想到设立机构去执行这一任务,其实这和现代社会设立的巡视组有异曲同工的效果,但是还没有考虑到监督定期流转的问题,需要避免巡视人员长期在一地而导致被收买的情况,从而防止内部的腐坏。

    “有点道理,新设一司的话,开销又大了不少,等玻璃销售赚到钱再说吧,到时候用赚取的资金去维持这个新部门的运转。不妨给这个新部门取名叫税监司吧,顺便把税收地方截留和上报国库的事也放过去,他们只能调查统计地方的基本情况,核算出大致的税收总量,监督户部安排的征税人员是否有按标准征税,不允许多征,也不允许偷逃漏税。”朱元璋直接定下来一个新的部门。

    “这个部门以后就交给你来负责组建,监察的成果定期上报于咱就可以了。”

    ————

    还是单县李集口乡皇庄,这一日庄口又来了一批人,看穿着打扮应是一群匠户,其后跟着几辆牛车拖着行李和工匠们吃饭的物件。

    此地管事太监及一干人等陪同东宫太子冼马夏刚一起迎了上来。

    “各位大匠一路辛苦,太子殿下早先已着人通知我等,在此地已专门腾出院落两座供各位歇息,此外,用于建造工坊的空地也已安排妥当,待为各位接风之后,明日便可开始动工了。”夏刚因为牛痘接种的试验做的又快又好,深得太子信任,专门安排他来负责玻璃工坊的相关事宜。

    “大人严重了,我等匠户本是贱籍,幸得太子殿下赏识,能拖家带口的来此为殿下办事,不愁吃穿用度,已是感激涕零了,当不得大人如此关照。”匠户中为首的白老头略带惶恐的回应道。

    “当得当得,你等是太子殿下指明的工坊建设领头人,还是生产玻璃的主力,自然是能力卓着受人尊敬的。”夏刚朗声笑道,带着众人进入皇庄。

    待安排好众人之后,夏刚回到管事太监的院落。

    “大人,为何对这些贱籍之人如此礼遇啊?有什么事直接吩咐他们去办,出了问题他们推他们出来顶缸就行了嘛?”卢监事疑惑不解的询问夏刚。

    “卢总管切莫小看这些人,据宫内宫外传出的消息,这批人是被人从工部挖走,然后研究出来透明的琉璃,这些琉璃的品质和色泽均是前所未有,陛下还专门拿来赏赐给一部分天官,说明此物极为珍贵。”

    “然后这几日太子殿下突然让我等在此建设玻璃工坊,还专门调派陛下亲军在外面驻扎巡防,表明此事极为重要。”

    “且不说他们是陛下和太子指定来办这个事的人,就说他们突然怎么就会制造玻璃这一事,其中之隐情早已引人关注,目前正有很多人在暗地调查这批琉璃的来路呢。”作为以后这个皇庄的管事,夏刚认为还是要与其打好关系,不能让其对此事掉以轻心,坏了太子的计划。

    “太子殿下已专门嘱托于我,要求这些工匠不可与外部人员接触,工坊的生产流程也切不可外泄,否则定斩不饶!”夏刚觉得还不保险,强调了一番保密要求,听得卢监事拍着胸脯连连保证。

    正当皇庄那边如火如荼的建设玻璃工坊的时候,因朱元璋那日离开紫霄别院时带走一车张寒凌找人试制成的透明玻璃,后朝会时拿来赏赐给部分大臣,剩余部分全部找人替换了御书房的窗玻璃,显出与其他宫殿的不同。

    安装透明玻璃当窗户后,御书房的光照条件比之前用纸糊的窗户要好了很多,天不黑都不用点燃油灯,朱元璋对此极为满意。

    而为了让更多人知晓这透明玻璃的用途,他连续几日开完朝会之后,都召集各部主官到御书房议事,得意的显摆着自己的新鲜玩意儿。当然,他的本意是通过把透明玻璃卖给那些达官贵人富豪地主来赚钱的,这一点众人心知肚明。

    今日议事完毕之后,有人将消息传给了已经退休在家的前左丞相李善长。

    要说李善长此人,自朱元璋起兵之后,算是第一个投奔过来的文人,从马皇后手里结果明军后勤及文书事宜,一直以来都让朱元璋极为放心。

    建国之后,也因功受封韩国公,一直以来都是朱元璋手下的文臣之首,到如今的左丞相胡惟庸也是李善长推荐提拨的,可见李善长在明初时在朝堂的影响力极大。

    不过随着洪武十二年之后,胡惟庸案爆发,由于案件调查后期,朱元璋察觉到李善长知情不报,所以在洪武二十三年选择干掉了李善长。

    当然,也有说李善长之死主要是其在已退休之后,还各种小动作不断,经常对朝堂之事指手画脚,私下联系自己在朝的门生故吏,施加个人影响。

    在这一点上,是很触犯朱元璋的逆鳞的,作为造反上位的皇帝,对于其他人可能的造反一直是防备有加的,李善长的这些行为很难不让人联想到结党营私,架空皇权。

    再一点,李善长太能活了,朱元璋活了71岁,这是朱元璋寿命的极限,但是李善长活了76岁,这还只是朱元璋处理掉他的时候的寿数。

    而且,很难想象一个接近80岁高龄的老人,还能讨一房小老婆,然后夜夜嗨皮。

    搞的朱元璋一度觉得自己活不过他了,所以也有可能是担心他以后变成大明版的司马懿吧,所以只好提前干掉他了。

    只能说司马懿当年指着洛水发誓之后赏了曹魏皇帝当街一戟,这影响力实在太恐怖。

    后世像权臣檀道济,又有大唐战神李靖,不都是因为功劳巨大,还贼能活,搞得皇帝要死了都不安心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