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秦始皇决定东巡,闻风而动!
堆积如山的奏章如同潮水般源源不断地涌进宫殿,秦始皇的身体和精力又一天不如一天、难以应付。面对如此繁重的政务压力,他不得不采取措施,将一部分权力逐步下放到地方官员手中。然而,这一举措犹如一把双刃剑,虽然减轻了秦始皇的负担,但同时也使得地方势力逐渐崛起并日益膨胀。
随着权力的分散,各地的官员们变得越发肆意妄为,他们不再像以往那样严格遵守朝廷法令,行事作风愈发胆大妄为。这种情况愈演愈烈,最终导致了如今的局面,项羽和范增竟然能够在会稽之地私自招募并掌控多达三千名士卒!几年前即便是有着项梁的情况相爱,也才敢在深山之中聚集了几百士卒而已,
不过与兴奋不已的项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范增始终眉头紧蹙,忧心忡忡。一天,经过艰苦的训练后,项羽返回庭院,走进房间时发现范增正全神贯注地盯着墙上的地图,脸上依旧笼罩着深深的忧虑之色。项羽实在无法理解范增为何会这般愁苦,毕竟这段时间以来,他几乎每天都看到范增处于这种状态,已经持续将近半个月之久了。
“先生何故如此啊,天天看着您对着地图唉声叹气”
“哎……我着实为此事忧心忡忡啊!那南境之事,切不可忘却啊!据我所知,那南境之地,存有至少二十万之众的雄兵悍将,甚至更确切地讲,应当不少于三十万大军呐!然而当下咱们仅有区区三千精锐之士”范增语气沉重地说道。
闻得此言,项羽的脸色亦是稍稍一沉,破天荒地并未如往常那般即刻反驳范增,亦未口出狂言称其不过如此。毕竟前番与高要的交锋已令项羽深刻认识到,高要此人实力超群,绝非等闲之辈。
虽说项羽对自己的武艺充满自信,坚信能击败高要,但他心里也很清楚,若想在短短百余回合内决出胜负,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项羽向来以天生神力自傲,且自诩武艺举世无双。然而,高要却是他迄今为止所遭遇过最为强大的敌手。而今,双方的实力差距愈发悬殊,项羽心中实在没底儿。故而当面对高要时,项羽竟罕有地未曾流露出丝毫轻蔑之意,
“事到如今,我们必须提高警惕!现今南方边境地区的发展势头迅猛异常,那高要的勃勃野心恐怕早已暴露无遗。倘若这天下果真产生变故,那么毋庸置疑,我们必将成为高要的首要攻击对象”
这便是令范增忧心忡忡之事,亦是他最为担忧之所在。
然而,项羽对此却并未表现出过度的忧虑,反倒宽慰道:“无需多虑,小川不是已然承诺会施以援手吗?况且即便真有不测风云降临,他亦定会协助我们共同抵御高要”
闻得项羽此言,范增不禁紧紧蹙起双眉。唯有像项羽这般心思单纯之人,方才会轻信于此。若是项梁尚在人世,定然会呵斥项羽太过天真烂漫、不切实际,竟然将期望全然寄托于他人身上,而自身却缺乏足够的实力作为支撑。须知,若无强大的实力傍身,所有的美好愿景皆不过是空谈罢了。
只是范增终究不是项梁,无法左右项羽的想法,没有了项梁对于项羽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别看项羽对范增一直都会尊称一声先生,可实际上在很多事情上项羽都是嘴上应承范增挺好,实际上依旧我行我素,这也是范增十分无奈的地方,
与此同时,在朝堂的另一侧,此刻的宫廷内弥漫着紧张气氛之中。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秦始皇终于还是决定了要再次开始东巡,并且直接在朝会之上宣布了他将再度踏上东巡之路,而且也是第五次东巡,
此次东巡绝非等闲之事,它涉及众多繁杂事务。从规划详尽的出行路线,到精心挑选随行的各级官员和勇猛善战的士卒;从筹备充裕的粮草钱财物资供应,到确保整个行程安全无虞,无一不需要周全考虑、缜密安排。自提出计划直至真正启程东巡,至少需要耗费整整三个月之久,甚至可能更长时间来完成所有必要的准备工作。
而此时的易小川同样也在准备着,如今秦始皇沙丘之行基本上已经完全确定了,剩下的就是谋划秦始皇如何才能够按照他们既定的想法,死于沙丘,而后夺权的问题了
而易小川此番筹谋的目标异常明确且简洁明了,那便是针对权倾朝野的李斯以及胡亥死亡之后又重新寻找的目标公子闫,秦始皇足足有二十四子,又不单单只有扶苏,胡亥这么两个孩子,
公子闫是秦始皇的第六子,生母是原本是大秦贵族,也算是勋贵之家了,只是并不是特别出彩而已,公子闫年龄已经十八,算是刚刚好合适的人选,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公子闫无论是在智谋上,还是在才学上都没有任何出众的地方,不过却刚刚好跟着李斯学习过,算是有过一个师徒之名,
这对于李斯的诱惑不可谓不大,扶苏继位,则李斯必然失势,就算是不被人针对,最好的方式也应该是远离朝堂的争端之中,而这对于已经习惯大权在握的李斯来说怎么可能接受的了,所以面对于易小川的抛出来的合作意向自然是会慎重考虑的,
当然了秦始皇会死,这种事情易小川自然是不会跟李斯说明的,不然那就不是在合作了,那是给自己找不自在了,而同样当秦始皇决定东巡的事情传到了北境的时候,蒙恬倒是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反应,毕竟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不过对于此时在北境的另外一位假的易小川来说,这个意思就十分重大了,
这也说明计划应该开始了,这一次秦始皇东巡,无论现在的秦始皇会不会死,都要让秦始皇死,这也是他为什么一定要让易小川成为赵高,并且成为中车府令的关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