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书小说 > 都市小说 > 重生饥荒年代:我重生有挂我怕啥 > 第339章 萧县长参观上河村(中)

第339章 萧县长参观上河村(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李君文在前引领着道路,一行人且行且谈,悠然漫步。

    不多时,远处河岸边上那两架巍峨耸立的大水车逐渐映入众人眼帘。

    这两架水车规模宏大,即便相隔甚远,其雄伟壮观之姿依旧摄人心魄。

    只见两架水车似两位不知疲倦的巨人,缓缓转动着身躯。

    一根根粗壮且被掏空的竹筒,有条不紊地倾倒出一筒筒清澈的河水后,迅速转向下方,而上面一排竹筒旋即又哗哗地泻下清水,倒空的竹筒继而转至水下。

    如此循环往复,仿若永不停息的时光之轮,周而复始地运转着。

    林晓、苏瑶、张宇等几位记者赶忙在远处选取最佳角度,为两架大水车拍摄特写镜头。

    那清澈的河水从竹筒中奔腾而下,于阳光的轻抚下闪烁着晶莹璀璨的光芒,恰似串串碎钻纷纷洒落,每一滴水珠都似小小的棱镜,折射出绚丽多彩的华光,仿佛一幅天然雕琢而成的水晶珠帘,在微风的轻抚下轻盈地摇曳生姿,如梦如幻。

    肖县长与赵书记见此水车,也被深深吸引,兴致盎然。

    一行人遂加快步伐,向着两架水车大步走去。水车转动之际发出的“嘎吱嘎吱”声,宛如一首古老而悠扬的歌谣,在空旷的河岸奏响,与那潺潺的流水声相互交织缠绕,共同谱写出一曲动人心弦的田园乐章。

    人群逐渐接近大水车,肖县长凝视着这巨大而精巧的构造,不禁由衷赞叹:“此大水车真可谓巧夺天工之作,既具实用之效,又有颇高的观赏价值,实乃劳动人民智慧的璀璨结晶,令人钦佩不已。”

    李君文面带微笑回应道:“肖县长,这水车可是我们村的珍宝。今年靠着它的助力,诸多农田方能得以顺利灌溉,即便遭遇干旱时节,亦能有力保障庄稼的丰收,堪称功不可没。”

    赵建国书记亦频频点头称是:“这传统的灌溉工具在现代农业的舞台上仍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理当悉心传承与周全保护,使其古老的智慧之光永不磨灭。”

    众人围绕着水车,或专注地细细打量,或轻声地交流探讨,皆沉醉于这古老农耕文明所散发的迷人魅力之中。

    记者们则忙碌地穿梭其间,敏锐地捕捉着一个个精彩绝伦的瞬间,运用手中的镜头将这份独特而美好的景象完美定格,期冀能让更多的人领略到乡村这充满韵味与蓬勃活力的盛景。

    忽然,肖县长猛然瞥见在水车前方几十米开外之处,另有一架极为小巧精致的水车,顿时好奇心大起。

    “李队长,那架小水车又有怎样的来历呢?”李君文闻此询问,微微抬头看向肖县长所指的方位,脑筋开始飞速运转。

    当初李有福建造水车之际,便将最适宜建造水车的理想位置预留给了后来这两架大水车,故而他在河湾的弯道口处精心建造了一架精巧的小水车,权作模型,以供村民们参观研习,方便大家仿造。

    李君文念头闪动间,瞬间变有了主意,他回道:“肖县长,这水车是我们村子里的一群小孩子,见我们打造这两架大水车后,闲不住便利用造大水车剩余的材料,在河流的上游捣鼓建造了这一辆小水车。”

    “自然,小孩子们建造水车之时,不少造大水车的村民们也纷纷伸出援手,出了不少力,也算是大人与小孩们齐心协力共同打造的成果吧。”

    李君文此番解释丝丝入扣,合情合理,毫无破绽可寻。无论是肖县长还是赵书记,听闻之后皆深信不疑。

    唯有略知内情的林晓、苏瑶和张宇三位记者,心中明白李君文乃是在睁眼说瞎话,然而他们三位记者,只是默默无言,依旧专注于手中事务,不停地忙碌着拍摄各种饱含田园风光的画面,并未声张。

    在水车处停留许久,众人稍作休憩,养精蓄锐后又开始沿着河道继续前行,直至抵达清水河的最上游——大山脚下。

    清水河乃是由后面大山深处几处涓涓细流汇聚而成,行至最后一段河流,每隔一段距离,便能望见远处大山峡谷中的小溪流,它们宛如蜿蜒曲折的银蛇,顺着峡谷潺潺流淌,最终汇入清水河的怀抱。

    越往后的溪流,河水愈发浅淡,清澈见底,似一面平镜,倒映着周围的山水画卷。

    在此处的河道岸边,两排整齐种植着水稻的竹架已非漂浮于河面之上,而是径直沉入河底,只因这里的河水太过浅缓。

    李君文抬手遥指浅水处的水稻,向肖县长和赵书记介绍道:“肖县长、赵书记,此乃我们上河村水稻种植的最末端了。”

    确实,到了此处,后面的小溪流太过细小,已然不便种植水稻了。

    肖县长满意地点头称赞:“着实不错,在河岸两边如此绵长的水面上各种上两排水稻,今年你们村收获的稻子想必颇为可观了。”

    李君文连忙回应:“回肖县长,今年应该能收获更多的水稻,这还得多亏了附近的几个村子。”

    肖县长面露好奇之色,问道:“哦?却是为何?”

    李君文缓缓道来:“肖县长,事情是这样的。由于干旱的缘故,附近其他村子有些水田今年难以种植水稻,无奈之下便改种了玉米、小麦或者红薯。”

    “他们原先预备的秧苗,因用不完便丢弃在稻田边、道路旁。我们见这些秧苗被弃置,深感惋惜,遂思忖着将这些被扔掉的秧苗尝试种植到河道上去,看看是否可行。反正这些秧苗乃是我们捡来的,即便试验失败亦无大碍,对我们而言损失甚微,顶多是耗费些冤枉时间罢了。”

    “于是我和海远组织村民们前往附近几个乡村,寻觅那些其他村子丢弃不用的秧苗,然后挑运回来。我们便用这些他人舍弃的秧苗编织了一些竹架子,将秧苗种植其上,未曾料到成效竟颇为不错。”

    “明年我们村子决意多培育一些秧苗,在河道上面继续增添种植水稻的竹架子。我们打算河道两岸每一边都再增加一排甚至两排竹架子,从现今的两排扩增至三排或者四排,如此一来,我们明年的稻子产量势必会再度攀升。”

    肖县长转头望向河面两边的两排稻子,点头说道:“此想法甚佳,理应可行。”

    赵书记亦接话道:“我亦认为应当可行。毕竟种在稻田里的水稻那般密集都可生长良好,在河面上增加两排稻子,对稻子的通风状况不会产生丝毫不良影响。”

    “而且倘若你们担忧稻子通风不畅,还可以用长竹竿撑于竹架子上,使竹架在河面上的位置得以稳固,如此四排竹架子的中间便能留出一道缝隙,通风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李俊文赶忙致谢:“多谢肖书记提出的宝贵建议,待那时我们村里会与村民们共同商议此事。我们村里每逢开会,都会诚挚地将村里的老人家们邀请至会议室,请他们畅所欲言,提出珍贵的意见。”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村里那些种了一辈子庄稼的老人们,种地的经验犹如一座丰富的宝库,极为丰富,值得我们用心借鉴与虔诚学习。”

    肖县长赞许道:“不错,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你们村的做法极为妥当,亦非常民主。难怪你们村里发展得如此顺遂,集思广益果真是一个上佳之策。”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