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金军的真实水平!如果不是卖国贼拦着,金军早没了!
而此时,问答空间之中。
秦镇也不管自己的话,给宋朝那些百姓掀起了多么大的波澜……
他继续开口道:“从结果来看,张邦昌自然是做到了,他也如愿以偿的当上了皇帝,但这个过程,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金军第一次南下,没把宋徽宗宋钦宗送走。”
“主要是被种师道与李纲搅合了。”
“金军就不是能不能进城的问题,要不是投降派的文官拦着,金军都能直接被就地消灭,回都回不去!”
“别说军队了,光是开封城都有一百多万的人口。”
“你这号称的六万人,怎么杀才能把这百万人口杀完?”
“别说什么金兵全是猛人,勇猛无当这种话……”
“按照《李纲传》中,李纲说的话就是:【金人之兵,张大其势,然探得其实,不过六万人,又大半皆契丹、渤海杂种,其精兵不过三万人。】”
“同时,看这些金兵到了开封城下的战绩就知道了……”
“《宋史·钦宗本纪》记载:”
“靖康元年,正月初七夜,金军攻打育泽门,李纲率军抵抗,斩杀俘获一百多人,次日早晨金军方退。”
“正月初九,金军攻打通津、景阳等门,李纲督战,自卯至酉,斩首数千级,何灌战死。”
“后面就是长时间的扯皮,各种求和了。”
“到了正月十八这天,统制官马忠率京西募兵到达,在顺天门外出击金军,打败金兵。”
“等正月二十一,种师道就带着大军来了,陆陆续续的勤王之兵也抵达了!”
“就这种情况,很直观的就能体现出金军的真实水平,一打一个不吱声,压根打不过宋军!”
“就这,还有脸说什么议和?”
“就按照李纲说的那样,议和?议你马呢?我城门一关,你爱打不打!我在城内自给自足,你在城外啥也不是!你有多少粮草可吃?你有多少兵力可攻?耗呗!就看咱俩谁耗得过谁?我可以不打你,但等勤王大军以来,你们这六万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别回去了!”
“可惜,投降派拦着不让!”
“而《金史》中,也有相应的记载。”
“不过,金史中,没有宋史那般详细,甚至,接连几次被打败的记录也没有。”
“从正月初三,渡过黄河,攻取滑州,然后直接跳到了初七。”
“正月初七,各路军队围攻汴州。”
“然后就是春秋笔法了,也不说伤亡如何,也不说胜利与否,直接开始写……”
“【宋朝少帝请求做伯侄国,献出人质,割让土地,增交岁币,请求讲和。于是宋朝割让了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写信使用伯侄礼节,把康王赵构、太宰张邦昌作为人质。】”
“过了之后,就直接跳到二月初一,还是着重描写。”
“二月初一,是夜,姚平仲兵四十万来袭。候骑觉之,分遣诸将迎击,大破平仲军,复进攻汴城,问举兵之状。少帝大恐,使宇文虚中来辨曰:‘初不知其事,且将加罪其人。’宗望辍弗攻,改肃王枢为质,康王构遣归。师还,河北两镇不下,遂分兵讨之。”
“说是姚平仲带领了四十万大军来偷袭,完颜宗望那叫一个勇猛无敌,大败姚仲平的军队,再次进攻开封城,宛若神兵天将一般,高高在上的质问宋钦宗!”
“而宋钦宗,也十分的惶恐,就派宇文虚中前来解释。”
“然后完颜宗望把人质改成了肃王赵枢!”
“军队返回的时候,河北有两个镇攻不下来,宗望于是分派军队去征讨。”
“这里,是想体现出完颜宗望的勇猛无敌。”
“然而,最后一句,一不小心就写漏了!”
“连河北两镇都攻不下来,还说什么一路南下,攻无不克?”
“金国毕竟是刚建立的,就算吸纳了一些辽国文化,但写东西,也肯定是写对自己有利的。”
“就像完颜宗望不会写,李纲杀了多少人,斩首多少人。”
“而宋史这边,毕竟是成体系的,基本上,胜负都会写。”
“而《宋史·李纲传》中,二月初一是这样记载的…”
“姚平仲勇而寡谋,急于要功,先期率步骑万人,夜斫敌营,欲生擒干离不及取康王以归。夜半,中使传旨论纲曰:\"姚平仲已举事,卿速援之。\"纲率诸将旦出封丘门,与金人战幕天坡,以神臂弓射金人,却之。平仲竟以袭敌营不克,惧诛亡去。”
“这里是说,姚平仲也就率领了万人,打算偷袭,结果没成功,李纲抵达之后,才打退金人,而姚平仲,则惧怕自己作战失利,逃了。”
“且不管姚平仲是个什么情况。”
“这人数上面,还是有点扯的……”
“四十万肯定没有。”
“勤王之师拢共也就二十万,哪去找四十万?”
“而且,真要是有四十万了,直接包围金营,强行围圈碾压都能将其全军覆没!”
“项羽面对这种情况都得饮恨,更别说完颜宗望了!”
“所以,真实的人数,可能也就一万人。”
“正常来说,晚上偷袭,一般都能成。”
“就算不能成,也能打金军一个措手不及。”
“但别忘了,此时金营里面,还有个叫张邦昌的家伙!”
“其实,此时的性质,已经不是宋军对金军了。”
“应该说,是张邦昌,带着金兵,对宋军朝廷!”
“而且,张邦昌在宋军朝廷之中,还有很多自己人,有自己的内鬼,有自己的耳目!”
“朝廷中不管发生什么事,偷袭也好,作战部署也罢,张邦昌自然是一清二楚。”
“别说姚平仲是提前出兵,贸然进攻了。”
“就算姚平仲准备好了一切进攻也没用,人家早就准备好了,就等你来送死呢。”
“别说什么瞎扯,金军要人质,是专门要宰相与亲王去当人质!”
“古往今来,只听说过要皇室成员当人质的,还没听说过让宰相去当人质的,”
“你一个宰相,还是宋朝的宰相,说罢免就罢免,难道皇帝还要跟你维持什么情分不成?”
“也唯有亲王当人质,才有那么点人质的味道。”
“宰相就不是去当人质的,而是去当使臣的!”
“当然,表面上是使臣,暗地里是什么就不好说了!”
“话又说回来,金军面对偷袭,在提前有准备,打退姚平仲是正常的,但还能被李纲给打退,这也能看得出来,宋军能力是真的不弱。”
“就这种情况,张邦昌他们想要一步到位,改朝换代,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所以,得先干掉宋朝的军队,干掉李纲,乃至干掉种师道,或者这一批主战派才行。”
“但金军耗不起啊,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城,还是都城!”
“就算他们有六万人,这六万人丢到开封城都掀不起半点水花。”
“就算围一个月也没用,人家在里面该咋样咋样,无非就是出不来而已,可里面的生活物资,坚持个三五个月,完全不是问题。”
“关键是,外面还有勤王大军。”
“等后续的勤王大军陆续抵达,那他们就算不交代在这,也可能饿死在这。”
“本来嘛,就是过来‘接委托’‘打单子’的,玩什么命啊?”
“但来都来了,肯定不能白来一趟。”
“于是乎,这就有了所谓议和的割地,赔款。”
“割地,割的是太原、中山、河间三镇。”
“赔款,金是按照百万两算,银按照千万两算,除此之外,还有绢帛等,百万匹,牛马等牲口万头!”
“当然,钱没有直接给,只是协议而已。”
“于是乎,在二月初九金军开始退兵了。”
“现在的问题就是,朝廷兵马太多了,硬刚肯定是打不过的。”
“你别说再来一次了,就是再来十次百次,也是这个结果。”
“城,城攻不破!”
“围,围不住!”
“一座正常的,普通一点的城池,想要攻破少说也要三五个月,就更别说开封城了!”
“身为北宋的都城,开封城足足有三层!”
“分别是,外城,内城,皇城!”
“后世一个比较出名的【清明上河图】画的就是开封城的外城,而且还只是外城的东南一角,汴河两岸的情况。”
“身为都城,这里面得囤多少粮?”
“身为一个百万人口的大城,城内又得有多少粮?”
“有需求就会有供应链,开封城水域贼发达,汴河、蔡河、金水河、五丈河。”
“每天往来的船只密密麻麻,络绎不绝,城里累计的财富,吓都能把普通人吓死!”
“还围城攻皇城呢?开什么玩笑?”
“给人的感觉就是,六万个原始人,把一座现代经济化繁荣大都市给包围了一样。”
“而这金军第一次南下包围开封城的整体情况就是。”
“张邦昌等人请来金国的打手,嗯,看成雇佣兵也行,反正,就是过来接皇帝的。”
“一路南下,有的地方被买通,完颜宗望畅通无阻的抵达了开封城。”
“但面对开封城又犯了难。”
“连打几阵都败了,这跟说好的不一样啊?不是说宋军都软弱吗?这怎么这么难啃?说好的随便打两场胜仗,给宋庭一点压力,再议和呢?”
“本来打算速战速决,粮草就没带多少,现在后方又有勤王大军,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能抵达,此时,金军完全傻了!”
“而同样傻了的,还有张邦昌为首的这帮子家伙。”
“不是,你李纲什么情况?你不是守旧派吗?你不是咱们东林书院的嘛?你不是无锡人吗?你不是文官吗?你不是太常少卿吗?怎么打起仗来跟开挂了一样?”
“而金军那边,还不明情况,不明所以,可没办法,戏还得演下去,然后就只能硬着头皮派人去议和。”
“这时候,估摸着李纲也傻了,不是,你们这些金狗什么意思?仗没打赢,跑来议和?你议个锤子和!你这莴笋,小赤佬,今天我就不同意议和!等勤王大军一到,等死吧你们!”
“然后,李纲据理力争,开始说议和就是扯淡。”
“然而,宋钦宗自己都做不了主。”
“于是乎,张邦昌,李邦彦等人,就直接先把赵构给送到了金营。”
“而为了防止情况有变,张邦昌这个首脑,自然也要去金营坐镇。”
“有了赵构这个亲王当人质,那事情就好办了!”
“不议和是吧?那我就杀人质了!”
“这不是你弟弟吗?你不给钱,我可真杀了!”
“结果,赵构这人吧,你说他愣头青也好,说他不怕死也罢,反正就是不怕死。”
“杀就杀!有种你砍了!”
“张邦昌一看,好嘛,赵构不怕死,这必须得换一个啊,换一个怕死的才行。”
“于是乎,伴随着二月初一的那场袭杀失败,顺理成章的就回去换了一个亲王。”
“肃王是初七到的,金兵是初九退的。”
“不退不行了!”
“再不退,不是饿死,就是被勤王之师给弄死。”
“现在手上好歹有个怂的一批,怕死的亲王也就足够了!”
“这,就是他们手上唯一的筹码。”
“这一仗,不说灰头土脸吧,反正也与大胜而归扯不上关系。”
“唯一拿到的东西,就只有一个被张邦昌他们卖了的‘肃王’,而且,这还只是人质。”
“唯一有点价值的,可能就只有手上那张割地三镇的协议了!”
“但这协议,也完全属于空头支票,去太原,太原不认!”
“去中山,中山让你滚蛋!”
“去河间,河间表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哪怕让肃王亲自去劝都没用!”
“当地军民表示,你敢上前一步,亲王也杀给你看!”
“于是乎,三月十五,这才灰溜溜的抵达燕京。”
“以上,就是事情大致的经过。”
“由此可以看出,除非是有人主动开城门,否则的话,开封城绝不可能破。”
“所以……”
“在经历了一系列事件之后,一套更缜密的计划,开始酝酿!”